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道路沉陷分析及防治

时间:2022-10-11 12:06:12

市政工程道路沉陷分析及防治

摘要: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市政工程道路沉陷的原因,提出了市政工程道路沉陷的具体防治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沉陷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2009年9月22日广东佛山海八路往一环入口处立交桥下路面塌陷5.8平方米,下沉深度达6m,致使一辆拉土车侧翻。2010年8月12日太原市双塔寺街与东岗路十字路口西北角自行车道一侧路面发生塌陷,随即当塌陷窟窿直径约10米时,紧邻大坑的山西省人民医院感染疾病门诊楼突然下陷,楼层墙面呈现出巨大裂缝。

道路路面沉陷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市政建设者们,这一质量通病在大部分市政道路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暴露。但由于市政工程任务重、工期紧、地下管线复杂、外界干扰因素多的特点和施工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不规范,导致道路常常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路面沉陷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点和施工努力的方向。自我公司2008年进入大同市市政建设市场以来,纵观这几年修建的道路工程,各条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道路沉陷的现象,结合几年来的施工经验。本文就对路面沉陷这一弊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 道路沉陷原因分析

1.1管理方面

1.1.1不同施工单位交叉施工影响整体质量。自来水、燃气、道路等各施工单位间交叉施工,如果管道回填和路床回填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这样路面下工程整体质量是很难保证的。

1.1.2 管线施工顺序安排不合理影响回填质量。市政工程管线众多,横纵交叉。往往会出现很多的管线下穿施工,下穿施工中管线正下方由于空间狭窄是很难夯实的。

1.2 施工方面

1.2.1地下管线原因引起的沉陷。

1.2.1.1地基承载力不够。有些施工单位在管道施工开槽后,没有严格遵循设计图纸中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对于地基承载力不够的管道地基不做有效处理就直接进行下一步工序。

1.2.1.2 回填压实度不符合要求。

①有的施工单位缺少责任心,对管道两侧不易压实的地方直接回填,不进行夯实;对下穿管线的正下方部分,由于空间狭窄回填不认真夯实。

② 沟槽回填时不按要求分层回填或者虚填厚度过厚或者不能控制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都不易达到压实度要求。

1.2.1.3 沟槽回填土质不符合规范要求。有的施工单位将开槽时含有草根、木块的清表土以及腐殖土回填沟槽;在冬季施工时急于赶工期回填冻土块,当这些土体受到地面荷载作用后就会引起地面下沉。

1.2.1.4雨污水、自来水管材破裂渗水。

① 施工单位购买的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管道渗水。

② 施工时抹带接口施工质量差,砂浆强度不够就进行回填,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闭水试验不合格。

③ 施工中不注意管道的保护,覆土浅的管道被重车压坏或是交叉施工的管道被挖机等机械碰破,都会导致道路地下管道渗水,造成积水浸泡或者冲刷路基致水土流失在路面下形成空洞,导致道路沉陷。

1.2.2检查井周边回填引起的沉陷。

1.2.2.1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实。由于空间小大,需要小型压实机具人工夯实,如果施工单位不认真落实这一工序,井周围很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开裂。

1.2.2.2 摊铺方法影响检查井周边施工质量。在碾压或基层全部做完后,将掩埋的检查井挖出升至要求的高度,这样,在升起部分井筒周围的回填材料很难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1.2.2.3 检查井基础不良或施工质量差,井体下沉或变形,都会造成路面开裂。而且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断裂渗漏,使井周围的回填土下沉,从而造成道路沉陷。

1.2.2.4 检查井井盖与路面高差值过大,车辆轮带碾压过井盖形成冲击荷载对井周围的路基再夯实,致使井周围路基下沉井盖突出井盖周边路面环向开裂。一旦下雨,积水沿裂隙渗透到路基,破坏了道路基础的稳定性,久而久之,井周边的路基土浸泡后将造成水土流失,引起井周围路面塌陷。

1.2.3沥青路面裂缝使雨水渗入路基,经过长时间侵蚀,路基出现空洞,路面结构层悬空,路面在车辆和自重作用下产生沉陷。

二道路沉陷防治措施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2.1 在管理上为避免过多交叉施工,可以将道路施工方能够施工的管线交由其一并完成,不能胜任的专业管线,可以将其开挖和回填交由道路施工单位完成。在施工管道顺序安排上,先施工较深的管线,交叉管线高程有冲突时,须遵循“有压让无压,没水让有水”的原则,这样才能尽量减少下穿管线。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隐患。

2.2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施工中加强管理措施,把每个工序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做详细的技术交底,使其规范作业。

2.3 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颁布的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

2.3.1 针对管道地基承载力不够及回填不实的的问题。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规定。在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时,宜按土类和采用的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时,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标准规定。每层回填土的虚铺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压实机具按规定选取。

2.3.2 对于管线沟槽回填的材料,要求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冬季回填时管顶以上500mm范围以外可均匀掺入冻土,其数量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块尺寸不得超过100mm。

2.3.3管材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工程所有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3.4 为保证检查井周边夯实,位置在路面范围内的检查井,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回填宽度不宜小于400mm。

2.4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

2.4.1 针对道路内管线沟槽常有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可采取沟槽范围内铺筑高强度合成纤维土工格栅。铺筑宽度应为沟槽宽度两侧各增加50~150cm。土工格栅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cm。

2.4.2 针对摊铺过程中井筒周围无法夯实的问题。可采取以井筒为中心开挖一定环长和深度的基坑,采用不低于C15的混凝土填筑,填筑中一并将井盖基座安装完成。对于覆土浅的过路支管采用混凝土满包封,且在路面封层这一层铺设土工格栅防止产生反射裂缝。

2.4.3 严格控制井框盖标高和横坡度,确保路面与井框盖上表面平齐。

2.4.4 为减少由于沥青路面裂缝导致的路面下沉的情况,就要求路面施工中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施工。对已经形成的细裂缝(2~5mm)及时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用改性沥青(如 SBS改性沥青)灌缝。从而避免雨水下渗路基。

三 结束语

根据在大同市市政施工这2年的经验来看,道路一旦沉陷是很难处理的,对于管道破裂导致的沉陷,只能挖开重新做路基路面。管道没有破裂的情况,除了重新挖开夯实路基外,就只有采用注浆施工。这些补救措施不仅效果不佳而且造成很大资金浪费。所以“预防为主”才是根本,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质量监督措施,对施工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控制。若能严格执行上述针对质量问题提出的具体防治措施,防止市政工程道路沉陷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参考文献

[1] GB 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CJJ 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 金荣庄,尹相忠.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上一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初探 下一篇:群体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