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移动支付:运营商勾画电子商务新蓝图

时间:2022-10-11 07:29:32

瞄准移动支付:运营商勾画电子商务新蓝图

移动支付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也为运营商们带来了商机。国外的或功应用模式,则为运营商们3G时代的发展描绘出美好的未来蓝图。

一部手机游世博,这无疑是本次上海世博会的一个亮点。只需掏出手机,轻轻一刷,就可进人世博园区,还能在园区内的合作商户进行各类小额消费。这种世博“手机门票”带给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无“线”乐趣的同时,也为运营商们带来新的商机。告别“资料袋”,轻松看世博,则为市民消费带来便利。

据悉,这次中国移动与上海世博局把RFID技术与移动SIM卡相结合,联手推出的世博“手机门票”属于全球首次。除了手机票功能外,用户不需要换手机,只需更换一张具有非接触通信功能的(U)SIM卡片,就能在世博期间享受“一机在手,购票无忧,园区畅游”的服务。

用户更换的RFID―SIM卡片可以实现在世博园区内外移动合作商户的就餐、购物等大众消费支付功能,还能随时随地获得贴心的世博信息服务。此外,中国移动还与交通银行开展全面合作,在世博园区共同合作实现“手机支付”业务,实现通过支持非接触功能的移动终端完成现场消费的功能。

如果说世博会上的展示只是中国移动的一次战略展示,2010年,中移动集团将把手机支付业务列入集团KPI考核体系,重点推广,则展示了中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将超常规发展的雄心。近年来列人中移动集团KPI的业务均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而该业务正在十个省市进行试商用,目前市场反响良好。

手机支付投资进入关键期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中移动大力发展在这一试点发展手机支付业务,既有技术、时机成熟的必然性,亦有应对联通、电信竞争,稳固客户基础的必须性。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移动支付已成为运营商的业务重心之一。毋庸置疑,手机支付是移动支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而进行的商业交易,其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甚至电子书等,而广义的移动支付还包括无线CRM、移动股市、移动银行与移动办公等。

近年来,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球移动支付收入自2004年起实现成倍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0%。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而东亚地区被视作全球移动支付增长最快的区域,韩国、日本是当前全球领先的移动支付发展国家。目前在韩国,每月有超过1 0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信息加密功能的手机;而日本在移动支付的实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Felica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在日本逐渐盛行,在短短的大半年时间里,新增用户数超过500万,安装非接触式芯片读卡器的零售商累计达到2万多家。据预测,2009年至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总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04.8%,2013年达到l,1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增长源自用户数量的提高。预计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从2008年的3,290万户提高到2011年的1.3亿户,复合增长率58%。2013年具有手机钱包功能的手机拥有量将从目前的5,000万部增长至7亿部。

在中国,截至目前,中移动设立在湖南长沙的商务基地就已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用户200多万户,月交易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移动支付主体必须是支付组织。因此,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成为常态。今年初,中移动宣布斥资近400亿入股浦发银行,其总裁王建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参股浦发银行主要是为了大力发展手机支付业务,并以手机为载体来推动B2C、C2C等电子商务的发展。

其实,在手机支付领域,中移动无疑是先行者,早在2005年,便于优势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该业务通过与银行合作,采取手机与银行账户绑定的方式,实现手机远程支付。由于用户对提供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较担心,同时相对电脑,手机并不具太大远程支付优势,导致这一业务发展缓慢。

为改进这一状况,2005年到2007年间,中移动为寻找手机支付发展方向进行了种种尝试。最终确定了将RFID技术与SIM卡结合,推广手机现场支付的发展思路。此后,通过两年的技术攻关与试用,在2009年确立了RF-SIM(2.4G)为手机现场支付的技术标准。

如今,三大运营商3G竞争战役打响,中移动为-应对竞争,绑定用户,开展手机支付业务,提高用户业务体验、增加用户换网成本的应对思路无疑具备优势。当然,国内其它运营商也在积极筹划。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蓝图

就在中移动推出世博会“手机门票”的同时,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上海市商业投资集团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世博会期间,游客在世博园区内可以享受“刷手机”消费购物的乐趣。

作为世博园区内除现金和银行卡外可使用的第三种支付方式,世博商业卡可以帮助市民在世博园区内实现手机轻松刷卡消费。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陈晓勤表示:“通过天翼手机将世博的商业卡集成在手机的sire卡中,这样我们广大的用户进入世博园区只要拿着天翼手机,只要在POS机上轻轻一刷,在超市、便利店、商场等实现安全快速地进行付款,享受“刷手机”消费购物的乐趣,真正实现一部手机畅游世博。世博会期间,这张世博商业卡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消费:“同时我们针对对外地的游客,在上海市区范围内不同网点提供刷手机消费服务的功能,真正让市民出门不带现金,不带卡,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轻松支付。”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也表示,公司一直重视移动商务及手机支付业务,对合作持开放态度。此前,联通已经与银联宣布携手进军支付关领域。早在2002年6月,中国联通在无锡推出了第一个“小额支付移动解决方案”实验系统。

2008年,联通进一步宣布与复旦微电子合作,通过与长虹、七喜等厂家生产定制手机的方式实现刷手机消费,联通的策略与移动的略有不同,这些定制手机并非将用于支付的芯片集成在SIM卡上,而是通过定制在机器内或手机贴卡(挂坠)的方式实现。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传统固网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产业链上担任的是基础网络服务提供商角色,面对高额利润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只能望洋兴叹。三网融合的时间表确定与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得运营商进军互联网的条件初步具备。而移动支付无疑是其有力的抓手。

截止2009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7亿,手机支付用户总量就突破1920万,预计到2013年,亚洲移动支付用户将占据全球相应用户总量的85%,我国的市场规模也将超过15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3~5年我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但是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移动 支付产业虽然经历了几年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据eMarketer于2009年的BillJngRevolution的调研数据发现,美国消费者愿意用手机进行一些小额商品的支付。数据显示,59%的被调查者愿意用手机购买比萨;58%的被调查者愿意用手机支付电影/比赛门票。此外,消费者愿意用手机购买的商品还包括旅馆住宿、快餐、音乐和旅行票务,比例分别为43%、42%、41%和40%。

欧洲掌握着移动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欧洲移动商务企业在将服务推向市场时,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根据调查,欧洲用户对服务内容最为关注的是气候和交通信息,这是由于欧洲的许多国家中,有大量的公司职员的工作地点和住址之间的路程比较远,对于上下班的交通和一天的天气情况很关注。

日本则是目前目前移动支付发展最成功的国家,日本的移动支付产业由该国最大的移运营商NTTDoCoMo和SONY引领,它们共同推出了内嵌Felica芯片(智能)卡的i-modefelica移动钱包方案,支持各种零售、电子票务(公交、铁路及民航),会员卡、娱乐消费、在线金融等应用,还支持身份证功能。

据统计,日本的移动商务收入已经高达4亿美元,NTTDoCoMo公司的移动支付用户已经突破2300万,用户可通过它的服务连接到世界上7000个互联网站。这对于国内运营商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蓝图。

就我国而言,移动支付业务基础坚实:截至2009年,我国手机用户已达7.4亿户,手机渗透率达到56.3%。同时,国内移动电子商务营收规模增长迅速。目前国内手机支付的渗透率仅为个位数,相比日本50%左右的渗透率,发展前景广阔。

虽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但移动支付业务发展仍有不少障碍。以技术为例,由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推出的手机支付方法各不相同,目前也互不兼容,即每种“手机支付”方式的后台服务提供者、手机端芯片,POS机(读卡器)都各不相同,消费者需要选择加入其中某个阵营,才能享受服务。技术标准不统一、主导方与参与方的合作关系不明确等因素对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有所影响。

3G在经历了前两年上千亿的网络和终端投人后,从今年开始,手机应用功能争夺将成为焦点。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包括手机通讯、上网、支付等功能在内的移动互联网融合业务必将为其带来更大的便利。

上一篇:亚马逊:现金奶牛的商业模式创新 下一篇:鱼和熊掌如何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