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城镇化率提升至37.8%

时间:2022-10-11 08:31:47

广元:城镇化率提升至37.8%

2013年,已经在广元市区工作多年的小王终于买下了自己的房子,从一名农民变成了市民。在这之前,小王在老家的邻居已经有几户举家搬进了城里。他们是广元城镇化大潮中的一个缩影――从2008年到2013年的五年间,广元城镇人口共增加了10.9万人。近年来,广元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体系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民变成市民,享受到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新型城镇化蓬勃发展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广元市城镇人口从2008年的85.3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96.2万人,5年共增加城镇人口10.9万人,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31.2%提高到2013年的37.8%,提高了6.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比2012年提升1.38个百分点,在四川省排14位。

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广元市城镇体系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并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的城镇格局。中心城区综合实力、发展后劲和辐射带动能力得到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宜居环境让城镇生活更美好

注重建设环境友好的生态城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013年,广元市森林覆盖率54.3%,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81.28%,同比增长7.4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1.53%,同比增长4.4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6平方米,同比增加0.62平方米。

统筹发展实现全域城镇化

推进城乡一体的全域城镇建设,明确了以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四点对接”的战略思路。加大对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政策支持,着力打造县域次中心。坚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域规划,统筹构建城乡“四位一体”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六网”工程、统筹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近五年,广元市完成6个乡镇改街道,城镇居民委员会由2008年的209个增加到2013年的295个,增长41.2%,9万余人由乡村户籍转为城镇居民,拉动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现辖3区、4县,9个街道办事处和295个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230个乡镇和2427个村民委员会,形成了梯次鲜明、布局合理、四位一体的“金字塔”式城镇村发展体系。

城镇化问题不可忽视

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

2013年,广元城镇化率(37.8%)低于全国(53.73%)15.93个百分点、四川省(44.9%)7.1个百分点,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列第14位,低于首位成都(69.4%)31.6个百分点,差距明显。从2012年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情况看城镇化率36.42%,仅实现全面小康标准的60.7%,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从工业化发展比较看,城镇化与工业化比值为1.1,远没有达到1.4~2.5合理比值的最低值。

区域发展不均衡

广元市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县区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2013年,利州区77.1%、青川县27.5%,差距达2.8倍。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足

广元城镇基础配套不完善,多数小城镇管网建设仅仅围绕人口集中的政府驻地,水、电、气、交通、通讯等管网覆盖面需进一步提升。同时,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尤其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和城镇用地蔓延式扩张,城镇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加快,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此外,小城镇产业定位不明确,产业支撑人口集聚的能力不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元市户籍人口中外出人口达到9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68%,按居住地登记的外来人口广元市达到32.6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0.55%。而向城镇流动纳入常住范围的仅2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8.7%,人口净流出65.4万人。

城镇化进程注重速度而忽视质量

广元城镇人口增长过程中“半城镇化”现象显现,城镇化链条中的农民工有近1/3的人尚未取得市民待遇,人口城镇化的稳定性较差。农民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城市人口的增多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房价上涨、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病的加剧。城镇激增的人口加大了城镇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方面的压力,尤其是交通、能源、医疗和教育等设施供给方面问题突出。但城镇管理机制未能跟上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步伐,尤其是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乏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制约着城镇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1~5月四川经济稳定增长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投资... 下一篇:高中校本课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