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一个人的运动

时间:2022-10-11 07:59:37

斯诺克,一个人的运动

奥沙利文退休了一年,复出就夺取世锦赛冠军,这是斯诺克世界的奇迹,也是斯诺克运动管理者的无奈。

大家都在享受着这位第一巨星给运动带来的票房、收视率和影响力,大家又都在惴惴不安中等待着“火箭”对未来的决定。说到来年,奥沙利文有可能继续“退休”。下赛季众多的比赛,未必还能指望这位第一巨星的支撑。

这成了一种很荒谬的现象。多年来,奥沙利文的精神状态,常常是不稳定的,然而他的才情、天赋、表现力和人望,让这项运动不能失去他的存在。对于斯诺克而言,奥沙利文是上天赐福的宝贝,同时又是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灾难。 “火箭”在休养的这一年,经历了情路历程的跌宕,甚至跑到伦敦郊区齐格维尔当义工帮人养马,但站在球桌旁,他仍然是斯诺克之王。

客观地说,这一年的斯诺克世锦赛相当无趣,没有一位高手打出了符合自身水平的比赛,本来有希望让大家淡忘奥沙利文的几个名字:希金斯、塞尔比、罗伯逊、墨菲、丁俊晖,都没能给克鲁斯堡带来多少光彩。

按照《泰晤士报》的说法,哪怕奥沙利文只是挂着三挡前进,仍然顺利进入决赛,哪里像一个休养了一年的球手。这并不是一个世无英雄的时代,只是英雄们在“火箭”面前,都有些灰头土脸。即便是奥沙利文过往最忌恨的台球皇帝亨德利,如今也在为“火箭”鼓掌。

“火箭”如此,斯诺克情何以堪?

斯诺克是一种特别适合中国人心性的运动。它和围棋、麻将有很多相似之处:深度考验球手心理素质、思考算度谋篇布局能力的斗智运动。但是和中国人缺乏运动习惯、不好动的特性相比,斯诺克又要求参与者心手合一,在身体力行上实践和展现自己的思想。所以说斯诺克未必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运动,却能提升中国人运动习惯。

Snooker本意,是“阻挡”和“障碍”。这是百年前英国驻印度军团的军官们在娱乐之余发明的:围着一张台子,以球杆为武器,将各色球体为棋子,其实和沙盘上排兵布阵,争夺杀伐,如出一辙。

斯诺克商业化的腾飞,得益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彩色电视机的兴起。1969年BBC在全英播出使用彩色信号,斯诺克变成了最好的媒体体育产品代言人,吸引受众刺激消费。只是繁荣了二十年,媒体飞速发展,斯诺克却难得一变,逐渐落伍。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兴起,斯诺克在英国本土早有些穷途末路。

巴里.赫恩三年来力求通过更多赛事、更多国际分站来推广斯诺克,然而斯诺克并没能变得更富有。赫恩费了很大力气让奥沙利文复出卫冕,为了奥沙利文修改规则,但只有这样一个偶像级别的超级巨星,斯诺克的市场号召力仍然不够。

与周边环境的混乱相比,奥沙利文的冷静低调,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他不接受“冠军贬值论”、绝不轻视同行们今年的表现。对于世锦赛冠军的25万英镑奖金,他很重视,“还有很多账单要付”。

他打出的下流手势、新闻会上爆粗口,自然是释放压力的“火箭”方式。只是这样的斯诺克世界,奥沙利文来去自由,留下的摊子,谁又能收拾干净?

上一篇:香港遇上巴塞尔 下一篇:精益创业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