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2-10-10 10:08:09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德育的首要工作者,班主任应用平常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和谐的师生

班主任是学生德育的首要工作者,特别作为住宿生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学习、吃饭、住宿、思想,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因此我们班主任是躬耕在一线的“主任”,每天都有林林总总的事情处理不完,零零碎碎的事件非常多。至从我进入三中工作近六年,当班主任也连续当了六年,在这么连续作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当班主任的痛并快乐着。那是发生在高二升高三的过程中的一件事情,至今回想起来还仍记忆犹新。

那时的我很年轻,很荣幸的跟学生一起上高三,而且还继续担任高三(2)班的班主任。毫无疑问,这是学校对我工作的信任与支持,学校这么看重我,我也决心要带出个好班级和好成绩。所以在高三快开学之前,我就进行了一场整风运动,召开了一系列班委会和同学们的坐谈会,也调整了部分班委。前任班长找我辞职很多次,因为他要去校学生会当学生会主席,他推荐了一个女生接替他的位置,我非常信任这位前任班长的建议。那是个夏日炎炎的夜晚,在一间教研室里,召集了新一届全体班委扩大会议,主题就是班级的学风建设,目的是为了化解同学们对个别课任老师的误会。我和同学们就课科老师的一些看法进行了交流。当讨论某一位老师时,当时担任新班长这位女生,情绪很激动,感觉她的言辞过于偏激,我出于维护大局的需要,当着当时班委的面批评了这位班长。没想到,这成为九月“雾月”的导火线。高三开学的第一天,一封信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在班级被炸开了锅。这位女生联合38个同学签名(据了解很多学生都不知情上面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校罢免我这个班主任的职务。但从这件事发生后,能吸取点教训希望和同仁共勉。

后来我认真冷静分析了下,这位女生班长是个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从小在单亲的家庭中长大,从小缺乏父爱,缺乏安全感,父母的离婚的阴影给她带来一定的心灵创伤,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缺少关爱和亲情。由于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一旦遇到不公平的事件发生,极易挑动其内心的法码的失衡,就会对世界看法有些偏激,特别对一些老师偏心的做法非常反感,特别在她存在偏见看法如果没有及时纠正的话,就会容易走向扩大化。面对心理问题生,内心对世界看法有点偏激,我们要走进其内心世界,及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后来,我分析了下她为什么对某课任老师很反感,原因在于这位课任老师是女性,很喜欢跟男生开玩笑,也比较喜欢提问男生,很少提问女生,做为班长的她感觉很丢面子。因此,她对我维护那位女教师,就是赞成可以对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她的出发点认为老师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想明白之后,我认识到班主任应该用平常心态,平民意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面对班主任才无需仰视、恐惧,思想才会自由流淌。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应该辩证地看待学生的毛病和错误,应以一颗平常心,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人才观,冷静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而不是一事当前,不问青红皂白,就一棍子打死。因为事物往往是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而且学生真正出于个人主观原因去犯错误的很少,很多时候是由于某种客观原因造成的,或家庭,或社会,或班风等。因此,教师对心理问题生的点滴行为都要给予关注、遇到困难要及时提供帮助,有了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如对心理问题生的及时化解其内心苦恼与困惑,并看到其内心阳光一面并给予赞许、发现其一技之长给予肯定、对其独特观点给予支持,从而使很多心理问题内心世界会向积极性转化并得到正确强化。

这件事给我今后的班级管理带来非常深刻的启迪,它使我认识到:班主任是学生德育的首要工作者,是铸魂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教育学生在纠错中成长、成人、成才。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出错是学生的权利,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做的不是指责、伤害,而是关爱帮助,从而转劣为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伴随着进步和发展,出现一些错误很正常,学生就是在不断纠错中不断成长、进步,因为错误和不足也可能是一种进步的开始。尤其是一些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更要班主任及时做出指导和纠正。如有学生因学习不好而产生混日子的想法、有的因失去亲人而产生悲观厌世的思想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细心、耐心地了解学生,采取一定的办法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唯有这样,班主任就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灵,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师生之间更加容易沟通,关系更加融洽。

做为新时代的班主任,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学生,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成为有用之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每一位“问题生”,这样师生的关系将更紧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融洽,社会将更和谐。正如一位教育先人曾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走进年轻的心灵。”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下一篇:对英语情景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