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情况调查

时间:2022-10-11 01:20:05

“十五”期间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情况调查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此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收付。2001年3月,财政部和

一、五年的改革现状

2001年《方案》出台后,当年中央就把水利部、 科技 部、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本级、中科院、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会6部门作首次改革的试点部门。2002年,中央改革试点面增加了人事部、外经贸部等37个部门,同时在河北、黑龙江等地方实行改革试点。截至2003年底,中央有82个部门、1288个基层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35个中央部门实行收入收缴改革,地方已有26个省份、120多个地市及部分县市进行了这项改革。 2004年11月22日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根据会议情况了解到,自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已有140个中央部门、30个省(区、市)的省级预算单位,150多个地(市)和部分县级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纳入改革范围的省直预算单位达到1500多个,省直基层预算单位达到5800多个。会议在肯定了改革以来所取的四方面成果的同时指出了改革面临的问题:改革推进不平衡、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具体操作不尽完等。

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部中央部门的33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3700多亿元财政资金纳入改革实施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以及200多个地级市和500多个县实行了改革。

2005年11月7日,财政部消息指出了虽然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已启动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但 目前 改革进展仍不平衡,有的省本级尚未在所有预算部门实施改革,有的尚未推进到全部基层预算单位,还有一部分地市和大部分县没有实施改革。

据调查发现,虽然部份地区在改革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已全面组织实施,但多数地区特别是县级地区仍在试点探索之中,甚至有的县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启动改革工作。从已实施改革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在工作流程和改革配套制度的建立方面也不一致,改革状况“参差不齐”。

二、导致“参差不齐”改革现状的原因

“参差不齐”的改革现状,延缓了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工作进程,不符合中央“争取在‘十五’期间在全国全面实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 现代 国库管理制度”的要求。何以出现这种改革现状呢?根据调查 分析 ,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上面的,也有下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改革的认识不够统一、不够充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对传统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深层次便革,改革的主要 内容 就是要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我国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客观需要,是新时期我国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党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2002年2月朱?基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各项财政资金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2005年2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总理在会上指出: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用政府财政资金,能够集中支付的都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防止财政资金运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2001年改革开始后财政部等部委根据改革的需要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如:2002年财政部和

3、缺少统一的改革模式。在改革工作中,适度时间的试点探索,旨在 总结 经验,有利于改革的深入开展,但长期的改革试点,一方面将会使改革工作无境止地进行,永无终日;另一方面,改革会“千姿百态”,各自一套。中央部门在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中就统一了模式,改革工作开始后,一切按计划有序推进,实现了“全面实施”的改革目标,而地方就缺少统一的模式,在改革制度的建立方面,中央与省有出入、省与省之间不相同,甚至同一个省,地区与地区、县与县之间也不一致。如此以来,全国的改革就实现不到统一,改革出现了多种样式。改革模式的多样性,不利于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影响 了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根据《方案》中“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管理操作系统”“建立健全 现代 化银行支付系统”的要求,国库集中收付网上操作和网上传递数据已经是必然趋势,而这种“政出多门”的格局,既要达到“信息共享”,又要降低改革的成本,可能性不是很大。首先从开发软件的成本与销量的关系上来考虑,同样的成本,销量越大,相对分担的成本就越低,从而售价就会降低,反之,售价就高。不同的改革模式,运用软件就必须“量身定制”,因此,开发成本就只能由委托人一人承担,与“大众化”软件相比,改革成本孰高孰低就不言而喻了。其次,从 目前 的技术上看,不同软件要实现数据 网络 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者,由于数据不能网络化,很多资料都需人工传送,改革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不统一的改革模式,包含了改革制度的不一致。中央在制定很多改革配套办法的时候,都明确界定了执行范围仅是中央单位,如:财政部和

上一篇: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地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