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吸入治疗对哮喘发作影响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1 02:20:23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吸入治疗对哮喘发作影响的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口吸与鼻喷+口吸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51例,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哮喘评分及咳嗽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日间症状评分及呼气峰流速值(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鼻喷+口吸组在治疗4周后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下降,而口吸组在治疗4周后夜间症状评分有所下降。鼻喷+口吸组咳嗽消失时间8.52±4.25天,口吸组咳嗽消失时间11.91±6.10天。结论: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分别经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两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均可以明显缓解哮喘症状,但鼻喷+口吸联合治疗在改善咳嗽症状,缩短治疗周期上,明显优于单独口吸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关键词 儿童 鼻炎 变应性 哮喘 糖皮质激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27

近年来儿童变应性鼻炎(AR)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上如何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有AR合并哮喘,国家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没有具体的方案。就鼻喷+口吸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24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51例,男22例,女29例;年龄4~11岁。AR病程1~3年,哮喘病程2~5年。AR诊断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制订的AR诊断标准[1]。哮喘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2]。按哮喘发作情况及肺功能评定分级:1级12例;2级22例;3级17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和(或)喘息、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方法:将5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分级每日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1级125μg/日(1揿),1次/日;2级250μg/日(2揿),2次/日;3级250~500μg/日(2~4揿),2次/日。观察组使用鼻喷+口吸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鼻喷剂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辅舒良),每天早晚每侧鼻孔各喷50μg(1揿)。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方法同观察组。当患儿出现哮喘症状时,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每揿100μg)。

观察指标:比较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呼气峰流速值(PEF)及咳嗽消失时间。①日间症状评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且间歇出现;2分:症状中度持续或频繁出现;3分:症状持续,影响活动。②夜间症状评分0分:无症状;1分:憋醒1次或早醒症状;2分:憋醒2次以上(包括早醒症状);3分:夜里经常憋醒,但可间断入睡。③肺功能测定:患儿治疗内以简易峰流速仪监测PEF。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日间症状评分及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夜间症状评分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及PEF治疗前及日间症状评分、PEF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夜间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两组咳嗽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8.52±4.25天,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11.91±6.10天,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275,P<0.05)。

不良反应:51例患儿中有2例出现口腔真菌感染,经漱口和用药指导后症状消失。观察组1例出现鼻腔干燥感,对照组有1例出现声嘶,经减少吸药次数等对症处理后好转。

讨 论

变异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均表现为呼吸道黏膜的炎性反应,已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状态都有明显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两者常合并存在,48%的变应性鼻炎并有哮喘,30%~80%的哮喘伴有变应性鼻炎[3]。单独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治疗均能够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两种治疗方案在临床上治疗AR合并哮喘是可行的。

经口及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有:口、咽真菌感染、发音困难、鼻腔出血等。研究中,51例患儿中有2例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出现鼻腔干燥感,1例出现声嘶,经漱口和用药技术指导后症状消失。至于其远期的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3 范永琛.整体气道病征及其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7(9):521-524.

上一篇:求“低”也非健康之道 下一篇:收藏“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