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未曾湮没的呼唤

时间:2022-10-11 12:20:12

古人眼中看积累

自古以来,积累就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都说明了这一点。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此说完全可用于语文。积累,让人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积累,令人登堂入室,高屋建瓴。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古人早有论述。这句话揭示了积累的重要性。

5.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直接地强调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6.“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离开积累,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巩固。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积累的贫乏,使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梗阻。

7.常言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一个生命繁衍的过程。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语文学习的生命才由稚嫩走向成熟。

8.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欲“气自华”,需“腹有诗书”,而要“腹有诗书”,则需诵读以积累。

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12.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13.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4.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15.虽有卓越的才能,而无一心不断的勤勉、百折不回的忍耐,亦不能立身于世间。――亚历山大

今人手中用积累

即使现在,积累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呢?

(一)背诵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感。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形成积累。

(二)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

我们在阅读中,特别注意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平时举办个人范读、小组朗读、速读比赛等,同时我们及时补充一些与名著内容相关的材料,让语文课走近时代、走向生活、走进社会。

(三)搜集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

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如,在学习诗歌《沁园春》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学习散文《荷塘月色》时,搜集吟咏荷花月色的有关诗词。

(四)交流积累的材料

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如摘抄笔记、心得体会)等形式。定期开展演讲和辩论比赛,赛题都是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学生好选材、会举例,在演讲辩论中明是非、在辩中懂真理。

(五)运用材料进行写作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生活语言,并在写作讲评中设立语言大众化、生活化的评价标准,师生共同讨论、评点,建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室。让学生自愿投稿、定时播报,对于投稿多、质量优的学生,定期评选给予奖励,使生活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的语言。

当然,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写,也不是死背。积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忽视语文积累的背诵、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切忌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

2.不能把积累变为硬性的灌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3.不能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语言积累指导偏重于知识的扩充。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己读书。

4.不能忽视内隐“知识”的积累以及情感、思想、精神等内在东西的积淀,学生发展要全面。

5.不能过分依赖名家名篇,缺乏批判心理指导。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出盲目崇古、崇书、崇尚权威、亦步亦趋的文化屈从者。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批判。

6.不能一曝十寒,要有打长久战的准备,不能叫一日闲过。

上一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