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和谐社会建设中天和、人和与己和及其辩证关系

时间:2022-10-10 08:04:30

简论和谐社会建设中天和、人和与己和及其辩证关系

(深圳市深福保(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38)

最近的二十几年,中国的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GDP跃升为全球第二;但是,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重大自然灾害、社会、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等,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按照中国传统的和谐理论,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做到天和、人和与己和。

天和的实质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的衣、食、住、行均来自于地球。我们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物种共处。但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各类动植物之间需保持和谐的平衡状态,各类自然灾害才会减少,人类才会可持续地发展。近年来,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过度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石油等,造成地质破坏;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猎杀野生动物、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大量向江、河、湖泊、海洋、大气中排放有毒的废水、废气,造成空气污染、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造成大量物种绝灭,人类自身健康受损,异常恶劣气候频发。一切的情况表明,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如果不与自然保持平衡,人类最终会伤害自己。虽然,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这点,大量环保和动物保护人士和组织涌现,但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要改变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应从根本上克制自己的欲望。人生在世,合理的生存所耗费的资源并不多,如果过分追求财富的积累,破坏自然,除了浪费,再无意义,GDP实在是误导国家发展的经济目标。人有吃、有住、有精神上的满足,但是GDP的连年增长,必然要求的是浪费已有的资源,而去侵占本该属于子孙的资源。比如,手机,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人人皆有则是根本目标了。但是所谓GDP增长,人人有一还不够,必须人人有多个需求,而且旧的尚能用,就需废弃,购买新的,而手机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金属、资源,同时产生污染物,废弃的手机电池污染更是严重。这些观念,人类如果不加以克制,人与自然的平衡终无法实现。另外,人类还应节制人口的增长。地球并不是人类一个物种的家园,人口的过度增长必然导致自然资源和空间耗费的增加,从而挤压别的物种的生存空间。

人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生来是在群体中生活。人生而平等,但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各种自然资源乃至人的生存空间都显得越来越希缺。人的天赋是有差异,但并无“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因此,和谐社会要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定位,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每个人都能获得应有的尊严。但是资源是有限的,人的天赋能力也是有差别的,为了“奖勤罚懒”,社会也不可能实行平均分配的制度。但社会必须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差异”的产生建立的公平的基础上,减少因社会不公而产生的人与人的摩擦。因此,社会应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并切实有效地实施,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制止侵犯他人、社会,破坏自然的违反行为。

己和是指每个人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利益、荣辱得失保持平常心。每个人生活在世上,无法避免地要与他人打交道。为了自己事业的成功,为了人际交往的顺畅,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能力培养。但是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社会也并不总是公平的,个人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不平事,这就需要个人正确对待,进行自我调节,达到所谓“己和”,正如圣人所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当个体处于社会弱势,对财富、权势的占有不多的时候,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安贫乐道,发奋向上;当个体拥有权势和财富的时候,不能仗势欺人,要保持冷静,善待他人,要意识到自己并不天生比别人强,要多做慈善帮助弱者,要给他人进取的机会。

只有真正做到天和、人和与己和,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成。但知易行难,正如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和谐社会也是如此。但这是目标、是理想,指导每个人去努力践行。

作者简介:雷冬梅(1972.11- ),深福保(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在读博士生。

上一篇:回归本我,坚持自己的方圆 下一篇:多民族文化下的文明内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