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轻型甲型H1N1流感学生居家护理的体会

时间:2022-10-11 12:29:54

8例轻型甲型H1N1流感学生居家护理的体会

[摘要]回顾分析8例轻型甲型H1N1流感学生居家护理方法。护理重点: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指导家庭成员隔离消毒方法,加强营养,预防继发性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8例轻型甲型H1N1流感学生安全度过传染期,痊愈返校,无一例密切接触者感染。

[关键词]轻型甲型H1N1流感;居家护理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高致病性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类似普通流感,重症禽流感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感染禽流感发病后7天内被视为具有潜在性的传染性。2009年10月底,伊犁地区以学校为中心暴发流行甲型H1N1流感,根据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有关措施,我卫生服务站对所管辖社区8例轻型甲型H1N1病毒感染者负责进行居家护理治疗。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防护,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为9岁。8例因突然发热到州友谊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排查,经州疾控中心通过RT-PCR检出咽拭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例有低热、咽痛、流涕、鼻塞症状,3例有高热(腋温38.6-40℃)、头痛、呕吐、鼻塞、咽部症状。8例患者给予降温、抗感染、抗病毒补液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均于发病后2天恢复正常。严密监测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体温,对家庭成员做好消毒隔离、发热病人的护理指导,无继发性并发症,家庭成员中无一人感染。体温恢复正常后7天均解除隔离,10后天返校。

2护理

2.1护理人员的安排及组织管理

2.1.1成立社区医护小组

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成立站长负责制,组成医护小组。及时制订、完善医疗护理措施,保证与社区相关各部门的信息有效沟通的有关措施。

2.1.2培训护理人员

消除护理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惧情绪。培训内容包括甲型流感的护理、防护的穿脱顺序、手消毒、消毒隔离、防护知识及心理培训。

2.1.3防护及家庭环境的管理

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到疾控中心的通知,立即赶到患者家中,按规范穿戴防护服、专用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戴鞋套,给家属及患者均戴12层医用口罩。指导家属每日开窗通风至少10次,每次至少30分钟,每日应用84消毒液稀释后擦拭地面、生活用品2次,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均应用84消毒稀释液浸泡于加盖容器2小时后倾倒。教会家属稀释84消毒液的方法,及自我防护的知识。从患者家出来,在隔离警戒线内应用84消毒稀释液喷洒全身,并对警戒线内及线外一米区域进行喷洒,站立半小时,脱隔离衣出警戒线。由于采取了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我站医护人员与密切接触者无一人感染,临近住户未受到感染。

2.2护理

2.2.1心理护理

告知学生及家属,轻型甲型H1N1流感完全可以治愈,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它是一种经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呼吸道隔离是非常重要的。告知学生及家属居家隔离的意义,消毒、开窗通风的重要性。告知家属哪些异常情况需要去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哪些异常情况与我们联系,以增强学生及家属的信心和安全感。

2.2.2体温监测

教会学生及家庭成员应用体温计,如何看体温计读数。体温异常者每日出诊2次,每日测体温6次,指导家属掌握如何护理发热病人的知识。3例学生降温、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后低热持续2天后恢复正常,5例给予降温、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后体温均于当天恢复正常。体温正常者每日测体温4次,通过电话告知体温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出诊查明体温升高的原因,以防继发并发症。

2.2.3用药指导

对学生家长可用盐酸金刚烷胺类的药物进行预防用药,比如:莲花清瘟胶囊、银黄颗粒等按说明连续使用3天,如果有感冒症状,需用5-7天。3例学生连续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治疗3天后,遵医嘱指导学生家长改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其余5例学生均应用口服抗病毒、抗生素药物,并嘱按时服药。

2.2.4营养指导

嘱学生家长给病人多食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热量的汤类食物,给病人多饮水,以促进病毒排泄。指导学生家长多饮水,加强自身营养,以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3体会

轻型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的居家护理,对我们刚刚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来说是一新的挑战,由于患者在家隔离治疗护理,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家长做好防护、消毒,防止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染,防止疾病的蔓延;同时向学生及家庭成员提供生活、饮食营养、药物治疗、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为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致病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控制专家建议.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2):138-14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甲型H1N1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09-02.

上一篇:1例反复性妊娠呕吐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BiPAP呼吸机用于COPD并呼衰病人的临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