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04:32:13

德宏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德宏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矛盾

在德宏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保护和文化变迁的矛盾。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有可能导致部分少数民主文化消失。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很有可能导致民族文化逐渐地消逝和衰退。另一个方面,当地存在的民族文化又阻碍着现代化的发展,必须改变当地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当地民族由自然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德宏的经济落后影响到民族团结,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逐渐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民族团结又会受到这种冲突的影响。如果当地民族现有文化得以保存,当地经济快速的发展就很难得到实现,所以想要缩小与内地之间的差距,就会导致民族团结受到一定影响。这是德宏发展的一个两难困境。

二、以德宏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才是文化可传承性经济发展

发展民族文化是重新构建的一个过程,也需要社会、经济等外来文化所引发的冲击,也需要一个逐步地吸收、消化以及转化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也就要求了当地民族需要对外部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文化是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只有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根据外界的交流以及特殊的定位,才能够让文化形态发展富含生命力。这一种总体发展,其完成只能够通过本土内源性创造力才能够实现,主要原因是外源性的发展缺少当地的知识。因此,将主体发展纺织在当地民主,才可能在现代化先进的科技技术得以吸收的同时,还能够将民主文化积累出来的精华和智慧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将文化传承性的经济发展加以实现。

德宏经济想要发展,民族文化又能得以传承,就必须以当地民族为主体。只有发展放置在当地民族这一主体上,民族文化的整体性才能够得以维护也能够促进德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能够协调的发展下去,并且民族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也能够在发展当中得到增进。在经济发展当中以德宏民族作为主体,就需要将目前德宏发展主体——政府这一关键形式加以改变,政府只是一个为了发展提供服务、帮助的一个客体的存在。

三、德宏文化传承性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内生才是关键因素

站在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之上,内地文化鼓励更多的制度创新这是德宏逐渐被拉大与内地之间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创新能力在这一制度之上产生的差距,就是的两地经济社会水平的总体在逐渐被拉大。而地理优势的欠缺、资金的缺乏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就成为德宏落后的主要原因,只是看到德宏发展滞后的表象。在经济落后中以物质环境为理由,是无法让区域竞争力能够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并且在历史的发展当中,发达的国家与的确却恰好是环境恶劣、资源相对缺乏的地方。例如以色列,发展成了区域强国;温州在贫困山区,创造了温州模式。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已经不是资源或地理环境等比较优势的竞争,而是在全球市场和全球生产要素流动秩序中的制度竞争。同样,德宏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成型的市场平台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生产要素的收益率,才能追赶先进地区。如果德宏制度缺乏竞争性,则无论国家如何扶持,发展仍然是滞后的。现在东部民间资本到处寻找投资去处,东部企业升级换代,它们可以到越南开设各种生产线,可以到拉美开设工厂,当然也可以到德宏投资。所以,只要德宏制度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下,吸引资金和人才,可减少德宏对国家投资的依赖。

德宏长期依靠国家政策性的投资,只能是使得与内地的差距越拉越大。内地发展迅速,更深层的原因是制度创新快。往往是内地突破旧的观念和制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后,才得到中央的认可,进而推动国家政策的调整,然后德宏才效仿成熟且已被中央认可的制度。如此一个周期,德宏自然要比内地落后十多年。如小岗村的集体土地承包、温州模式等完全是体制外的制度创新;珠江三角洲也是体制外改革居多,在私营企业还得不到中央承认时,它们就已经发展起来了。等到国家承认私营企业的经济地位,中央号召发展非公经济时,德宏才开始行动,这不但改革步伐滞后,而且都是外来的制度安排,不是德宏社会内生的制度创新,难以保持文化的可传承性,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德宏要学内地,不是套用几个模式,而是要学习内地政府保护和促进本土制度创新的积极性。温州模式,不单使得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的温州从贫困落后走向富裕发达,而且还传承了自身悠久的越文化。德宏制度创新,一定要以当地民族自身为主体,才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框架下,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世界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取得文化可传承性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德宏少数民族文化可传承性经济发展的路径

在德宏桥头堡黄金口岸、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紧锣密鼓展开之时,在大瑞铁路、龙瑞高速和芒瑞大道开工建设之际,在德宏这个区域大部分的通讯和交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于内地市场相互贯通的时候(物流与信息),也为德宏创造了一个转折点,是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还是永远成为依附型经济。因此,对于德宏政策性的投资,国家就需要有另一个目标的大转移,从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方式逐步的向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为主的政策性方式转变。作为德宏,就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软环境创设,在市场经济当中能够创建出社会和谐、吸引人才以及聚财生财的一个环境。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政府需要通过建设,完善以当地群众作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制度,从而使得德宏农村区域逐步地融入到世界市场经济分工当中去。为此,作为上级政府部门就需要作出一定的扶持性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得德宏地区的人文社会工作者的投入得以扩充。

(一)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产权建设

如果缺少资源的产权界定,那么德宏的资源也不能够转化成为资本。只有从产权的建设坐起,才能够让德宏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得以盘活,从而才能够将其逐步地转变成为资本要素。例如:在电力建设当中会有很多的水坝形成,电力公司就需要剧本蓄水发电的产权,如果在坝内的水面上已经有相应的产权设计的出现,就能够对旅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航运和淡水养殖等等也会得到水质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只有资源产权得到了明确,德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内地资金到德宏的投资发展中去,并且资源破坏与流失的现象也会被杜绝。此外,在建设产权中需要作为当地民族观念改变的教育过程来加以实现,才能够将当地民族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得以体现。这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产权法律基础,也是对于当地民族文化尊严以及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才能够成为发展主体的基石,才能够逐步地从发展课题向着发展主体的社会心理调整。自然资源产权,并非随意的对资源进行处置,更多的是协调开发资源当中可能涉及到所有人、政府部分利益的法律规范。但是在开发德宏区域的时候,这一些规范并未健全,在开发资源上往往都转变成为了短期的行为,导致利润大部分都流域到外商的口袋当中,留给当地的却是无尽的污染,也给当地政府留下了环境恢复的烂摊子。

(二)民商法的法制建设和教育

与世界接轨中,法制建设才是最重要的交流平台。只有法律教育的借助,才能够逐步提升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能力。在经济交流当中,当地应该更多的获取律师的协助和法律的咨询,才能够了解到与外界之间相互交往的规则,并且能够明确如何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权益,进而将与外界交往所承担的风险降低,并且鼓励思想文化的开放。

(三)以适应文化可传承性经济发展的教育内容改革

在义务教育当中,尤其是在职业技术教育当中,需要将商业规范常识与农业技术的宣传融入到教学当中去,并且配合相应的法律知识教育。此外,在艺术课上,还需要传承如剪纸、民族乐器等当地本土的文化艺术。

(四)扶贫政策应贯彻的两个原则

1、在扶贫原则上逐渐从面上的向着现代化边界推进

在扶贫工作当中,德宏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取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扶贫的大力支持也导致了副作用的产生,也就逐渐地养成了德宏部分区域的依赖性,甚至部分地区还存在“愿意贫困”的想法。因此,在扶贫政策上,我们应该进行相应的修正,并非谁贫困,我们就应该去扶贫谁,而是要看谁更愿意迈向现代化,政府才能够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如果扶贫不按照现代化推进作为标准性原则,往往就会导致部分区域改变现状的积极性逐渐地走向失败。

2、努力与回报均等

就是实行现代化边界推进原则,如果大家都努力通过劳动来致富,我们就可以采取机会均等的方式,只要自身能力强,就可以获取更高的回报;如果能力弱,并且在尝试当中屡试屡败,那么就会沦为“自愿贫困”。因此,对于那些有意劳动致富,但是缺少基础能力的群众,政府就应该想法设法为其将能力上的不足补全。对于致富期望值不能够过高,需要一步一个小台阶的逐渐攀升,在每一次努力当中都能够得到回报,从而逐渐的养成了操作性的条件反射原理,才能够让他们逐渐的担当德宏发展的主体,从而也让德宏文化可传承性经济得以发展。

总之,得到想要缩小与内地之间存在的差距,就需要将少数民族和地方文化融入到发展当中去,真正的从制度创新方面找寻自身发展的道路。此外,政府也需要做出政策性的投资,建设德宏社会文化的软环境,从而寻求跨越式发展途径。

上一篇:电气控制继电保护器复效与整定 下一篇:电气控制故障诊断及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