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技珠峰文化节

时间:2022-10-11 09:30:44

折技珠峰文化节

2001年8月26-9月1日,日喀则地区在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举办了“珠峰文化节”。这是一次集文艺演出、旅游观光、物资交流、商品展销和经贸洽谈于一体的盛会,主办者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本着扩大开放、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文化搭台、旅游牵线、经贸唱戏的方式,多方位地展示了日喀则地区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巨变和后藏人民积极进取、追赶时代的精神风貌。

白描日喀则

日喀则是七个地区(市)中较大的一个,有18个县(市),203个乡(镇),总人口近64万,区内共有20个民族和夏尔巴人,其中藏族占96%。

日喀则地区东邻山南、拉萨市,北接那曲、阿里,西连阿里,南临尼泊尔、锡金、不丹3国,边境线总长约1536.3公里,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境内高山大江岭谷相间,雅鲁藏布江流经于此,珠穆朗玛峰俯视群山,年楚河流域素称“粮仓”,草原辽阔草质优良,5个有林县森林面积约21万公顷,林内多有世界珍稀树种,且林下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达23万多立方米。

地区交通、能源、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初具规模;318和219两国道贯穿全地区,318道路尽头友谊桥连接中尼两国,其所在地樟木也是中尼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318国道日喀则至中尼边境,是自治区的“黄金旅游线”,近年来不少外国朋友都是飞到拉萨,从樟木镇走进尼泊尔。

日喀则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著名的文化遗址和优美的风景,如后藏历史重镇江孜的白居寺、宗山抗英战场遗址、美丽的羊卓雍湖,班禅住锡地札什伦布寺,元代“建在油菜叶子上”的夏鲁寺,被探险者们誉为“高山公园”的珠峰下的冰塔林和风化岩石形成的石头景观,人称“第二敦煌”的13世纪政治文化中心的萨迦寺,原始状态保持完好的陈塘乡和那里的遗风古俗……

18种风情18个县

26日上午9点,上海援建的日喀则体育场看台上座无虚席,人人欢天喜地。主席台上座满了宾客,出席开幕式的有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及多布吉、桑珠、拉敏・索朗伦珠、才旦卓玛、顿珠等领导,贵宾席有上海市、山东省的领导及全区各地市的代表。地委平措书记宣布文化节开幕的声音刚刚落下,上百名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举着色彩艳丽的气球和娇艳的花朵,欢呼雀跃着跑进体育场,仪仗队过后就是来自全地区18个县市的18个方队农牧民们载歌载舞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

农牧民队伍有的手捧哈达,有的头戴“巴仲”身着祖母辈传下的服装,有的队伍跟在“牦牛”、“鹿”或“孔雀”的后面;仁布县代表队藏戏黑面具遮脸,踩着鼓点甩着长袖,穿着藏戏装,个别年纪大的还唱着戏词走过了主席台;拉孜方阵中老者居多,他们人手一只

“扎聂”(六弦琴),手上弹拨着脚下依节奏行进,整齐有序,别有风趣;谢通门县以牧业为主,牧民占多,120人的队伍清一色都是男性,头戴一顶狐皮帽,狐狸尾巴甩在脑后,一件红衬衣,一水白色皮袍都从肩上脱下两袖绾在腰间,腰带上挂着火镰腰刀针线包等饰物,整个队伍无论走还是舞,都充斥着一股阳刚之气;一袭长至脚踝的黑袍,一顶直径50多公分的黑帽,边垂15公分长红穗,一根火红的绸带套于脖子、系在后腰带上又垂至长袍后摆,长长的帽穗遮住了脸,随着人体的晃动而东飘西荡,那四平八稳的舞步和悠扬的音乐让人找到了久违的萨迦宫廷古韵。这是萨迦县的代表队;来自吉隆的“同甲”表演队100多人,脚步轻盈地走着,所有女性两手都戴有银镯和海螺,两腕轻轻地碰撞,发出声声清脆,回荡在体育场上空;聂拉木县的夏尔巴人穿着自己地区、与藏装毫无相似的服装跳着别具一格的、有异国风情的舞蹈――夏尔巴舞;陈塘乡的边民们最辛苦,他们住在与尼泊尔交界的边境,那里不通公路,到日喀则要手持砍刀披荆斩棘步行3天再乘整整一天汽车,才能到日喀则,这次他们都是头一次出村;还有那抬着“艾玛岗土豆”、“岗巴矿泉水”大牌子的队伍,俨然一副“名牌!千万别错过”的架式;还有白朗县几百人的果谐表演、日喀则市老年艺术团体斯玛卓的精彩展示、偏远的仲巴、萨噶……

轰轰烈烈的入场式结束后,风情各异的18个县8000多农牧市民们依次走向广场中央,向远道来的宾客和几千名观众展示他们的舞姿、显示他们的服饰,表演着极具后藏特色的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把日喀则珠峰文化节开幕式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人们欣赏着赞叹着欢呼着,体育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下午我们接到通知,说是今天的表演明天在体育场再来一次,――演员们没尽兴,观众们没过瘾。

这真是我们特色。

人们都众口一辞地称赞道,在其它地区级举办的同类活动中,这次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之大气魄、大手笔,当属之最。

小试牛刀聂拉木招商抢头彩

聂拉木县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位于自治区西南部,距日喀则443公里,与尼泊尔王国毗邻,面积8684.39平方公里,中尼公路穿县而过,樟木口岸是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口岸。县内自然条件独特,物产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借这次文化节之东风,他们也要一试身手,把自己推向市场经济的浪尖。聂拉木县借此时机举行招商会,的确是抢了日喀则地区县市之头彩。

27日上午,我们早早就来到山东大厦,只见会场上挂着“聂拉木县招商引资新闻暨项目洽谈会”的横幅。台下坐的人不少,据介绍,被吸引的除国内商家外,还有来自香港地区和韩国等不少外国商家。会由书记许前东主持;年轻的藏族县长多吉旺久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聂拉木县的目前社会及经济状况、自然条件、资源储量等基本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县里15项招商引资推荐项目;常务副县长栾秉政了《聂拉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聂拉木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这给投资人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15个招商引资推荐项目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关藏医藏药的种植、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项目就近27%,旅游开发项目也占1/4强,另外还有亟待解决的城镇基础建设、居民菜篮子、清洁燃料等项目。

招商会进行得有条不紊,到11点多结束时,已有4个项目达成意向协议。其中县城液化气站建设项目由德旺公司夺标;县藏药厂与香港群龙集团达成投资意向;县藏药厂技术、人才、销售合作项目被山东潍坊中药厂看中;华龙国际投资发展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倾心县藏药厂药品提取车间建设项目。

会后我们采访了两家香港公司的代表。罗松生先生说,这是第一步,虽然只是草签,我希望通过双方进一步的商谈最终能如愿以偿,达到双羸。我不是第一次来,过去听说野蛮落后,第一次来时很有些害怕,家人也为我担心,到这里看到了真实的,还去了聂拉木县,了解到那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虫草、贝母、当归、雪莲等名贵药材;接触了真正的藏族,觉得人热情好客,真诚朴实,能干肯干……,这几次我见到的、接触到的一切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我们公司在那曲也有投资意向,我希望这些意向能尽早成为现实。我很喜欢高原,也愿意在这里有所发展。

杨峻伯先生说,2000年我就到考察过投资环境,特别是对藏医药方面,回去后我就这个方面又在香港澳门认真地做了市场调查。我最感兴趣的是的洁净,――大气和水乃至整个环境,这是世界许多地方比不过的。在藏考察期间我一直在寻找各方面比较到位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今天我终于找到了。聂拉木县藏药厂存在小到药品包装,大到管理、市场运作等多方面的困难,其实是信息不畅、与外界如何接轨、经营理念、服务思想等问题,这方面我有优势,这就是我们的结合点。如果我们下一步进行得顺利,能够签订正式协议,我们将争取在两三年内以新的面貌、新包装的名牌藏药在香港上市。当然困难会伴随着合作而来,如新老班子的交替、磨合问题,新老生产模式的转换、适应,新老管理方式的冲突、调试……,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

找亮点打出自己的名牌

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是老观念了,的日喀则可不光是“巷子深”点儿,整个一个高寒加偏远,优劣势比例差大,要想发展不卖劲吆喝怎么行。

日喀则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过去有“桑桑的酥油,康马的羊肉,来阿的糌粑,山南的氆氇”,说的都是之最。这其中前三项都是后藏的产品,用当今的话说就是名牌。当然如今的后藏名牌已不止这些了。

那几天笔者来回走了几次珠峰路,体会颇深。

市区主要商业街珠峰路就是文化节期间的物资交流会地点所在,再加上部分山东路,差不多得有两公里长。置身其中,只见街道两侧“商家”的大棚林立,吆喝声不绝于耳;逛街的人摩肩接踵,挤到这儿问问,伸长脖子过去瞧瞧,买点什么尝尝,可谓热闹之极。只要是大点的摊位,尤其是各县办的,他们都热情地向过路者介绍情况,提供材料,一趟下来我手里就拿了一大堆宣传材料,花花绿绿的。别以为人家是在照葫芦画瓢,一位位的可认真呢。

“商家”大棚公私都有,无论谁的,都挂着横幅,打出自己的牌子,把名称写得大大的,把特色产品放在显眼的地方,再不就做个精美的大牌子,摆在摊位前让认字的不认字的、本乡人外地客都明明白白的。

吉隆县的大棚光门面就十几米宽,竹木制品放得满地都是,工具把、装糌粑的“糌剥”、竹凳竹筐草盒草药;日喀则市服装二厂支了个帐篷干净漂亮,经营藏式服装鞋帽等;亚东县以藏成药为主,货架上摆放得整整齐齐擦拭得洁洁净净;仁布是牧业县,满棚子里飘着酥油香、充斥着羊毛牛皮味;江孜的毛纺织品卡垫、藏靴、羊毛被、邦典堆满了犄角旮旯;江当乡的小摊只两米多宽,卖自产的西瓜和玉米,很稀罕也很受欢迎;仲巴县除了卖畜产品外还有编制精美的苦多(牛毛放牧抛石鞭)、腰带、袜带等;昂仁县打出了“桑桑酥油

驰名全藏”的招牌;艾玛岗土豆是如今的“新秀”;岗巴县的大棚里真的挂着羊肉,还有近年开发的矿泉水,二者可以说是新老名牌齐眉;吉崩岗的金银器皿;的藏刀……不仅是后藏,如此繁华的物交会还吸引了昌都、拉萨、山南和云南迪庆等区内外的许多商家……各地都在找自己的优势,打自己特色产品的牌子,为了挤进市场,为了搞活经济,为了走向小康。

“品牌很重要,没有品牌要创出品牌,有了品牌要打响成名牌”,这是珠峰物交会上不少商家的共识。

都说桑桑的酥油好,笔者也忍不住买了一砣,吉隆的蕨菜虽说没名,买的人都说好吃,那又何不一尝。说不定不久就成名牌了。

被“逼迫”农牧民改行做买卖

到日喀则那天,一位朋友说他60多岁的老父亲抓阄被选中到城里做几天“生意”,对此一家人很不情愿。一问才知道原来政府为了培养农牧民的市场意识、经济观念,也为了使这次物交会繁荣多样,体现重在参与的精神,所以广泛动员农牧民带上自家的产品来卖一把。而由于观念传统,农牧民世代守在土地上、草场中,过着自给自足的小日子,进城买东西都是少有的事,别说卖什么了,缺什么就换点,谁需要自家的什么就给人家,邻里间做的是人心换人心的事,从没想卖给谁赚谁的钱.再说了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还有个原因就是怕耽误农活。正因为这回谁都不愿意来,所以大家就只好抓阄。

物交会上,卖什么的都有,但是您怎么也猜不出为什么每个鸡蛋上都写了字,每砣酥油上都贴着字条,每袋农产品、每件手工艺品……都有。看得有趣,我指着一筐里满是写了字的鸡蛋问“老板”,干嘛都写上字?他还一脸不解地反问我,那怎么知道卖出的东西是谁家的?原来写的是各自主人的名字――东西是各家凑的,回去好交帐。看着他们忙忙乎乎招呼顾客的热情劲,和卖劲地推销所带产品的执着劲,不知他们以后再有机会进城做生意是否还得抓阄。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见到一位老者,面前摆的都是皮货――马后、搭在马鞍上装东西的皮包、藏族男子腰上拴的皮针线包等特有味。我上前去问他这是谁做的?手艺真不错。老人家告诉我说,这都是我做的,一辈子就学会了这门手艺,有时在家做,有时外出卖。前些天听说这里有大集市,我是昨天赶到的,一下午就卖了3副马后,二百多块呢,7天集市下来希望能买个大件回家。想买什么?尼洛,就是白天晒了太阳晚上能让灯泡亮起来的机器。还要问问老伴再带点什么回去。这样挺好,虽然我常外出辛苦点,但家里条件比别人好些,手上有活钱,花起来方便多了。

在昂仁县的大棚前我与县贸易局长温景元先生攀谈一阵,他高兴地说,我今天收获大大,一早上就签订了700万元的购销大理石的合同,还有几项正在洽谈中,都这样我就踏实了;岗坚发展总公司的销售经理告诉我,他们的藏柜、藏毯特别受欢迎,刚刚还卖了1800块呢……

看来到这里做生意谁都有进项,谁都有收获。

在仲巴县的大棚里,我与“看摊的”聊了几句,谁想他却是个大老板!

他叫次仁,是仲巴县那曲乡人,没上过学但识些藏文,18岁以前一直在家放牧。终于有一天手里存了有三四百元钱,他开始“不安分”了。先是把畜产品拉到城里卖了,再买些日用品回乡里卖,就这样小本生意越做越大,12年以后的今天他已经积累资金达30万元了,他说计划明后年要达到四五十万元。如今家里住上了房子,有山、绵羊300多只,牦牛60多头,马7匹,其它的什么太阳能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电视、VCD、收录机都有,日子岂止是小康!他说这些年认识到有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常支援学校,捐些学习用品、茶叶、面粉什么的,让学生们安心学习,将来做更大的事。他告诉我,这两天卖羊毛羊皮等畜产品共收入1万3千元左右,并不理想。

我们闲聊时,有个牧民打扮的小伙子怯生生的一直站在旁边,我问次仁这是你的小伙计吗,他说这是我亲戚,叫巴桑。

巴桑告诉我,他这是第一次到日喀则,过去除了放牧哪里都没去过。这回跟次仁出来,才知道外面还有那么多事可做。他腼腆地说以后我也想做买卖。口气还挺坚定。

上一篇:故宫中的藏传佛教艺术瑰宝(二) 下一篇:藏北,让我惊奇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