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高校创业大赛探析

时间:2022-10-10 06:21:57

【前言】省外高校创业大赛探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2深入实践。完善培训体系,稳固创业就业的基石东北师范大学在挑战杯大赛开始之初便认识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以“挑战杯”为龙头.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的平台.成立由专家学者主持的创业就业论坛.开办青年学校,并分为领导、教育、学术、创业等几大板块,每周周...

省外高校创业大赛探析

1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实践创新活动的概况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成立于2001年,在“厚基础。宽口径,保证基础形成技能”的办学理念下发展成为贵州省唯一一所进入全国独立百强的独立学院.但是在创业实践活动方面的成绩仍然屈指可数.至今仅在2008年有两项作品入围全国学术课外科技大赛的省级比赛.2010年有一项作品入围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并获铜奖.与省外同类高校相比.全国“挑战杯”的赛事还未在贵州的高校受到重视各省的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如火如荼地运行.渐渐把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社会和高校都对创业就业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各个高校开始了不同的的实践.但是贵州大多数的高校还是将创业就业停留在口号或是简单的比赛上.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缺少了实际操作的内容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在该项赛事上虽有一定小成绩.也仅仅是当文件通知层层下发后.才开始在学院范围内积极筹备.抱以“参与为主”的一tL,态.要求每个系上报一份作品参赛如此一来,时间紧、任务重,各团学活动负责人也只能将此事看成一项常规的工作.以按时完成为最终目标.创新实践活动仅能在团学活动参与者与大赛参与学生的小范围内知晓与传播.失去“挑战杯”赛事促进创新实践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因此.认识全国性“挑战杯”赛事的深远意义.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成为高校下一步的紧迫任务借第七届创业大赛的契机.笔者有幸赴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以及吉林大学考察学习.受益匪浅

2省外高校创业大赛的经验与借鉴

从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从“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到现在的“千军万马过就业之桥”如今.就业成为大学生和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何认识就业问题,从何处抓大学生就业,各个地方、各个高校又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2.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支持到位长春师范学院在培养学生教师教育技能上历史悠久.对创业就业的指导相对较晚.但是也及时地调整策略.迅速将“创业就业”作为一项技能提到学生技能培训当中来.成立由各学院书记组成的创业大赛委员会.于2009年.学校划拨15万元作为创业就业大赛的宣传、培训、奖励的专项资金,吸引众多老师与学生的共同的参与.树立创业就业的重要地位河南理工大学成立了大学生系列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健全《河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与《科技计划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使科技活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2深入实践。完善培训体系,稳固创业就业的基石东北师范大学在挑战杯大赛开始之初便认识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以“挑战杯”为龙头.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的平台.成立由专家学者主持的创业就业论坛.开办青年学校,并分为领导、教育、学术、创业等几大板块,每周周末安排课程.课时延续一个学期,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起来.接受专业老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国家级的赛事,不是临阵选将,而是水到渠成.是创新实践培训结果,和创新教育工作成果的展示。河南理工大学为保证科技创新竞争的质量和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每年的“步步高”大学生科技攀登计划和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青年创新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学术科技活动.为“挑战杯”赛事打下坚实基础

2.3丰富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业就业的活力.选好创新实践的苗子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每年均以科技创新类的活动为载体.邀请专家老师为评委通过学生活动的形式,将专家教师纳入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队伍中.进而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同时以科技创新类活动为载体.从低年级中选拔苗子.推荐进入培训班集中学习.提高创业大赛的质量水平

2.4与大学生科研训练结合.指导老师专职化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结合起来.请专业老师作指导,提高科研训练的能力。东北师范大学的科研训练中心设置在学校团委下。由老师指导.学生干部具体组织.完成请专业老师做项目指导.组织开展研究培训.开题结题等事宜.在学校的统一思想下.吸引专业老师参与团学活动、学生社团.加强学生与任课老师的联系.改变专家老师对团学活动的认识.有效地改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矛盾.也将科研训练与学生创新能力开发活动结合起来

2.5与学术科研结合.加快科技技术成果的产品的转化能力“会搞研究的人不一定会搞经营”为满足研究需要人力.学生需要机会的需求.从此次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成果以及与参赛选手的交流中可以得出.70%左右的成果均为科技研究成果.大赛中巧妙地将学生活动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学生参与到专家教授或博士研究生的研究中.了解研究的思路.认识研究成果.创新性的思考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渠道.并寻求某种资源的支持加快产品经营的实践。

2.6创业团队成员结构的合理性获得本届“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之一的贝特普科技有限公司的印刷技术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5名教授、5名博士为顾问团队.4名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包含了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生四个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合理,研究、管理、营销各类主要人员齐备。

3分析与建议

在创业大赛风靡全球的之时.我国大部分高校积极地抓住创业大赛这个载体.加快拓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开辟提高学生创业技能的平台.搭建展示学生创业风采的舞台.妥善处理普及与提高、课内与课外、“官方”与“民间”、学习与创业四大关系。紧紧跟随着时展的脉搏,在创意、科研、实践、创业四个环节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作为内陆高校之一.地域优势不突出.教育优势不明显的状态下.就更应该把握科技创新教育.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步伐。

3.1加强创业大赛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独立自主、创新创业的氛围

由创业大赛兴起这股创新之气虽已在中国的大地上吹了14年之久.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贵州省的这股创新之风还没有吹遍.创新意识仍然淡薄在求是学院教职工及学生的眼里.创业大赛与其它一般的学生活动无任何区别.有些甚至仅将此认作是上级的活动任务而已.缺乏对活动目的及重大意义的清晰认识。由此.贵州省政府及各大高校担任着宣传的重要职责.需要借创业大赛这一全国性赛事为载体.通过新闻、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在学校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案例与现实结合,切实加强创业、创新的宣传教育力度.将学校的创业大赛打造成团学活动中的精品.需要营造出创新自豪、创业骄傲的一种文化氛围.以符合国家人才发展需求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意识,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3.2在学校层面建立科技创新委员会.院级层面建立创新实践工作部

为加强科技创新思想在全校范围内的深入。提高创新教育的地位.建议在校级层面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定发展路线方针.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提供专家指导并积极参与。在学院团委或学工部设创新实践工作部.与课外学术科研密切结合,定期开办创业培训班、创业论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等.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工作。搭建学生与专家的桥梁

3.3开办创业培训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创业学与创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体系

从创业大赛的终点去抓.不如从培养的源头去落实.在大学生的初期着重培养学生思维敏锐度。在低年级开办初级创业培训班,以论坛、讲座、模拟等多种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拓宽思维:在高年级开办创业实践培训班,与学校的专家组联合.将专家的科研引入课堂.分组参与到专家的科研研究中.以此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的环节。随后将创业培训课程逐步纳人教学计划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创业学与创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积累相关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教育并进开展创新创业培养.将创业创新的思维变成一种习惯.应用于生活中。

3.4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吸引老师和更多同学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如今针对于在创业大赛中获奖的老师或学生.除了有限的竞赛奖金.在学校的整体制度和各院系的相关措施中.都很少有针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奖励措施学生经常为创业计划书的打印费犯愁鉴于此.建议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给予老师和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将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经历纳入教职工年度的评优、评奖中.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调动专业教师的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增加创业素质测评的内容。通过经费支持、学分奖励、评选“创业行动之星”、“创业行动最佳团队”、“大学生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果陈列室等多种举措.激励大学生树立“创业光荣、创业有为、创业发展”的时念,积极投身于创业行动.并在校园形成“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学生创新实践的个人档案.以该档案的记录加大学生就业的筹码.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扩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上一篇:创业意向及知识的关联性 下一篇: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