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时间:2022-10-11 10:14:35

试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探究教学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09-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推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究竟如何进行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呢?这一直是我们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论述几点如下。

1 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求异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习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过程,通过对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性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多角度立体的开发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司马光》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以后,问学生:“司马光虽然救了小朋友,但是把缸砸坏了,你认为他的办法怎么样?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甚至直接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去叫大人。”“我们可以搬梯子爬到缸里把小朋友救上来。”……学生说了很多办法。我一律不置可否,只是让他们分别讲出自己所想的办法,然后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分析。结果,他们知道了去喊大人可能时间来不及,而梯子和水管又不知从哪儿找,稍有差池,小朋友就有生命危险,当时当地,只有司马光的砸缸办法是最快捷的救人方法。这样,结合学科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扩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分析洞察力,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质疑问难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是学习主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积极探究。一是要善疑,提倡理智的、审慎的怀疑。二是要敢疑,不迷信权威。柏拉图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没有质疑,没有深究,就没有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肤浅的表皮。

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质疑时间和机会,每学一篇课文布置学生预习时都要求他们提出一两个问题,然后在学习课文之前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学前质疑,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针对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随时让学生进行质疑。一旦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也可以在学习新课后安排质疑的环节。学生质疑了,如果提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就可以把解疑的权力让给学生,反之,可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只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 教给有效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探究,不是让他们盲无目的的瞎闯,而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授之以渔。”首先要求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其次要明确使用的方法;第三,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做学问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如笔者在集体研究《珍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抓住最后“信赖,往往可以创造良好的境界!”那一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可以有这种境界,还可以怎样去创造这种境界?引发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果然立即总结出好多答案——和朋友相处时,同学在一起时,比如在教室、宿舍、餐厅等。也有的学生就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和同学很好地相处?教师抓住机会,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因势利导,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发现。这一通过备课组设定的步骤,其实是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间断的探究活动。虽是简单的教例,但可略见一斑。

4 创设开放性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传统课堂教学中给出的问题和条件通常是一一对应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式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法是人们慢慢探索到的,并不是直接对应呈现的,开放性正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我在教学《春笋》时,首先播放打雷声的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睡觉、醒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生长等动作,然后老师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叫喊下醒了,可是有个春笋娃娃还没醒来,没办法,春雷爷爷只好让其他的朋友来帮忙”。接着,让学生做春雷爷爷,说说想请谁帮忙,学生纷纷说:“我请春雨姐姐叫醒小春笋”,“我请春风妹妹叫醒它”……,最后学生各自扮演喜爱的角色,一起叫醒春笋。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创设了唤醒春笋娃娃的情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受到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心理,享受成功的喜悦。

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过分注重文本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培养,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课文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5 结语

总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参考文献

[1] 焦桂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中小学电教(下),2011,(06).

[2] 谷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尝试[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4).

上一篇:修改病句“七看”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对小语“双基”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