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90例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1 08:51:17

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90例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消化性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均无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

关键词:泮托拉唑;西咪替丁;消化性;胃溃疡合并出血消化性溃疡多见发病于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胃-空肠吻合附近,其中胃溃疡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胃酸或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溃疡,其发病与细菌感染有直接的联系。胃溃疡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呈隐痛、钝痛、烧灼样痛,多在进餐后1h内出现,经1~2h后逐渐缓解,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调节后可以自行痊愈,病情严重患者极有可能伴有出血,不及时治疗甚至发生胃穿孔,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病变[1]。目前胃溃疡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辅助胃镜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笔者对本院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35.6±5.6)岁,病程1~9d,平均病程为(4.6±1.5)d。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38.6±5.7)岁,病程1~8d,平均病程为(4.7±1.6)d,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为(34.3±4.9)岁,病程2~9d,平均病程为(4.3±1.8)d,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观察组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即100ml生理盐水+40mg泮托拉唑行静脉滴注15~30min,按2次/d连续滴注,以5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病症变化情况;②对照组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治疗,即250ml 5%葡萄糖溶液+600mg/次西咪替丁行静脉滴注15~30min,按2次/d连续滴注,以5d为1个疗程[2]。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同时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特征,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呕血或黑便现象。

1.4疗效评价标准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根据患者症状改变情况可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和有效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疗效具体评价标准为:①完成疗程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特征平稳,上腹疼痛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现象消失,再无呕血现象发生,4d内患者黑便变为黄色,表明治疗显效;②患者接受治疗后,上腹痛现象逐渐消失,呕血现象有所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积缩小,6d内患者黑便转变为黄色,表明治疗有效;③患者完成1个疗程治疗后,上腹痛和呕血现象无明显改善,甚至症状加重,胃镜检查发现溃疡现象仍然存在,表明治疗无效。

1.5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3. 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计量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泮托拉唑治疗后,治疗显效40例(88.89%),治疗有效3例(6.67%),治疗无效2例(4.44%),总治疗有效率为95.55%,经胃镜检查溃疡现象消失,无腹痛或出血现象复发;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西咪替丁治疗后,治疗显效30例(66.67%),治疗有效5例(11.11%),治疗无效10例(22.22%),治疗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现象,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3讨论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消化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粘膜损伤等因素造成,通常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关键是抑制胃酸,降低消化酶的活性,促使胃粘膜恢复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在胃腔环境下,要通过血浆凝血功能发挥作用达到止血的目的,那么必须通过药物作用改善胃酸环境,提高胃腔内pH值大于5以上,才能避免凝结的血块在胃酸液里消融,进而达到止血的效果[3]。因此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应当从提高胃液pH值入手,促使血液发生凝结作用,实现溃疡粘膜溃烂处愈合。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其具有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活性,阻止H+扩散到细胞内,达到抑制胃酸分泌[4]。本组研究使用的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对稳定胃酸具有良好的效果。泮托拉唑进入胃腔后,能迅速发挥胃酸抑制作用,使得胃腔内pH值升高,促使血液凝结,达到止血的作用。并且泮托拉唑在碱性或微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其药效作用强,是临床比较理想的胃溃疡合并出血治疗药物。本组经过对比研究,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且两组之间均无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说明的泮托拉唑药用效果明显优于西咪替丁,两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总之,胃溃疡是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抑制胃酸促进胃粘膜恢复功能是治疗的关键,而泮托拉唑是良好的胃酸抑制剂,对胃溃疡止血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胃溃疡合并出血有效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1):1688-1905.

[2]王长友,王峰.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比较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5(08):89-90.

[3]王敬霞,赵振刚,姚成花.奥美拉唑与黄连素联合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附12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08(07):13-14.

[4]Ducons JA, Santolaria S, Guirao R. Impact of clarithromycin resista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 regimen for Helicobacter pylori:a prospective study of 1 week lansoprazole, amoxicillin and clarithromycin in active peptic ulcer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9,13(3):775-780.

上一篇: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及机械通气... 下一篇:基层医院二次剖宫产术并发症分析(附3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