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断裂下的改革之难

时间:2022-10-10 05:57:34

话语断裂下的改革之难

本来,作为拥有权力和具备裁判资格的政府,在改革浪潮中不应成为利益的受益方。但现时下的情况,却是政府成为改革三十年来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如果社会存在应有的利益博弈平台,如果普通公众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着应有的机制与途径,那么,政府作为受益方参与利益的博弈,并非什么太大问题。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缺乏权益维护机制与途径的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话语,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断裂。

这样的一种话语差别,所带来的最大影响,必然是使得中国继续改革变得更加艰难。政府无法与社会民意取得改革的共识,那么政府在推进改革时,又如何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呢?如此,即使政府集团中的部分领导者愿意推行改革,愿意深化改革,但缺乏民意支持的改革领导者,或者说,因为公众对政府不加区别的不信任、不支持,或是“千方百计”地质疑,在面对特殊利益集团以及政府内部的部分保守人士,其博弈胜算几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说我们一定要追求一个改革的社会共识,那么,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必定是社会民众追求的最大共识。然而,现时下公众对于政府的改革决心,却是怀疑的。怀疑的不仅仅是政府在推动政治社会体制改革的决心与能力,还有市场化的改革。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疲态尽显,被称之为“改革疲劳综合症”。原因就在于现有的市场经济结构,很大程度上与特殊利益集团分不开,也与政府中的部分人士分不开。而政府与社会呈现出的两个阶层的两种思维下的两种话语,显然是其最为根本的影响因素。

或许,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实现医疗保险改革方案的例子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面的启示。在推动医改方案上,奥巴马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通过与特殊利益集团,包括保险业人士、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等达成妥协,从而组成一个“大杂烩”的医改方案;二是通过寻求民意的支持,来制约国会山的议员们。奥巴马选择了后者,通过辩论、说明等方式让美国民众明白为何改革,改革后会有怎样的变化等,让普通的美国民众知晓其内容及意义。如此,国会山的议员迫于民意力量,最终不得不支持医改方案。

(摘自《光明网》)

上一篇:关系圈 第17期 下一篇:中国“发达”几率缘何这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