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斟低唱――《雨霖铃》赏析

时间:2022-10-10 05:16:13

摘要:柳永的《雨霖铃》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该词表达了词人与爱人分别时难分难舍的深情,以冷落的秋景作为别时的陪衬,又以之展现别后的联想,写得情深意切,真挚动人且有独到的艺术性。

关键词:柳永;雨霖铃;离情;艺术性;赏析

中图分类号:G642.0,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07-01

柳永的《雨霖铃》是历代传诵的名篇。柳永喜欢作词,传播四方,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他曾作过一首《鹤冲天》,其中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考进士时,宋仁宗特地不录取他,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由于柳永进士不第,遭遇坎坷,于是与歌女广为结交,以写词为业,“变旧声为新声”,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演唱的“慢词”。可以说,他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雨霖铃》分上下两片,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写别后思念。词以蝉鸣起兴,因时间已届秋天,故以“寒”字修饰“蝉”,秋日蝉声难久,加上别情满怀,因而以“凄切”形容。“对长亭晚”点出了离别之意。何况又是傍晚时分,“骤雨初歇”,这是乍来的一阵雨,雨停了就意味着即将起程。“都门帐饮无绪”,这是说在北宋京都汴京的城门外举行“帐饮”,即张设帐幕,作离别之饮。叶廷硅《海录碎事》:“野次无宫室,故曰帐饮。”就因为这是离别之宴,因而别情满怀,心绪不平,难以下咽了。“留恋处,兰舟催发”,尽管自己不想走,可是船家催促,不得不走了。一个“催”字点出了船家着急的情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别之时,难分难舍,泪眼人看泪眼人,断肠人送断肠人,两情依依,千言万语无从讲起,竟似喉咙被堵一般。两人虽无一言半语,但写离别的情事,已达传神的境地。“念去去”,以“去去”之重复,表示行程之远,推想去处将如此遥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楚,指江南一带,以“千里”修饰“烟波”,是加重渲染,在入暮时分的沉沉烟霭之中想到南天的遥远,想“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能不使人感到深深的怅惘?

经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的景物描写,结束了话别的场面,荡开思绪,转由词人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和思念。“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人之常理,也是古之恒情。“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值秋天的节序,寂寥、萧瑟、更使人伤感,感情为之递进。“今宵酒醒何处?”设想自“帐饮”的别宴后,半夜酒醒之时当在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实应虚之笔,回答了前句之问,并遥接分手之时,这句为历代论家所称道,堪称为千古名句,原因就在于它是借景现情之笔,试想初醒之时,朦胧中见岸边杨柳摇曳,天上残月依稀,晓风轻吹,方悟身在旅途,此时虽不言情,而词中意象已饱含情感,“晓风残月正潸然”,当时惆怅情怀可想而知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想到这一去当年复一年,难于再见,不由得黯然神伤,纵有美景良辰,也因难有赏心乐事,而如同虚设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只要想到了再难以见到自己的心上人,即便有千般深情蜜意,也无人可道,无可说与!这番别后的联想,写得情深意切,真挚动人。作者仕途失意之后,离京远行另谋生计,再加以失去了爱情的慰藉,两相交织,更使他深感痛苦。

《雨霖铃》之所以能成为宋词中的名篇,除写情真挚,深刻动人之外,还在于它的独到的艺术性。

第一,长于铺叙,工于转折。柳永在变旧声为新声的同时,演小令、中调为慢词,他的善为慢词,是与他长于铺叙的功力分不开的。词中以“伤离别”为主线,分离别之前、惜别之时和别后之想三个层次,以主线相贯之。写离别之前,以耳听得蝉声,目见的长亭和感受到的骤雨初凉,铺垫出了气氛,继以帐饮无绪、苦苦留恋,写主观情感,对别前的环境和气氛细作铺垫,渲染气氛。通过“兰舟催发”的过渡,进入即别之时,词人以执手相向,泪眼相对之举,写出惜别情深,“无语凝噎”一句则更为之加深,离愁推至顶点。在“念去去,千里烟波”之后,转入别后之想。烟波千里,天涯远去,下片写尽孤凄寂寥、愁情深重之状。通过这样的层层铺叙,倍加渲染的写法,使之感情真切可体味,形象鲜明动人。作者长于铺叙,但又非平铺直叙,他以善作转折之笔,表达了深深的离情。上片写了将别之时的留恋之情,虽“无绪”,却又船家“催发”,催促之下,仍执手难分。下片以“冷落清秋节”作为伤离别的递进之笔,作生动的传神写照,却始终未脱离主线。

第二,不事雕琢,善作白描。柳永的词以通俗著称,他不喜堆砌词藻,而是以本色的语言、白描之笔来塑造形象。词中写景之处以通常所见的语言来修饰形容。加“寒蝉”之“凄切”,“长亭”之“晚”,“雨”之“骤”而“初歇”,“烟波”之“千里”,和“暮霭”之“沉沉”,“楚天”之“阔”,连其中名句亦仅“杨柳”冠之于“岸”,“晓风”与“残月”并列而已。这些语言都为人所习见惯用,然而,虽淡犹浓,素面愈真。至如写人之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并无刻意形容之处,却传递出情深意浓的神韵,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写情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直而不失其真,“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俗而不失其深,直率自然,真切动人,使人不觉隔阻,读来尤感平实自然,情深意挚。

第三,长于写景,情蕴于景。柳永的词,写景颇多。但柳永写景,情景总是自然交织,而且托意深沉。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柳词写景正印证了这精辟的话。这首词,一着笔就写寒蝉凄切,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长亭传达了离别的意绪,更何况飘风骤雨,急速地敲击离人心弦,能不伤怀!从几笔景色的描绘中让人清楚地感受到失意文人的心境及其愁苦。

人道柳词有雅俗之分,这首当属雅矣,且雅中见美,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又俗,在明白晓畅中见雅更是难能可贵。只是这首词的基调比较低沉,不免流露伤感意绪,这是作者的处境所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仕途困顿的知识分子深刻的失意情绪,以及不得不离开京师作长途远行的内心痛楚,真所谓浅斟低唱为离愁!

上一篇:经典诵读 有效提高后进生阅读能力 下一篇:让学生愿读、乐读、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