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品良治疗白睛溢血的特色经验

时间:2022-10-11 08:37:37

【摘 要】白睛溢血是指白睛血络破裂,血溢络外的眼疾。目前临床尚无寒邪伤肺这一病机引起白睛溢血的治疗经验的相关报道。笔者导师叶品良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通过辨证论治,拟温肺散血之法,运用麻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寒邪伤肺型白睛溢血,治法严谨,组方灵活,疗效显著。

【关键词】白睛溢血;成方合用;温肺散血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37-01

白睛溢血是指白睛血络破裂,血溢于白睛外膜之下,呈一片鲜红色,界限分明的眼疾。由于白睛上所见血色鲜红,故《证治准绳・七窍门》曰:“不论上下左右,但见一点或一片红血,状似胭脂涂抹者是也。”故名之为色似胭脂症。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下出血。临床上多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热客于肺,肺气不宣,血热妄行;或肝肾不足,致使脉络失润破裂,血溢络外所致。故而大多运用清肺泻热、滋补肝肾之法治疗。《中医眼科学》载:肺热伤络型白睛溢血治以加减退赤散;肝肾阴虚型用加减六味地黄丸治疗;因外物伤眼者治以加减桃红四物汤[1]。而未涉及寒邪伤肺引起白睛溢血这一病机,临床亦未见到这方面的相关报道。

《眼科奇书》曾提出了 “外障是寒”的观点(该书乃清代渝州李氏家藏密本),这一观点虽然与世俗“目不因火则不病”的认识相悖,但是拓宽了眼科疾病的诊断思维和治病思路,笔者导师对白睛溢血的辩证思路与“外障是寒”的观点极其吻合,导师运用麻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寒邪伤肺型白睛溢血,疗效显著。

1 病机分析

《灵枢・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睛,肌肉之精为约束。”后世根据《灵枢・惑论》而归纳出五轮学说,其中指出白睛为五轮中的气轮,内应于肺。因热邪客肺,肺气不降,导致血热妄行,血液溢出脉外而致的白睛溢血,多运用清肺散血之法治疗。若因寒邪伤肺,导致肺络受伤,客于白睛,血液凝聚不行,表现为目络破损,血溢脉外,形成的白睛溢血,当用温肺散血法治之。导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结合 “成方合用”的思维方法[2],运用麻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今摘取典型案例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2 病案举例

病案一:

李某,女,47岁,2011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自述四天前晨起偶然发现“眼睛”出血,紧涩不舒,前去某市级医院诊治,服用止血药及维生素C,效果不明显,故前来就诊。查见白睛充血,颜色鲜红,伴脘腹微有不适,食欲欠佳,舌淡苔微黄,脉浮滑。诊断:白睛溢血。辩证:寒邪伤肺,白睛淤滞证。治法:温肺散寒,活血化瘀。予以麻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

方药:麻黄12克,桂枝12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砂仁10克,炙甘草6克,蝉蜕10克,木贼10克,焦山楂10克,建曲10克。3剂,水煎服。一日3次,嘱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鱼腥、辛辣之品。2012年12月23日复诊,白睛淤血已基本散去,余症消失,继续服2剂,恢复如常。

病案二:

郭某某,男,54岁,2012年2月8日初诊。患者自述三日前因外出办事,在户外奔走了一天,加之天气寒冷,晚上便觉左眼紧涩不舒,翌日起床即发现左侧眼睛红肿充血,曾用氧氟沙星滴眼数次,效果不明显,故来就诊。现症见:左侧白睛充血,色鲜红,见白睛有界限分明的血片,眼睛微有涩痛,伴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大便尚可,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白微腻,脉浮紧。据其病程、临床表现以及舌脉,诊断为:白睛溢血。辩证:阳虚寒邪伤肺,客于白睛,淤血凝滞证,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拟麻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

方药:麻黄12克,杏仁12,炙甘草6克,桂枝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北细辛6克,

熟附片15克(另包先煎),蝉蜕10克。2剂,水煎服。一日3次,嘱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辛辣、鱼腥之品。2012年2月12日复诊,症状已明显减轻,瞳仁周边血色明显变浅,依前方再服3剂而愈。

3 化裁心得

治疗寒邪伤肺型白睛溢血,以麻黄汤合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风邪化热,眼涩痛流泪者,加蝉蜕10克,木贼10克,散风清热,明目退翳;兼湿热者,加车前仁15克,泽泻12克,清热利湿;兼营血虚者,加熟地15克,白芍15克,养血和营;若白睛溢血范围较大,淤滞较重,加丹参30克,丹皮15克,以增强化瘀消斑之功,若属肺肾阳虚,感寒较重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助阳解表,散寒化滞;合脾虚胃纳不佳者,加焦山楂10克,建曲10克,健脾和胃;兼肝经风热,目赤肿痛者,加青箱子15克,明目退翳;便秘者,加决明子15克,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4 体会

《灵枢・脉度》有云:“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白睛属肺,但肝的经脉上连目系,目为肝窍,肝藏血而主疏泄,肺主降,肝主升,寒邪伤肺,肺失宣降,易致肝失疏泄之职,血不藏于肝,离经致淤,由此可见白睛溢血与肺、肝关系密切,故而白睛溢血应首先从肝、肺论治。

麻黄汤是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的一首经典方剂,原方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其主要目的在于疏散表邪,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之力。此方配伍严密,方中麻黄宣肺解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杏仁降利肺气 ,桂枝与麻黄相配,增强了散寒之力;麻黄与杏仁相配,加强了宣肺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麻黄,杏仁的宣降之力,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其不至于耗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邪去,营卫通,肺气宣。《千金翼方》曰“麻黄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名医别录》谓桂枝“通血脉”,二者相须为用,不单纯散寒,还有活血化瘀之功。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是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本方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组成,方中诸药配伍严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皆入肝经,白芍、熟地黄是血中之血药,当归、川芎是血中之气药,四药相配,动静相宜,疏通肝气,活血行气,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血虚者可以用之补血;血瘀者可以用之行血[3]。加入活血祛瘀的桃仁,红花为主药,并将熟地易为生地,白芍易王企鹅v为赤芍,突出了活血化瘀的功效。应用非常广泛,临床上已有用于治疗多种眼科疾病的报道[4]。目前已发展成为治疗多种眼科疾病的常用方剂。两方合用,切中病机,寒邪去则肺气宣,肝气畅则经脉通,淤去络通,则诸症自愈。

参考文献:

[1] 李传课主编.中医眼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

[2] 叶品良.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4(1):70.

[3] 邓中甲主编.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0.

[4] 应慧星.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眼科疾病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4):226-227.

上一篇: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穴位注药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