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你的创意哪去了?

时间:2022-10-10 06:01:05

方法:你的创意哪去了?

自由女神只能“来自巴黎、伫立纽约”?不!只要有创意,职场管理工作也可以和艺术品般令人欣赏。

创意人的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东西?他们的与众不同是与生俱来的天分,还是培养获得的才能?创意工作之外的职场生活,还需要过得花样翻新、创意无限吗?《品位》请来三位不同行业的精英和职业培训师Sandy,为大家寻找创意门道。

创意不是专利,也不是一门学问,它是一种语言和表达方式,只要你想,就能做到。今时今日,“新意”早就不仅仅与工业、设计、艺术、推广有关,而是存在于每个行业、每个岗位。

身为标准“创意行业人士”的畅销书作家苏芩觉得,“创意是一种精神驱动力,也是对一个人执著精神的奖励”。执导爱情喜剧《非常完美》获得票房成功的编剧、导演兼绘本作者依萌,更坚信“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那么,普通职场人是不是就与创意“无缘”呢?可口可乐公司资深高管、“酷乐仕维他命获得”大中华区品牌总监郭雷诺先生认为,“如果你能思考,那么你就有创意。你可以认为,创意就是已经属于自己的某件东西,就如同呼吸那么自然。”

可见,不论绩效先行的管理工作还是天马行空的创意产业,都同样需要清楚创意杀手之源,探索别人想不到的地方。

各行业创意现状

既是新产品推广者、又是团队管理者的郭雷诺先生认为,“一个有创意的人会发现每一件事的无限可能性,他必定会找到解决办法。”正如,世上不缺乏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依萌将自己电影的亮眼成绩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跟上时代,注重市场”。在她看来,中国电影行业现在处于创新与保守并存的状态。市场越来越成熟,年轻一代电影人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缺乏创新的东西很难保证品质,也是没有竞争力的。

职业培训师Sandy认为,人力资源培训的任务就是将最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职场人。内容从来都不缺乏创新,形式也早从学院式的单向教授到现在的互动模式。但不能否认,尽管新名词层出不穷,却少有真正的新意。

谁是创意杀手?

在苏芩眼中,“疲劳工作”是一个可怕的创意杀手。“尤其是创意性行业,这不是个以工作时长评定工作业绩的行业。寻找创意,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很多公司晚晚加班到深夜想点子搞创意的做法我不太支持,这种煎熬战术,其实是很容易摧毁一个人对创意的兴趣的。没有了兴趣,那就意味着这世上又将少一个创意天才。”

依萌认为“刻意”是另一个创意杀手。刻意代表着巨大的压力,而“有激情才能给创意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压力还表现在无意的忽略,“有时你会吃惊地发现一些人随口而说的创意就很好,但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见招拆招战瓶颈

苏芩偏向以减压的方式召唤创意,“我特别喜欢在散步中寻找灵感,去人群中慢慢感受每个人身上的那种不同气息特质,或者尽可能地参与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让自己的脑袋时刻处于好奇状态,这都是可以启发灵感的好办法;还比如旅游,这也是极好的寻找灵感的途径。”

相对于“工作中经常遇到必须竭尽全力才能打破瓶颈”的郭雷诺先生,依萌导演无疑是个幸运儿,因为她非但没有创意奇缺的困境,“还有很多创意待实现”。足见她寻找创意的方法非常有效,“我平时有个小习惯,每天早晨醒来,不立刻起床,而是闭着眼睛想事情。那是我想法最活跃、最自由、最天马行空的时候,很多创意是从那时候产生的。我还会常备一本记事本,可以时刻将自己的想法或者创意记录下来,以漫画或者文字的形式。”

而sandy的自我创意培养法就是“工作中,多给自己挑战来证明自己”。比如,在做一个新课程的培训设计时,常常问自己,这个知识点能不能不用讲授法?能不能让学员讨论自我归纳7能不能借助影像说明?反复自我推敲往往能发现新的思路。

创意可以养成吗?

苏芩倾向于“创意天赋论”,“从神经学原理上看也是如此,每个人擅长的领域都不一样。但如果后天加以适当的培养,也是可以使自己在原有资质的基础上得以进步的。”

郭雷诺先生与苏芩有着相近的观点,“我的孩子会用他的特定方式来解释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因为这是纯粹的创意。他的思想尚未被玷污。”但同时,他并不抹杀后天培养的作用,“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擅长创新,因为某些人选择的是不断培养创意。要思考一些新颖的东西并不容易,要尝试那些新理念也同样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捷径。”

Sandy则认为,每个人都无需为自己缺乏创意天赋而困扰。现在有很多针对创意思维的培训和书籍,可以从中学到非常有效的创意方法。尤其值得推荐的是充分发挥团队思维的力量来实现创意的方法。比如最常用的“脑力激荡”、“逆向思维”、“联想法”等等,可以让团队成员的创意能力得到集体提升。

当“创意”遇上“团队”

导演这个工作无疑是“团队创意”的最佳范本,依萌这样看:“拍电影是一个急需团队协作精神的事情,作为导演,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让团队中的所有人先明确了解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是一个特别重视视觉的导演。比如在拍摄《非常完美》(电影)之前,我做了很多很细致的创作工作,比如说演出方面的设计,服装方面的设计都做了两个厚本,谁的家应该用什么样的主色调、用哪一些道具都会很细致地挑选,服装方面则很用心地在~些杂志、资料上找灵感,放在一起,想象苏菲(角色名)应该以哪种风格为主,穿着什么样的毛衣,甚至连锁地想到如何搭配围巾、手套等细节。越细致准备这些东西,对演员进入这个角色帮助越大。看到这些东西很清楚很快就可以进入那种状态。所以,我想这方面是我要一直遵循下去的、作为导演的优势方面。”

苏芩认为集体是产生创意的好土壤。“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团队协作中进行工作的,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庆幸,我的团队中,每个人对创意都很有热情,如果真的遇到因创意不同而出现冲突的情况,那我觉得就去争去吵,吵到最后能吵赢的那个创意,就会成为最终的选项,这代表这个创意相比其他,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其他人也会服气。”

每瓶“酷乐仕维他命获得”饮料都拥有自己的名字、性格和自述介绍语,有趣又有型!在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如何不浪费脑力?郭雷诺先生站在管理者的高度如此强调,“作为领导,一个人必须明确整个团队的前进方向,而且不能被这一目标之外的其他因素分散注意力。”

TIPS

专家说:这就是创意!

苏芩:对科勒马桶广告印象深刻,一个男人看到一个美艳的女性去邻居家修理马桶,赶紧跑回家想尽办法让自家马桶也堵塞――抓住了当今人群心中那股普遍的出轨欲望做文章,挑起了都市人心底那股秘而不宣的共鸣。

依萌:最近看了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书里有这位小说大师平日的创作习惯,更启发我的是他的写作态度和人生态度。

Sandy:我最近读到一本很有创意的书《餐巾纸的背面》,教读者如何用“一张纸+一支笔”来画图解决问题、推销观点。

苏芩 作家

“新女学”发起人,畅销书作家。

创意之作:女性人生读本《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郭雷诺 品牌总监

可口可乐公司“酷乐仕维他命获得”饮料大中华区品牌总监。

创意之作:“酷乐仕维他命获得”产品推广。

依萌 导演

中国电影“亿元导演俱乐部”成员,导演、编剧及绘本作家。创意之作:电影《非常完美》,最新绘本《非常爱情手册》。

上一篇:钱途:春节长假 理财短打 下一篇:网络人脉 贬值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