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榕情笔自追

时间:2022-10-11 11:07:39

高山、流水、大树等作为自然之美,向来都为艺术家们所钟爱,他们懂得感悟美好的事物,也擅长再现与创造美,用画笔描绘身边的自然景色。在艺术创作中,榕树题材往往是故乡的象征,当我们闭上眼,脑海中不断涌现出成群的鸟儿在榕树间栖息、飞翔的场景。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黄山正是看中榕树的这些特点,并创作出这一类专以榕树为题材的瓷板画,以其独特的陶瓷工艺和表现手法,使作品拥有了别开生面的艺术表现力,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在榕树题材创作中,对此题材的风格特征总结为以下两大点:一类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在创作中对客观对象形体的写实能力充分展现,再通过体验对象的精神本质,能设身处地的与之同化。

作品《清山新雨》受景德镇传统陶瓷吉祥图案的启迪,对画面内容进行隐喻:画面中川流不止的小溪寓意着福源滚滚而来;远处丛林中跳窜的双鹿则取同音“禄”的意思;而高大参天的榕树则寓意着健康长寿。在表现技法上采用绘画手法中的空间透视法,将近处物象描绘得暗而深,色彩饱和,明度高,趋于暖色;远处物体淡而浅,色彩饱和度低,趋于冷色。远近适宜,空间立体感强烈。达到了雄浑与苍劲的艺术效果;

榕树最美在根,盘根错节,起伏不定,根与树没有根本的区别。作品《冷月》苍老遒劲的榕树根拔地而起,密密麻麻的绿叶背后,是挂在天空的一轮满月,背景则犹如舞台中深蓝的布幕。再仔细看,粗壮的树干上点缀了星星闪闪的红,它在无数的绿叶与蓝色背景下起着衬托、对比作用,像是激情和生机的某种心境,使整幅作品的色彩与线条的对比表现更为突出主题。作品在技法上省去了绝大多数物象结构,树干采用国画中的积墨笔法,即层层加墨。这种笔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体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积墨法在宣纸上和陶瓷上的运用有很大不同,料性与墨性是有极大区别的,用得好的始终保持光泽,料彩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死的色,‘积墨法’就失败了。一块瓷板下来,最多的时候可能要重复几十遍,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再看树叶与那些红点,要想榕树是不会有这般树叶与红色的。它们几乎全是一个点,绿得鲜艳,红得耀眼,纯得干净。这种材料在陶瓷技法中称为珍珠彩,以毛笔点料而成,极其繁复,在陶瓷工艺中被称为重彩重工,它不仅需要艺术对传统陶瓷技艺的创造力,还需要稳如泰山与细水长流的耐性。

艺术是心灵的寄托与表达,是强烈地抒发和宣泄内心深处的激情与悸动,传达内心情愫和对自然的真实情感。黄山认为还有一类美,它的因素和特色总潜藏在具象里,注重在大千世界之中提炼出美的构成因素,这种因素往往被物象的外表所掩盖。艺术家要具有法师般的眼力,才能不断地发现和揭示这种美,并在作品中去一味强化,逐步摆脱具象之束缚,最终赋予作品以独特的美感和韵味。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心中的榕树景象,黄山一方面不断在学院汲取西方美学营养;一方面扎根景德镇挖掘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魅力,苦练陶瓷技艺,始终坚持重工重彩的艺术表现方式。所谓“师古人”与“师造化”说的就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道理。在他的笔下,榕树的形象既有苍劲挺拔的美感又饱含细腻跳跃的生动,与传统山水题材抽象概括或真切写实的表现方式均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作品中见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融合与再创造。这些创造无不充满对山水美景的崇敬与激情。山水画大师李可染有句名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道出了山水画家的胆识与精魂,是熔铸艺术形式、营造画面意境之根本。

点、线、面是构成绘画的最基本的视觉元素。无论是设计艺术还是绘画艺术,也无论是东方本土艺术,还是西方现代艺术,更无论是写实的具象艺术还是非写实的抽象艺术,点、线、面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形式都是普遍存在的。红色代表了激情与阳光,黄色是土地与根基,绿色充满了生机,蓝色则有了深邃与智慧……这就像作品《南国风情》、《新芽》中感悟到的独特艺术魅力。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点、线、面这些抽象语言各种视觉造型符号以及作品中的红、黄、蓝蕴含艺术家对生命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在技法上,作品采用了独特的陶瓷釉上珍珠彩的形式,对画面中大面积的“点”进行珍珠彩的艺术效果处理。抽象派艺术大师康定斯基,他以“温度”的角度来谈线条,他说垂直是“暖”,水平是“冷”,而斜线则根据其位置会呈现出暖或冷,对角线亦同。而依相关位置配置特定元素时,可达到不同的效果。从这一点上看,黄山显然深谙此道。在画面的构图描线方面,恰到好处地处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榕树的树干,十分讲究线条粗细曲折的运用。

艺术的创新,可以说是黄山陶瓷艺术的核心思维,看去岩壑幽深,精工之极,然而你却根本无法分辨出其笔法墨法的运行轨迹,只有山川、榕树干“骨骼”之质感与涂料、榕树叶量感的重重叠叠,逼真却又虚幻,此种气氛,此种意境,可谓清新脱俗,令人赏心而悦目。

黄山出身于陶瓷世家。对景德镇近代制瓷史有过研究的人,想必都听说过位于龙缸弄的“黄利记”。它是清末时景德镇最著名的龙缸烧制作坊,而该作坊就是由黄山的曾祖父所创立。黄山的爷爷黄家骐,不仅国画、书法以及陶瓷釉料配制样样皆精,还擅长陶瓷雕塑人物的创作。

但对黄山艺术生涯影响最大的,当数他的父亲——著名画家黄洪翔。如果没有这位曾任景德镇市陶瓷壁画厂厂长的合理引导,黄山认为自己也许就达不到今天的艺术高度。据黄山回忆,父亲当年多次主持参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徐庆庚、戴荣华等人在全国各地陶瓷壁画的设计创作,年幼的黄山经常跑到壁画厂,站在这些大师的身后看其作画,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喜爱上了陶瓷和绘画艺术。

14岁的时候,他开始系统的学习美术,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进入陶瓷职业中专、景德镇高专美术系、江西师大美术系(本科)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研修班进行深造进修,并凭借努力考取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成为宁钢教授的学生。黄山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绘画上,为专业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并对陶瓷及绘画有了更新的认识,积累了更多的专业知识。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家必须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感悟,方可创作出好作品。师古人、师造化固然非常重要,但在此基础上,还须将前人的传统、自然的形神与艺术家本身主观的情感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加以熔铸与再造,才能使作品带有艺术家自身个性特征的烙印。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后的将来黄山可以攀登至艺术的更高峰,创作出更多更精美的佳作奉献给广大的陶瓷艺术爱好者。

作品赏析:13807984263

上一篇:我的母亲汪桂英 下一篇:意境中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