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古诗课堂灵动飞扬

时间:2022-10-11 02:55:27

让低年级古诗课堂灵动飞扬

“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富有韵律,意境深远。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裁、语言习惯与现代语言差别很大,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永恒的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确实,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话才刚刚说畅,就要理解意境高远且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诗,那大多数学生也只能是云里雾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此,在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时,应着重让学生诵读吟咏,感受诗情,放飞思绪,让一句句古诗在课堂上灵动起来,让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也灵动起来,让古诗在低年级的课堂中魅力飞扬。

一、书声琅琅,读得灵动

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读起来也节奏分明,朗朗上口。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中,就应该先让孩子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韵律美。读读、读读、再读读。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诵读,不是机械地一遍遍重复。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读古诗更是如此,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二年级上册古体诗《青松》为例,第一句中,“大雪压青松”展现的是雪压青松的情景,很多教师会把朗读指导的重点放在“压”字上。但细细品一下,“大雪”也是一个多么具体多么贴近孩子生活的词!正因为有了“大雪”的铺垫,才有了“压”的重量。一定会有语感较好的孩子读出“大雪”之景,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他们的朗读特色,以点带面,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读诗句,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二、思绪飞扬,情也灵动

古诗字句简洁凝练,短短几十个字饱含了浓浓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抓住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解读诗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思维的火花飞舞,让情感在潺潺细语中遍地生花,与诗人形成心灵的共鸣。学习《锄禾》时,抓住“日当午”一词,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烈日当空的酷热难耐,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农民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说:“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躲在空调里多凉快。”有的说:“热了渴了,我有各种各样的冷饮解暑。”还有的说:“那时我们正在放暑假,每天歇在家中,吃点瓜果,多舒服呀!”……说着自己种种舒适的生活,看着想着农民挥汗如雨的情形,学生的心灵被诗人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触动了,从而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必须珍惜盘中餐,尊重锄禾人。

三、润物无声,入境心动

古诗往往是诗人借物抒情、借境言志、借事托怀的工具和表现,诗人的心境决定了诗词的意境。诗中有些语句看似寻常之笔,却意味深长,诗句背后的情味与意蕴常常耐人寻味,那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诗中的意境呢?

明代的谢榛说过:“诗境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于其迹。”所以,欣赏古诗时,学生的心理可以空远一点,灵动一点,不需拘泥于诗面,低年级的学生更应如此。《登鹳雀楼》一诗,短短二十个字就把画面、意境融合得浑然一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诗人登楼时见到的雄伟壮丽的景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富有深刻的哲理,诗人由景生情,抒发了高瞻远瞩、蓬勃向上的情怀。

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优势,对“白日”“山”“黄河”“海”一系列的形象比较容易感知,可以让学生画一幅图画来配这首诗,并想象自己登高望远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的叙述必然带着自己的情感和经验,所以这样的叙述已经不是简单的形象,而是意象,并且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把握诗人所创造的壮丽、雄伟的意境。对于景的把握是意境鉴赏的第一步。本诗的文眼是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心境,还蕴含着深奥的哲理。能不能真正领悟这两句的意义是鉴赏本诗的关键。在作画、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可以演示“诗人登楼图”,形象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让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学生能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也能领会到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需要不断努力。总之,老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上思考问题,用孩子喜爱的方式教孩子,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听到最美的声音。

古诗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向往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古诗,教师要有更多精心的引导,让年幼活泼的孩子带着思维的灵性、生命的活力与诗为伍,体会古诗那份独特的美,乐意与古诗相伴一生!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平桥小学)

上一篇:小学生基本口算能力训练 下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