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话题含义的误区和对策

时间:2022-10-10 10:01:45

学生对话题作文最感困惑的是不知写什么,而“‘写什么’是‘如何写’的灵魂、核心、前提和基础。‘如何写’的每一进程,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体现。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才是抓住了要害”(刘芳扬《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的几点认识》)。要想知道写什么,必先学会如何正确地把握话题含义,然而学生在这方面常常出现一些错误。

误区一:抛开话题,另起炉灶。

把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看作以往材料作文的材料,从材料中自行提炼某种观点,而不是严格依据提供的话题“按图索骥”。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是每钓上一条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到河里。其他钓客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为什么只有你将大鱼又丢回河里呢?”这个人轻松地回答:“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大,太大的鱼装不下。”

请以“鱼与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有的学生从钓鱼者不知换小锅为大锅的角度,提炼出诸如“创新出人才”“因循守旧危害无穷”等观点;有的学生从大鱼被放走,小鱼被吃的角度大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树大未必招风”等。以上种种显然是置话题于不顾,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根据材料,“鱼”应理解为“物质享受”或“要实现的目标”,而“欲”就是人们追求这种享受或目标的欲望。其话题是要你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没有欲望人生就失去了动力,但欲望超出人自身的承受能力就是奢侈、贪婪。

对策:一是从根本上弄清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与材料作文的材料的不同之处。前者只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写作中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后者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写作中必须引用。二是改变传统的审题顺序,先看提供的话题,再看材料。因为材料往往具有多义性,理解角度不同,所提炼出的观点就有差异;再说,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最为深刻。先看话题就能先入为准,弄清出题人为你提供的到底是材料中的哪个观点;否则,极易感情用事,让你“打狗”你“撵鸡”,任意发挥,自行提炼某种观点。

误区二:偏离话题,似是而非。

学生知道了写什么话题,但对话题含义的理解不够准确甚至错误,以致立意偏颇,远离话题。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粒沙,见到周围的伙伴钻进蚌的体内后,都变成了珍珠,羡慕不已,于是下决心向他们学习,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请一只蚌让自己钻进它的贝壳里,梦想着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没过多久,沙的周身被蚌分泌的白色黏液包裹起来,越裹越紧,让它透不过气来。沙想,原来变成珍珠的过程这么痛苦,我再也不做什么珍珠了。沙终于禁不起痛苦的磨练,被蚌吐回了海底。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以“痛苦的价值”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的学生把“痛苦”理解成“逆境”,写成“逆境出人才”;有的把“痛苦”理解成“失败”,写成“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的把“痛苦”理解成“挫折”等。而正确阐述话题的关键是弄懂“痛苦”的含义,根据材料,“痛苦”应指达到目标所应付出的主观努力和所应经历的艰辛过程,因而写成“玉不琢不成器”“蛹破茧方能成蝶”“人有坚忍不拔之志,才能成就大事”等才算扣题。

对策:根据“释不离句”原则,把握话题含义时要回归所给的材料,认真审读,推知话题中所涉及的概念含义。这个概念若是多义词或比喻词时尤需慎重,如上述的“痛苦”。若话题是由几个概念构成时,还要求学生在动笔之前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选准切入点。如“心灵的选择”,就要写那种触动心灵,经过一番思索的选择。

上一篇:听泉 第1期 下一篇:话题作文快速构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