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联姻苏宁

时间:2022-10-11 06:20:24

在 8月10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交易完成后,苏宁预计持有阿里巴巴1.09%股份。

根据马云和张近东在媒体前面的表述,双方经过两次会面就达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缝对接与合作。而这样体量的合作,对于整个零售和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产生的影响,将是举足轻重的。

阿里巴巴:借势下沉到线下实体

马云曾表示:“阿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对线下企业的关注,因为我们相信一点,未来20、30年,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如果不进入到线下,不和线下融合,是不会有未来的。”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就频繁地在尝试从线上往线下发展,但多个类似项目相继失败,也导致阿里巴巴不愿在线下投入过多精力。

但是,随着O2O这两年的兴起,阿里巴巴在线上的优势急需向线下扩张。据统计,2014年国内消费市场实现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达到13万亿元。这意味着电子商务业务已占领消费品零售业的半壁江山,在这一半里,阿里巴巴已经是绝对的网站,而剩下的一半实体商业,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入股苏宁之后,阿里巴巴在关系到线下零售发展的三个重要环节,包括物流、O2O和互联网金融,都将有所收获。物流方面,苏宁和苏宁云商在各地的物流骨干节点和配送团队都将成为阿里巴巴电商版图中的菜鸟物流挺进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2013年成立的菜鸟网络,目标是通过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实现在全国任意一个地区都可以24小时送达。不过从目前来看,菜鸟物流并没有预想中的发展顺利,特别是在抵达最后一公里的环节上,还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伙伴,而苏宁则恰好可以实现这方面的需求。

O2O方面,根据双方合作的对外信息显示,签署战略协议后的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将整合双方资源,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金融支付等手段打造O2O移动应用产品和O2O运营模式;双方将尝试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苏宁云商全国的1600多家线下门店、30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5000个加盟服务商以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将与阿里巴巴的线上体系对接。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可以充分与线下商业进行充分融合,在商品配送O2O环节菜鸟物流也将和苏宁自有配送体系配合,提供上门安装、维修、退换货等售后服务。

互联网金融方面,蚂蚁金服业务包括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等,而苏宁金融事业部则可以提供互联网支付、供应链融资、保险、个人/对公理财、消费信贷等业务,一旦双方合作,则可以覆盖当前国家各个层面允许从事的所有金融业务。

苏宁:触角伸向线上电商

说苏宁通过阿里巴巴将触角伸向线上电商,其实不太正确。苏宁从2005年开始组建B2C部门苏宁易购,到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投入巨大但产出相对较低。目前苏宁易购在B2C的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上虽排名前三,但却只占了3.2%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属于不死不活的状态,赶上第二几乎无望。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虽不说就能让苏宁易购起死回生,但至少可以成为另一个线上入口。苏宁选择阿里巴巴,其实最大的谋求也是线上流量,阿里巴巴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基于电子商务交易的优质流量,而这些流量当中有部分是对线下实体的需求,这部分阿里巴巴难以满足,导流给苏宁却是最合适的。

此外,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苏宁的线下渠道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根据苏宁的信息,截至目前,苏宁物流拥有45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4个航空枢纽、12个自动化分拣中心、660个城市配送中心、10000个快递点,未来苏宁物流将成为菜鸟网络的合作伙伴,合作后的物流几乎覆盖全国所有2800个区县,服务阿里巴巴和苏宁,未来亦有望向第三方开放。这样庞大的网络如果只是用于线下商品的运输,则可能成为相对“鸡肋”的线下重资产,一旦与阿里巴巴的线上网络结合,则成为了O2O产业链最具价值的核心资产,从资本角度来讲价值猛增。

是垄断还是新商业文明?

从最近一两年阿里巴巴的发展来看,其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已经在逐步收缩,反而是对于已经存在、并且在各自领域是第一的这些传统产业和企业的兴趣大增,包括与海尔的联合,以及这次与与苏宁的联合,尽管从表面上看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领域的第一与第三联合,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是一场强强联合,也就是线上第一与线下第一的联合。

线上第一和线下第一的联合,是否能够制造出一个横贯线上和线下的巨头,现在来说还不能下定论。但是对于线下企业和线上企业来说,这样的联合是完全值得尝试的行为,线下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而线上企业则可以通过实体产品更快地进入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正如张近东所言,“我们今天开创的合作模式在全球范围来讲也是领先的,一旦我们在中国成功实践,也将可以进行全球复制,从而把互联网 的模式带向全球、助推中国品牌畅销全球。”

放眼全球互联网市场,Facebook已经进入社会化媒体引导零售交易的新玩法,在国内,基于微信的去中心化零售模式也已经冒头。传统PC时代以流量分发引导线上零售业的形式正在发生着变化。未来的商业形态将不是线上,也不是线下,甚至也不是所谓的O2O,而是基于信息流的渠道模式,哪里有信息渠道,哪里就会聚集商业机会。而此次苏宁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正是新渠道变革的开始。

后记

不过,如此体量的两大巨头合作,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未来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苏宁和阿里巴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大考。苏宁与阿里巴巴合作之后,对于以往与阿里巴巴已经达成合作的其他零售品牌,如何平衡利益和流量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另外,对于苏宁来说,如果阿里巴巴不能提供足够的流量和资源支持,那么合作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将是阿里巴巴和苏宁面临的最大问题。

上一篇:今年“双11”信誉有保障? 下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手机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