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渗入炒猪团两月捞进两百万

时间:2022-10-11 05:22:49

近几年,中国的民间游资可谓是无孔不入,从绿豆、棉花到大蒜,几乎统统成为炒家练手的囊中之物,如今又瞄上了猪。

炒作农产品,这在国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中国却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似乎很符合中国国情,小农经济土壤里培养出来的资本炒家,小本小利,打一枪换一个目标,只是中国人多手杂,人人出手,乱了市场,苦了政府,伤了民心 ……

抢猪、抛售,猪肉赶上牛肉价,这是时下生猪市场的热议话题。由于供求失衡,去年底迄今,肉价一路走高,面对如此行情,部分“热钱”借题发挥,短期内造成猪荒加剧。昨天,上海生猪批发户王老板到苏北一养殖场收猪,但等他到时,浙江猪贩刚拉货离去。“没戏了”,王老板一跺脚,怪自己运气不好。

日前,在收猪人业内一个广泛流传的案例是:某浙江老板,于去年年底一次性抓了5000头80多公斤的中猪进行囤积,2个月后,这些猪被养到120多公斤后抛售,一下子几百万元到手。如此短平快,让大量民间资本红了眼,以浙江游资为代表,沪、皖等地投机型选手迅速跟进。

两月捞进两百万元

正常情况下,生猪上市一般在90至105公斤,当生猪价格远大于成本时,游资看到了其中的利润空间,部分投机型养殖者开始争先收购80多公斤的猪进行育肥,刻意养大猪上市。爱森生猪供应公司副经理游先生透露,中猪后期饲养增重成本和疫病发生概率都较低,当生猪市场价格存在上涨预期时,有些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甚至将生猪“压栏”至150公斤重才上市。这些体重大、背膘厚的生猪在广大的农贸集市及福建等沿海地区仍有市场。

此类资本运作跟股票短线投资同理,对资金要求相当大,但民间资本并不“差钱”。按去年年底抓90公斤的猪来测算,当时每公斤收购价13元左右,购入5000头猪所需资金高达585万元。若按2个月后每头生猪饲养到130公斤上市,饲料、水电人工等后期每公斤全部增重成本以12元计算,还需再投入240万元。然而,短短2个月后,生猪收购价已涨至每公斤16元,去除所有投入,这位投机型猪贩仅2个月一进一出,便将215万元收入囊中。而且,只要行情依然向好,继续“捂猪”不卖,养得越大赚得越多。

游先生作为爱森公司的基地养殖场管理者,今年以来经常与炒猪团正面交锋。他告诉记者,为确保质量,爱森从基地调运生猪的体重要求一般是90至95公斤,而以浙江游资为主的炒猪团抓的也恰是这个体重区间内的猪。由于爱森的基地牧场都是地域相对规模较大的优质牧场,这也成为炒猪团获取生猪来源的主要目标。况且,他们抓猪一般都比当地市价高出5%左右,不经意间直接打乱了游先生从基地调运生猪的计划,“投机者如此开价,对当地市场的导向作用立竿见影:一是当地收购价立马上蹿;二是养殖户们的优越感陡增,从而更加惜售”,对此他相当无奈。

买家杂乱疫情难防

此番炒猪,养殖散户、大户被“通吃”。一般而言,大型养猪场不太会受外界市场波动干扰,然而这回利益当前,不少大户也抵不住诱惑,还不惜“背叛”以往的固定合作伙伴。安徽思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宣城当地的养猪大户,每年上市近3万头生猪,董事长柏鹰透露,在沪、皖、苏等地,不少养殖大户与爱森、雨润、金锣等大型肉食品公司有着长期供货关系,一些炒猪团开出的收购价与大型肉食品公司出价一样,但上门收购省去了养殖户的运输成本,养殖户心动的比比皆是。

不过,柏鹰认为,真正在行的养殖户,绝不会图一时多赚而冒险,“买家一多,今天张三、明天李四,就会埋下极大的疫病安全隐患!”爱森肉食品公司副总经理李士强也证实,许多投机型猪贩安全意识淡薄,其货车多地抓猪却疏于消毒,极大地增加了病菌传播的可能。

2004年至2007年,上海一家作为基地与爱森合作多年的养殖场,在2008年猪肉价格波动时,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将部分猪卖给了来自多地过来的猪贩子,猪贩子的货车在养殖场内进进出出,终致养殖场疫情爆发。李士强说,近期,为防供猪基地心猿意马,他经常把这个捡了芝麻丢西瓜的“反面典型”挂在嘴上。

炒猪团不可能长久

炒猪能否炒起来?业内人士认为,猪的生长规律和特性,决定了其终有一天“捂勿牢”,相比绿豆、大蒜,炒猪难度更大。

游资的介入,人为延长生猪上市时间,短期内的确会对市场生猪供应造成一定影响,但生猪上市总量不会改变。哪怕是养到三四百斤,猪也终归要上市。所以,游资介入唯有短线操作,少则2个月、多则4个月后,必须脱手,到时,就会有一个集中放量期,肉价自然回落。因此,炒猪只会在局部产生短期内影响,导致肉价波动过于剧烈,但它左右不了整个大市。对于可达到4.8亿头存栏量的整个中国生猪市场而言,局部的囤猪、炒猪微不足道。

但价格震荡难免让人心惊肉跳,老百姓期待的仍是市场平稳。那么,还有什么因素影响了市场平稳?如何杜绝炒猪发生?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生猪批发户吴兴国认为,事实上,养猪最大风险不在市场,而在疫情。养猪属脆弱行业,疫病可通过风、老鼠甚至麻雀等传播,说不定哪天就会爆发,成为养殖户一大块心病。即便是疫情控制力较强的大户,也往往今天不知明天事,这就是此次炒猪风波中大户亦无法坐怀不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透露,今年上半年,江西某著名养猪企业陆续将几万头苗猪统统卖给几位投机分子,目的是要将后期疫情及未来价格走势的风险转嫁给下家,而那几位下家大包大揽的“壮举”,也无异于赌博。

曾在丹麦学习养猪技术的游先生介绍,稳定市场,政府应启动市场保护机制,而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强国内养殖大环境的疫病整治防控。他举例说,德国一小岛养殖场紧邻丹麦,当该养殖场发生很小的疫情时,丹麦政府第一时间致函德国,要求德国迅速灭猪,损失由丹麦承担。这种决心和工作的效率带来了丹麦养殖疫病防控的长治久安。

游先生说:“养猪是风险行业,要确保市场稳定,政府必须帮助养殖户将发生疫情的风险降到最低。行情稳定,投机者就没有了可乘之机。”(编辑/俞晓兰)

上一篇:篮球游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中国能源结构:特征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