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漫步者

时间:2022-10-11 05:13:14

天空漫步者

他没有职位,没有文凭,没在城市打拼过,也没为房子纠结过。他追求自己的“高等生活”,而他的乡村题材油画系列,是心灵富豪的绘本之一。

36岁的熊庆华已经小有名气,初中辍学,自学画画二十余年。网友大赞他的油画自成一派,风格独特。而对于“农民画家”称谓,熊庆华更正道:这只是宣传的噱头吧,我属于现代派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他不善言谈。要表达的,都在画里。走进他家,满眼色彩,满墙壁画,楼梯口贴着剪纸,卧室的墙上,画着穿婚纱的爱人。

“我很长时间都是个不被人认可的失败者,但拿起画笔,阴霾就一扫而空。”

他的油画现在多被各地网友选购,经济大有改善。所有的钱,几乎全部投入绘画设备,还准备自建画室。他对物质并不敏感,依然不修边幅布衣布鞋,只在丰富的心灵世界徜徉,自名为“天空漫步者”。油画多是俯视角度,白云朵朵,蓝天澄净,孩子们悬浮在空中,自在玩乐,那是他秘密的、高远的精神世界,此刻,与你共享。

一脚踩到宇宙里

前20年,熊庆华一直窝在湖北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自己画画。

早在初中时,他迷恋上美术,用铅笔素描了一棵树,让老师大感惊艳,预言他将是位伟大的画家。受到鼓舞的少年不顾父母反对,辍了学。农忙时节帮着家里插秧,下鱼苗,平时就关在家里画画。

画室是家里的一个杂物间,最初就画墙上贴的年画,淘来的小人书,临摹杂志里的风景和明星。攒了点钱,自己骑着破单车,颠簸80多里路到市里的书店买绘画专业书。站着、蹲着,看看、选选,遇到十分中意的才会买。

成家生子后,光靠农活,实在难以养家糊口,熊庆华曾在2004年和2006年两次出去打工,想在深圳大芬村当个画工,但被对方拒绝,“我们需要的是商品不是艺术,你不专业又不会模仿。”大部分同乡都在当地工厂做服装、做电子零件,他也进厂呆了几天。在流水线上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比起贫穷,更让他崩溃。

他逃回了乡,在附近小镇当送奶工,天刚蒙蒙亮,就骑车一家家送奶,完事后照常画画。

他在村里只剩一个发小,眼睛不太好,不能出去打工,当了算命先生。熊庆华常去找他聊天,和他讲讲历史,地理。他不谈自己的画,“发小也看不见。”

在村里人看来,熊庆华太怪了。年纪轻轻不去挣钱,却天天画画,画画能当饭吃?熊庆华自己也觉得和同乡的打工者们,距离越拉越大。他们穿着和城里人差不多的衣服,做着城里的工作,几乎和乡村再无关系。

他怀念从前的时光。他把已经消逝的童年用油画布固定起来。放风筝,踩高跷,偷西瓜,老鹰抓小鸡那些玩耍的孩子肢体动作激烈欢快,造型夸张色彩明丽,透露出单纯饱满的热情。看看那幅《踩高跷》,男娃们一脚踩到了宇宙里,幽深博大,星球环绕。

“小时候踩高跷玩儿,就想着把高跷延长,一步登天!我画画就是天马行空,想哪画哪。”

在书店看到一幅好画,或者自己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他都会长时间地独享,双眼放光,精神飞翔。他说如果没有这种美好的感觉,根本不可能顶住压力撑到现在。

很多年了,他画着记忆中的村落,却似乎游离在现实的村落之外,有些自卑,又很自傲。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只是孩子明年的学费怎么办?自己真得转行?

没有表情,只有精神

熊庆华不知道用什么途径卖画。他手工做过一些生日卡,每张都创新不重样,拿到城里也能卖点钱。

他画画纯粹是出于兴趣。画过素描水粉,也画漫画和国画,有一天看到毕加索的《女学生》,目不能移,小宇宙都被颠覆,于是玩了六年的立体主义,2007年转攻油画。

一幅油画如果画得顺畅,就两三天。超过一周还没完成,干脆丢在一旁,等等再看。有的构思,他尝试用不同风格来表现,用丙烯颜料,再改用油画颜料,撕掉四五幅,才得一幅。

《渔民》系列油画里鱼儿全被卡在渔网网眼拼命挣扎,好比现实艰难;《不羁的牛》系列里,一头背负沉重蛇皮袋的牛奋蹄抗争,竟至腾云驾雾;而他最喜欢的《老鹰捉小鸡》系列,构图巧妙,活泼喜悦,每一幅的孩子们都构成不同方向旋转的“S”——他自己也已漂浮于世俗之上。

画里玩乐的孩子基本都面无表情,为什么?

他解释:“如果都是笑的,那跟年画有什么区别啊。”脸是最易画的,最易传达情绪的,而他希望消除肖像的特征,通过整体构图、色彩渲染力,哪怕每朵云,每个小泥块儿,都要能表现这个群体的精神特质。

他引用了艺术批评家朱苓的话:“物理的特征是次要的,精神的特质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面貌,真正的‘脸’。”

前两年,他的一个同学看到了他的画,大为惊赞,挂到了网上,在社区发帖热捧,“农民画家自学画画20年”,引来了不少旁观者。有人买走了一幅。这是熊庆华第一次受到陌生人的肯定和关注。他拿这笔钱买了台电脑,陆陆续续把自己的画都挂到了网上。有人一下子就买走了七幅,最喜欢的是《城管来了》。

终于挣到钱了,能买点好的油画颜料。他还是自己做油画布和画框。另外,还鼓捣了一辆越野摩托车,他自己设计改装,当是绘画的另一种延续。

也有人邀请他去大城市的画廊工作,他谢绝了。他习惯了清净,怕城市太吵,画不出来。

我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2012年以来,熊庆华呆在乡下,创作了20多幅油画作品,相当高产。有的网友讲述自己的情伤往事,他就以《漩涡》为题,传达出这种难以自拔。

他最中意的还是反映农村欢乐和童年往事的题材。越单纯,越被打动。

“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他寡言,内向,不高兴了也就是把自己反锁起来,继续画画。他在生活中并不喜欢引人注目,更愿隐藏自己,画画是他和世界沟通的最好方式。

他种过一棵樟树,从小苗到两米高的树秧,一直静心照料,树却被村里修路的人给挖了。他再也忍不住,找到挖树的人打了一架,结果还输了——这是他能回忆起的最疯狂的一件事。

经历寡淡的熊庆华总相信自己与众不同,但又讪讪地补充,可能别人会说我狂吧,其实我还有点自卑。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只求名不求利,要让人记住我的画,记住我是个独特的画家。”

他觉得自己还不够独特,绘画还有别人的影子。比如法国的费尔南德·莱热,西班牙的毕加索,尤其是俄国的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夏加尔,提起《有七根手指的自画像》,他还会兴奋。他自认现在是黄金创作期,必须尽快摆脱大师们的影响,自己也成为大名家。

熊庆华在博客转载了知名画家宋达的《成为大画家的21个条件》,包括:1.朝思暮想当大画家、大艺术家,包括夜梦和白日梦。2.画画不是谋生或出名手段而是志趣。3.对绘画艺术有着敏锐的判断能力,明显超过身边的同学和老师。4.兴趣要多,诱惑要少。5.生活从简,思维从深。6.画家成堆的地方,很难造就鹤立鸡群的艺术家,如同荆棘丛生的地方长不出好庄稼等等。

熊庆华信心满满地说,我觉得我的条件80%符合。人来世上一辈子,总得追求一种高等的生活。

“什么是高等生活?”

“能满足自己心灵需求的生活。物质上吃饱穿暖也就够了。我画着流逝的过去,觉得比现在目睹的世界更加现实。”

上一篇:90后视界?世界? 下一篇:80后和 90后推崇的微言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