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规则之改

时间:2022-10-11 02:18:29

规则之改·现在

体操:

取消体操比赛中难度最高10分的限制,以技术动作的“难度分”和“完成分”之和来进行运动员名次的排列,此举将产生体操各赛项的世界纪录。在不限制技术动作难度的原则下,“难度分”以参赛选手10个最高分值相加,但“完成分”仍以10分为最高限制。新规则2006年开始实行。

影响:有利于挖掘体操运动员的体能极限,鼓励运动员增加技术动作的难度,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参赛选手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老运动员提前退役,缩短运动寿命的后果在确保运动员安全的同时,增加运动员技术动作的难度和稳定性,成为世界体操教练员的当务之急。

排球:

将一次性发球改换成类似网球运动的双发球形式,即第一次发球失误后,允许第二次发球;在每支球队报名参赛的12名队员中,允许拥有两名自由人。简化换人程序的实验最早可能在2006年的世界男排联赛和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就会展开。

影响:双发球将提高发球环节在整个排球比赛的地位,也可以大大减小球员在第一次发球时的心理压力,从而发出更有威胁的球。这样,大力跳发球将会进一步发展,其攻击性、多样性将会明显增加。

跳水:

在双人项目中,主要有3个调整:第一,在原来的5个动作基础上增加1个自选动作;第二,自选动作不再有具体的组别限制,第三,原来的“同时向前、向后和一前一后”动作方向限制彻底“作废”。

在单人项目中,主要有两个相关的提案:第一个提议是让女子和男子“平等”,女子跳台的6个动作,要选手去跳6个组别的动作,不能像以前可以放弃一个组别,躲开自己的弱点。第二个提议是取消规定动作,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全部进行自选动作,成绩都是从零开始,不带入下一轮。

影响:要求运动员技术更全面,不能有任何弱点,而全部采用自选动作,则对选手的精力和体力要求特别苛刻。

羽毛球:

取消原来的持发球权方可得分的规则,改为每球得分制,每局15分改为21分;双打不再有两次发球,取消后发球线;增加一次技术暂停。一方以11分领先时,双方可休息一分钟。运动员在比赛进行中提出擦汗、喝水等要求将不再被允许。2005年12月1日开始的世界杯赛将首次试行每球得分的21分制,200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影响:21分制打乱了传统的双打模式,有可能降低比赛的观赏性,另外,21分制对慢热型选手是一个挑战,而对那些平时相对稳定、技术比较好的队员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举重:

以1公斤的倍数来增加杠铃重量,而破世界纪录也要至少超过1公斤。这个变化将1905年沿用至今的“以2.5公斤的倍数增加杠铃”的规则变更为“以1公斤的倍数来增加杠铃”,而目前超出0.5公斤就可以破世界纪录的情况也将改变为破纪录至少要超过1公斤。新规则从2005年5月开始。

影响:规则修改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和竞争的激烈性,教练员现场的应变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规则之改·历史

最立竿见影的改:国际汽联主席莫斯利宣布2005赛季起F1比赛规则发生一系列变化。车队必须使一部引擎可以参赛两站,每部赛车每站比赛只能使用两套轮胎,一套用于练习赛,另一套用于排位赛和正赛。规则的变化立即就起到里立竿见影的效果,2005赛季法拉利车队颗粒无收,舒马赫甚至连拿分站赛冠军都成了最大的卖点。

遭到抵制的改:国际足联在推广女足性感球衣的问题上遭到抵制。布拉特认为女足应该以更“火辣”的视觉效果吸引赞助商,甚至提出了自己的设计——“上衣中可以混入一些朦胧的薄纱面料,短裤则可加入弹力莱卡,做得更紧身。”结果布拉特先生遭到运动员和女权主义者的痛骂。

委届的改:2005年的美国世锦赛后,鉴于比赛虽然精彩但观众仍寥寥的状况,国际羽联也提出走“性感路线”的改革设想,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球员要穿着“性感”的比赛服装在观众面前亮相。女球员认为,“性感球衣也许是推广羽毛球运动的一个好方法,但是,性感不应该成为羽毛球运动最大的卖点。”

频率最高的改:NBA从上个世纪40年代将沿用大学规则中的联防废除开始,NBA平均每年都要在规则上动一翻手脚。“只要是能够提高比赛观赏性的措施,我们都会考虑。如果比分不断下跌,我们会考虑更多的规则变化。”NBA副总裁格兰尼克并不讳言他们的动机。

划时代的改:NBA1954~1955赛季引入限制进攻时间的24秒规则,被喻为是划时代的变化。

引起最大的“民愤”的改:国际乒联。过去几年里乒乓球比赛规则变化甚大,传统的每局21分制已经改成了11分制,发球规则也作了细化规定,乒乓球的直径也增大到了40毫米。初衷是为了加快比赛节奏,同时也便于电视转播,但由于打破了中国队对金牌的“垄断”,一度招致最大范围的“民愤”。

规则之改·典型

足球:改了白改

方正宇(国际足球问题专家)

1996年欧洲杯成为第一届采用“金球制”的大赛,而在2004年的欧洲杯上,已经被人们所习惯的“金球制”却被“银球制”所取代。在此之前,国际足联已经作出决定,2006年世界杯将不接受“金球制”和“银球制”,而是恢复到最初的加时赛规则。

加时赛的规则之所以会经历如此频繁的改动,其实与不同时期的背景有关。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世界杯的观赏性第一次受到了球迷的质疑,而罪魁祸首就是残酷的点球决战。在1990年世界杯上,两场半决赛的胜负都通过点球大战决出,而在1994年世界杯的决赛中,更是第一次出现了冠军由点球大战决定的场面。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都不愿意比赛结果取决于如此单调的方式。于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要求,国际足联不得不想方设法降低点球大战出线的概率,而“金球制”则是他们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根据这一规则,只要加时赛中出现一个进球,就足以导致对手“突然死亡”,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出现点球大战。而从“金球制”诞生以来的情况看,这项制度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魅力,尤其在1996年和2000年两届欧洲杯的决赛中,最后都是一个“金球”决定了冠军的归属。

然而在“金球制”的实施过程中,国际足联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的出现。首先,由于“金球制”会使得比赛戛然而止,虽然增加了刺激性,但观众情绪的突然爆发也对现场的保安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工作人员无法通过预判的方式提前作出准备。另一方面,在“金球制”的背景下,注定无法再现诸如1970年世界杯半决赛西德队对意大利队那种加时赛中出现5个进球的经典战役。再加上球迷目前对于点球大战的排斥感相比十年前已经有所下降,于是国际足联也就将规则改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排球:改革后“活”的更好了

杨玛琍 (《排球》杂志副主编)

2000年国际排联对排球规则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变革,目的是为了适应电视转播的需要,限制比赛的时间,使排球运动更加精彩激烈,提高观赏性。

国际排联在许多种提案中选择几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又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和反馈,最终敲定了每球得分制。

从15分的发球得分制到25分的每球得分制,世界各队从当初的“改变了得分规律”的认识到“促进了各项技术更精确”的认知,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以往发球的一方才可得分,有时为了争夺发球权,可能要打许多个回合,比赛时间很难预料,从45分钟到两。三个小时都有可能,这对电视直播造成很大的困难。遇到一场十分精彩的比赛,有可能电视观众看到第五局的关键时刻,电视预定的线路已到时,无法再直播。而改革后的每球得分制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遗憾,一场排球比赛在一个半小时时间内即可结束。

为了改变排球技术向攻强守弱的方向发展,国际排联还允许参赛队伍增设专门的后排自由防守队员,这名队员可以不通过裁判员的允许替换后排任何一名队员,这不仅使矮个子排球爱好者有了参与排球比赛的机会,也使世界排球技术攻防更趋于平衡。

在国际排联主办的比赛中,还采用了彩色排球,与以往的白色排球相比也更具观赏性。

五年来,排球规则逐年都还有一些小改变,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促进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总之,排球规则的改革对于普及排球运动,提高运动水平起到了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

责编/马玉星

上一篇:跳水六灵童 下一篇:“亚洲第一桨”划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