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法测定棉/氨纶针织物中氨纶含量的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11 11:56:57

盐酸法测定棉/氨纶针织物中氨纶含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

选用常见的20D汗布、30D棉毛布、40D牛仔布、70D镂空布、140D罗纹布棉/氨纶针织物为样品进行氨纶含量测试,通过与手拆法比较,证明20%的稀盐酸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与棉/氨纶织物反应一定时间,使棉纤维水解从而测得氨纶含量的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盐酸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20%稀盐酸溶液在70℃时与棉/氨纶织物反应20分钟是最佳反应条件。通过扫描电镜对反应前后纤维表面的电镜图比较,确保反应过程中氨纶质量基本无变化。

关键词:棉/氨纶;含量;盐酸

面料成分不仅与面料的染色和后整理密切相关,同时对于服装的穿着舒适性、美观性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氨纶纤维具有高弹性,能够拉长6~7倍,且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广泛用于针织面料中[1]。氨纶不可单独使用,只可与其他纤维交织使用。而棉纤维作为最主要的天然纤维素纤维,织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穿着舒服。棉/氨纶混纺针织物成为最常见的织物之一。

对棉/氨纶织物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为拆分法和化学分析法[2]。拆分法主要是将氨纶从其他纤维中手工分离出来,然后烘干、冷却、称重,计算其含量百分比。手工分解法测试比较准确,但是效率低下而且对于组织复杂、结构紧密的织物手工分解比较困难。同时若拆分过程中不注意毛羽及飞花,容易造成质量损失,从而增加测试误差。而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法所使用的试剂对人体危害较大,且溶解过程繁琐[3]。近年来,还有学者利用近红外对棉/氨纶面料进行成分分析定量,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建模且对设备和人员有一定的要求[4]。

本文参考FZ/T 01095[2]中对于氨纶/锦纶、氨纶/维纶面料的20%盐酸溶液法的思路,提出一种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使用稀盐酸溶液对棉/氨纶面料进行成分分析的方法。本方法便捷实用,对设备要求低,可操作性强。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共收集样品26个。样品为不同形态的针织产品,包括汗布、拉毛绒布、不拉毛绒布、罗纹面料、牛仔布、网眼面料、棉毛布、弹力布、镂空布等。其中氨纶的纤维细度各不相同,包括常见的140D、70D、40D、30D、20D以及180D、150D、55D且含量分布1.5%~11%。

本文用其中5个(20D汗布、30D棉毛布、40D牛仔布、70D镂空布、140D罗纹布)作为摸索盐酸法最佳试验条件的样品,剩余21个用于盐酸法与手拆法的对比测试。

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20%(质量分数)盐酸和稀氨溶液:配制方法参照FZ/T 01095―2002 《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6.1.1.2.1中的步骤。

水浴恒温振荡器(SHA-C 江苏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AL204,实际分度值0.0001g,梅特勒-托力多上海有限公司,量程10mg~210g),真空干燥箱(DZF-6090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3 手拆法

样品手拆法氨纶含量按照国标GB/T 2910.1―2009附录B中手工分解法进行测定。

1.4 盐酸法

为了优化测试条件,本文利用20D汗布、30D棉毛布、40D牛仔布、70D镂空布、140D罗纹布等针织物对方法的关键参数:温度和时间分别进行探讨,寻找最佳条件。

1.4.1 测试原理

纤维素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3],反应式如下: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nH2OnC6H12O6 (葡萄糖)[5-6]。

1.4.2 测试步骤

取1g左右代表性样品,将两头拆平,置于(105±3)℃的真空烘箱中烘干不少于4h,直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皿中冷却并在1分钟内完成称重,得m1。将样品放入150mL锥形瓶中,倒入100mL的20%盐酸溶液,放入提前预热好的恒温水浴振荡仪中。振荡一定时间后,用滤布将试样包裹住,然后在蒸馏水的冲洗下,轻轻揉搓样品,直至把氨纶表面的棉纤维全部去除。将剩余氨纶放入105℃左右的真空烘箱中烘干不少于4h,直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皿中冷却并在1分钟内完成称重,得氨纶干重m2。利用氨纶1.0%和棉8.5%的公定回潮率利用公式(1)对氨纶含量进行计算。

1.4.3 试验条件优化

盐酸法的本质是盐酸与棉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化学反应,其主要关键参数为温度和时间。本文对方法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探讨,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优化试验条件,减小成本。

1.4.3.1 溶解温度的确定

分别在常温、40℃、70℃和90℃条件下,用20%盐酸溶液对棉/氨纶针织物进行处理。

1.4.3.2 溶解时间的确定

用20%盐酸溶液对棉/氨纶针织物分别处理10min、20min和40min。

1.5 盐酸法对氨纶丝损伤

利用电镜对溶解前后的氨纶丝作分析对比。

2 结果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常温浸泡10min、20min、40min和70℃恒温振荡10min并不能使得纤维素完全水解,宏观上表现为棉纤维无法从织物上去除。

2.1 盐酸法最佳测试条件的确定

90℃恒温振荡处理10min、20min、40min和70℃恒温振荡处理20min、40min都能使纤维素基本水解完全,变成乳状物,透过滤膜随蒸馏水去除。不同条件下,氨纶含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用盐酸法测定各类针织面料氨纶含量的数据整体比较稳定。考虑到减少能源损耗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温度低、加温时间少的方案,即70℃、保温振荡20min为最佳方案。

2.2 盐酸法前后氨纶丝的损耗

盐酸处理前后,氨纶丝放大400倍左右氨纶丝表面如图1~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氨纶丝表面变化不大,说明20%盐酸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2.3 盐酸法的验证

对另21块面料同时进行手拆法和盐酸法的测试对比,具体结果见表2。

从试验结果看,盐酸法与手拆法的平均决定偏差为0.14%,盐酸法符合实际检测标准的要求。

3 结论

3.1 采用20%盐酸溶液对棉/氨纶针织物在不同温度下处理不同的时间。基于经济成本及节能减排考虑,选择70℃处理20min为盐酸法测氨纶含量的最佳试验方案。

3.2 借助于扫描电镜,对盐酸法处理前后,氨纶纤维的损伤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0%盐酸溶液在试验条件下,对氨纶几乎没有影响。符合试验原则。

3.3 通过21个不同组织、不同氨纶含量的织物对比试验,发现盐酸法与手拆法氨纶含量的偏差为0.14%。盐酸法符合实际检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桂平等. d值对棉/氨纶混纺产品化学定量分析的影响[J]. 上海纺织科技, 2012, 40(6): 48-50.

[2] FZ/T 01095―2002 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S].

[3] 林本术. 棉氨混纺织物定量检测方法分析[J]. 针织工业, 2013, (8): 68-70.

[4] 朱洪亮等. 棉/氨混纺织物氨纶含量快速分析方法研究[J]. 中国纤检, 2011, (24): 54-58.

[5] 陈亚宁等. 稀盐酸水解棉纤维反应过程的综合研究[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2010, 30(2): 23-28.

[6]蔡再生. 纤维化学与物理[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176-177.

(作者单位:赵小泷,宁波恒质纺织品检测有限公司;胡利晨,浙江省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孙佳勤,嘉兴市恒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上一篇:棉花公检实验室水幕除尘设备的日常维护 下一篇:浅析臭氧对羊毛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