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二十年

时间:2022-10-11 02:54:59

有人说当老师太清苦,有人说当老师太枯燥,有人说当老师太憋屈……

二十年,对于整个人生来说,不算太短,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同样不算太短。在这不算太短的人生经历与职业经历中,我细细地耕耘,欣喜地收获,总感觉,在教育的路上,我走过了风和日丽的二十年。

一、安心,非常安心

如今,当一名教师要面临许许多多的“麻烦”――有清贫的无奈,有跳槽的诱惑,有成长的压力……因此,有一些教师并不喜欢这份被外界猜想得十分安闲,教师自我感觉却非常艰难的工作。于是,有一些教师在工作时并不安心,非常不安心。

而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非常安心于这份工作,教师职业是不是特别糟糕,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职业本身,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心态――如果你以安心从教的心态对待这份工作,做教师的乐趣就会一点点积累并支撑起你工作的信心。

有这样一则寓言:三个建筑工人同时在劳动,第一个人认为自己就是被别人安排造房子的,第二个人认为自己是在挣钱,第三个人认为自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当老师的心态,也有类似的三种分类:第一种心态认为自己做教师,是被人驱使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第二种心态认为当老师是一种交换行为,是谋生的方式;第三种心态认为教师工作已经超越了功利性,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我当老师从来没有“被迫”的感觉,所以不反感当老师,开始只是把当老师当成一种可以安心而为之的“挣工资”的职业。渐渐地,在“安心”挣钱的过程中,我的职业心态得到了提升:当老师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还兼有为孩子们教授知识,帮他们寻找人生出路的任务。有了这样的心态之后,当老师就特别有使命感。特别是看到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之下掌握了知识,成了合格的劳动者之后,这种使命感就派生出了欣慰和自豪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不断愉悦我的职业心理,让我更加安心地做教师。怀着这样的心态,教育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与温暖。

二、读书,天天读书

记得小的时候,常常在学校的标语墙上读到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工作之后渐渐感觉到,要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就离不开读书。充实的精神生活是一个人能拒绝许多诱惑,变得坚定,变得睿智的最好的方法。一个教师更是不能离开阅读――教师不读书,应该是教育界的黑色幽默。

在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书成为我精神成长的源泉,我天天在读书,读书让我“广博”起来――如果教师的工作是用自己的一桶水让学生拥有一杯水,那么我感觉自己的“桶中”因为读书而积存下了足够的“水源”,学生基本上“问不倒”我;读书让我变得“专业”起来――如果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技能,那么读书让我的知识结构有了专业的积累,让我渐渐拥有了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身为一名教师,我虽然不是非常优秀,但可以说是具有专业水平的合格的教师。

有许多老师都抱怨:哎,工作这么忙,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读书呢。其实,这是不愿意读书者的普遍的借口而已。我看到有的老师“忙”过之后,有呆坐的时间,有发牢骚的时间,有闲谈的时间,为何不把这些时间收集起来读书?鲁迅先生的话很有道理: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归是有的。一个教师如果能“挤”出时间来读书,其实就有了读书的自觉性。

每天读一篇对教学对人生有启发的文章,积累下来,你就拥有了解决人生难题和工作难题的无数的智慧。你的事业高度事关你人生的高度,而你的读书的高度可以支撑起你事业的高度。一个教师如果无志读书,则无法“长高”。

三、不倦,永远不倦

据说一个教师工作十五年之后就容易产生“职业怠倦”――感觉工作枯燥,提高困难,反感工作中的一切细节,恨不能逃之夭夭……

是的,职业倦怠几乎已经成为众多教师的工作杀手,无论你以前多么“努力激进”,只要你对工作产生了倦怠感,那么你就会由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渐渐变成一个低沉无趣的人,但是,倦怠这个“职业魔鬼”却从来没有占据我的心田,因为我愿意工作,愿意上课。学校领导最难安排的工作是“让某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因为众多的教师总是认为上公开课是一种负担,不是应尽的工作义务。我恰恰不这么想,我觉得上公开课正是将自己的教学思维公之于众,进行多维多边交流的大好机会。我愿意与其他人探讨教学,我愿意听别人表扬我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也愿意听取别人指正我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

在我眼中,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不仅仅是我的“审查者”,还是我的“支持者”和“促进者”。我心中明白,借助上公开课这样的平台,我的教学技能将得到锻炼和提升,我的专业水准将从这个高度跃向另一个高度,我将在这样的跃进中获得成长的快乐,这不是什么负担。

有人曾经问我:你为什么这么愿意被安排上公开课?我告诉他:谁上,谁受益,为什么不愿意?

其实,一个愿意上公开课的人,就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人。爱着这项工作,还会倦怠吗?当然不会――只要充满爱,工作的天空里除了风和还有日丽。

四、总结,不断总结

身为一名教师,每一天的工作似乎都“相似”。那些相似的琐碎的工作细节,在你眼中是工作的垃圾,还是工作的金矿?如果你是一个习惯于“扔弃”的人,一个细节就是一块垃圾;如果你是一个习惯于“提炼”的人,每个细节都有含金量。我,总是愿意提炼工作细节中的那些“金子”,提炼的方法就是总结,不断地总结。

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我不会慵懒地睡去,而是在柔柔的灯光下,打开自己的工作笔记,然后将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记录,理出头绪,发现规律,记住教训。在每天的工作总结中,我常常会收获与学生友好相处、启迪他们心灵的秘诀,收获教学中的“突破难点”的方法。我将这些秘诀和方法记录在案,就能成为明天或是明年再“途经此处”解决问题的一种智慧。

总结自己工作的人,思绪不会间断,笔录不会停止。我把自己的工作故事记录下来,就是一份可以追思,可以讨论的工作案例,这样的案例如果发表在杂志上,就成为天南海北千百同行议论的主题。我的一些“随笔”式的总结文字发表在教育杂志上,引来的是高手的指点和教诲。

教师,不能做一个只工作不记录的人,而要一边工作一边记录。教育写作,会让我们把子常而平凡的工作描绘成自己工作的历史史卷。有了这本史卷,我们的许多想法就能由模糊变得清晰,就能由浅陋变得深刻。热爱教育工作,潜心教育写作,就可以把每一天的工作欢乐捕捉到灵魂的深处。

工作二十年,我还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我的心境因为“安心”“读书”“不倦”“总结”而历练得极不普通――我已经可以把教师人生中的每一点每一滴经历,都打上“风和日丽”的标签。

当教师,我很满意,很乐意,很幸福。

上一篇:中国第一班主任的无奈与智慧 下一篇:“对比”式的批评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