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5例

时间:2022-10-11 10:39:23

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5例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 推拿治疗 正骨手法

我科将自2002年1月以来到院就诊的85例生理曲度变浅或反张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运用正骨手法为主配合软组织放松手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0例,女45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2个月一2年,平均4.3个月;左上肢麻木32只、右上肢麻木73只;均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其中颈段脊椎生理曲度变浅73例,反张12例。

1,2诊断标准采用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年龄25-65岁;②颈、肩、臂疼痛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③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颈椎旁压痛;⑤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⑥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⑦影像学检查异常。

1,3纳入、排除标准①年龄25-65岁,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而且测量其Borden值少于12ram者为纳入标准,②非神经根型颈椎病;孕妇、产妇;颈椎骨拆脱位;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颈椎骨质疏松及颈椎肿瘤为排除标准。

1,4观察指标颈椎生理曲度测量采用Borden氏法。

1,5统计学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治疗方法

2,1放松手法患者先采用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头侧方或者上方。①攘法:医生用攘法沿着斜方肌从风池到大椎到肩井进行操作,沿着膀胱经从肩外俞到胃俞进行操作,可适当扩大攘法操作的范围,兼顾天宗穴、肩贞穴,并做适当停留操作,时间5分钟。②推法:用一指禅偏锋分别在颈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上做推法5次。③弹拨:分别按揉风池、天柱、天鼎、大椎、肩井、阿是穴等,在胸锁乳突肌、华佗夹脊穴二斜方肌中寻找阳性反应物并做弹拨。

2,2正骨手法患者仰卧位,医生立于患者头侧,以第6颈椎椎体右侧旋转、左侧倾斜为例,医生以右手食指近节指间关节的桡侧缘顶在患者第6颈椎与第5颈椎右侧上下关节突关节的后侧,先向右侧屈颈椎,到自己的右手食指近节指间关节有位置变动的感觉,然后再旋转患者头部至左侧,手下感觉到关节已经锁定时,瞬间在右手食指近节指间关节施加一个向前,向下的力量,同时作为接触点的右手食指近节指间关节瞬间顺时针旋转,使患椎在额状面上施加顺时针力矩,在纠正患椎失状面的旋转位移的同时,纠正水平面的倾斜位移。

2,3放松手法①揉法:在斜方肌的区域,通过掌根揉法进行有序操作,时间2分钟。②理法:根据足太阳膀胱经的走向自上而下平推5次。③拿揉法:患者坐位或者仰卧位,医生立于患者侧边,在其双上肢拿揉各3次,并在其手指做捻法。④抖法:握腕牵抖双上肢,结束手法。

2,4以上手法均每日1次,每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3 治疗结果

3,1症状结果本组患者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优:原有各型症状,体征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良原有各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经过6个疗程,结果为本组优31例,良38例,好转16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3.2 Borden值治疗前7.25+4.21mm,治疗后9.11+2.32mm,前后比较t=3.61,P

4 体会

4,1本文正骨手法的特点我们的正骨手法源于美式整脊手法,与传统正骨手法略有不同,传统正骨手法对于颈椎棘突偏歪的纠正比较得心应手,而且文献描述很多。临床上,颈椎的位置异常表现于冠状面上的旋转之外,水平面上的倾斜也很常见,二者均可造成脊椎侧歪。美式脊椎矫正在通过x线片,从三维的角度来判断某一节段的椎体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如水平面上的倾斜、矢状面上的侧偏和冠状面上的旋转,和我国传统整脊手法相比,美式脊椎矫正强调细致分析位置变化,强调纠正手法的细微变化,正因为手法基于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影像学的分析,其针对性更强,安全性相对更高。本正骨手法吸收了美式手法对兼顾水平面上倾斜的矫正的优点,仰卧位的下,也有利于正骨手法的实施。

4,2颈椎生理曲度评估疗效的可行性众所周知,很多推拿医生所诊断的小关节错位,在x线片上都不能体现出来,那么从x线上来反映手法的纠正效果,更加无从说起。正骨手法能明显地在三维面从精确的角度来纠正颈椎椎体的位置异常,但从影像学角度来反映手法的效果,同样困难。脊椎本身是个整体,随着偏歪椎体的位置的改善,必然使得脊椎整体的受力情况改善,脊椎生理曲度是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有人认为颈曲的改变是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征目,而且在治疗中,对颈椎生理曲度也越来越重视。我们虽然不能直接调整颈段脊椎的生理曲度,但是能间接使颈椎的力学平衡趋于正常,所以,从颈椎生理曲度来间接衡量手法的效果,在现有的条件下,是一种较好的观察指标。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往往伴有很明显的骨赘增生,甚至椎体间骨桥形成,从生理曲度方面观察效果,手法对此类病人的作用微乎其微。

上一篇:按摩配合鳝血疗法治疗面瘫139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自我点穴按摩治疗带状疱疹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