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PM2.5的危害及防治

时间:2022-10-10 07:51:33

摘 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由气溶胶细粒子PM2.5污染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致使很多地区灰霾天气迅速增加。本文阐述了PM2.5的来源与危害,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PM2.5 危害 防治

一、PM2.5的概念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粒径较大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极易吸附铅、镉、镍、锰、钒、溴、锌等具有潜在毒性的元素、有毒重金属、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活性氧化物和微生物等 ,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二、PM2.5的危害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小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

1.呼吸系统影响

导致呼吸道感染、鼻炎、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导致矽肺、肺癌和血液遗传病变。

2.生殖系统影响

导致不孕不育、早产儿、新生儿死亡率上升、宫内发育迟缓、先天功能缺陷和影响胚胎的发育。

3.神经系统影响

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婴幼儿神经发育受损和神经功能障碍,智商偏低。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严重的中毒性脑病。

4.心脑血管影响

可能导致心肌梗塞、心脏病。

5.致癌、致畸、致脱变

吸烟以及厨房油烟中的PM2.5,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吸烟产生的PM2.5还会诱发白血病、骨髓白血病、新生儿缺陷。

6.缩短寿命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也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三、PM2.5的来源

室外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O3、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PM2.5污染居高不下、来源复杂。

室内PM2.5颗粒物主要来源:

1.吸烟

2.烹调产生的油烟

3.液化气燃烧不完全

4.动物毛皮屑

5.人为活动导致已沉降的颗粒物再悬浮

6.建筑及装饰装修材料

四、PM2.5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机动车使用量日益增加,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消耗量大幅攀升,经济发达地区NOX和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O3和PM2.5的污染日趋严重。O3污染和颗粒物污染通过光化学烟雾联系起来,高臭氧浓度增强大气氧化性,使得SO2、NOX、VOCS等迅速转化为PM2.5,表现为大气能见度急剧下降。在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PM2.5污染水平较高。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60~70微克/立方米,广州市为45~50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10微克/立方米)相比,北京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超标6~7倍,广州市超标4.5~5倍。即便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第一阶段目标值(35微克/立方米)相比,北京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也超标0.7~1倍,广州市超标0.3~0.4倍。

PM2.5污染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以PM10为代表的全球城市空气污染报告表明,我国在参与排名的91个国家中位居第77位。我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94%的人口暴露在PM10年平均浓度70微克/立方米(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以上的空气中,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尽管我国没有PM2.5监测数据,由于PM2.5约占PM10的50%~60%,上述排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PM2.5的污染形势。

五、PM2.5的防治措施

1.室外PM2.5防治措施

1.1控制源头,避免在城市上风向建大气污染重的企业;

1.2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启用环保节能的设备,做到少排废气;

1.3提倡使用天然气、水电、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避免使用煤炭、重油和废料等污染严重的燃料;

1.4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1.5控制生活污染,餐饮油烟机要定时清洗,干洗机要封闭操作;

1.6植树造林,注意农业农村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少用农药和化肥;

1.7通过洒水作业等方式防止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

2.室内PM2.5防治措施

2.1使用清洁燃料,减少烹饪油烟。

2.2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室内扬尘。

2.3避免在室内吸烟,树立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

2.4种植绿色花草。

上一篇:泡沫灭火系统中几个理化指标的检测研究 下一篇:功能微粒P(4VP)/SiO2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