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时间:2022-10-11 02:03:39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简介:吴成明(1963-),男,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四川省开江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中学一级教师。

新课程标准改革鲜名指出,物理课程由三部分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对现行课程的重大改革,它表明物理课程除了知识性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创造力和内在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味且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1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先导,兴趣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通过调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能意识到物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很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成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究其原因:

1.1 没有对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概念严谨、推理周密。学生在刚学物理时,充满了信心和激情,主动、认真的学习。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在学习中不断遇到困难,对成功体验变少了,因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和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常被老师责备为不努力、学习不认真,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伤害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学生对物理产生厌烦等不正常情感。

1.2 没有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曾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作过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对自己的物理老师怎么看?结果表明大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对老师充满挚爱和尊敬,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对老师有厌恶和抱怨情绪。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如果老师在上课中投入全身心的情感,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愉快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教学实践表明,同一班学生对班主任教师所教的学科学得好一些,这也正说明了师生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科情感。

1.3 老师的消极情感影响着教学。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符合逻辑和科学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用强烈的感染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马虎,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2 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教学实验实施的趣味性。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例如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教学中,有一位老师在演示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仅不会落下,而且被吹贴在漏斗中,一般情况下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即使不去吹,只要一松手,在重力作用下就会落下。然而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猜想,与日常生活中相违,感到不可思议,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终身难忘的实验使知识得到了升华,惊讶之中把知识锁进脑海里,受用一生。

2.2 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的趣味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

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情感

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3.1 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函,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3.2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感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遏制消极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收稿日期:2007-11-24

上一篇:化工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下一篇:论化学课的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