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策略 第5期

时间:2022-10-10 05:14:08

事实上,国内手表市场迎来了黄金期,平均单价每年都在上升。与之相反,麦当劳则奋斗在物美价廉,单价下降的通道。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行业,不同的境遇,会有怎样的借鉴之处?

“麦当劳在日本展开的新战略,国内手表企业可以加以借鉴”,此话一出,必是一头雾水,为什么西方快餐巨头麦当劳能当手表企业的榜样,又为什么是日本的麦当劳而非中国的麦当劳?事实上,国内手表市场迎来了黄金期,平均单价每年都在上升。与之相反,麦当劳则奋斗在物美价廉,单价下降的通道。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行业,不同的境遇,会有怎样的借鉴之处?

中国的高速增长正在面临很大的挑战,也许我们能用国外的先进经验摸索打开现在的局面。

我们先思考一下国内品牌手表企业的状况。根据日本机心厂家MIYOTA的销售数据显示,中国的机械手表热不断扩大,MIYOTA机械机心的销售打破了以往几十年的记录。很多新兴品牌依靠机械表款式很好的提升了品牌价值。但今年三月份后,情况稍有变化,某些品牌开始表现出减速的迹象,而有的品牌仍然扩大了购买量,胜败之分显得越来越明显。对于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大家的共识都是如何再扩大国内市场的目标消费群体,如何挖掘急速增加的中层阶级的购买力。

话题回到日本的麦当劳。在日本麦当劳的快餐是最便宜的选择。18年前,麦当劳推出的“超级廉价汉堡”震撼了竞争对手,使公司业绩提升到新的高度,但不出几年的功夫,这种疯狂的大减价方式损害了消费者对汉堡的印象——汉堡被认为是廉价的垃圾食品。并且由于蜂拥而至的消费者,现场接待忙不过来,厨房也没有遵守公司所定的品质标准。结果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味道变差而且还得排队,渐渐地消费者选择了离开。经过长期的低迷,十年前日本麦当劳陷入了连续两年的“赤字”。这种类似“自杀行为”也让麦当劳更换了社长,公司开始着手战略改革,经过深刻反思,此次麦当劳把提升产品附加值作为改革的关键词。提升附加值的改革要做到的有三点:第一,产品的品质、客户要求的速度以及严苛的卫生管理,这些麦当劳原有的强项都要恢复并保证。第二,提高对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在投入新产品试验版后进行大量宣传,并在连锁店确认新商品的认可度。第三,重新定义低价品。曾经惨败于大减价战略的麦当劳对低价品有了重新认识,现任社长对媒体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优惠的价格是为了吸引新的或好久没来的客户,而最终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体验高附加值产品,并且通过高附加值产品的消费让顾客有下次还想来的冲动,当然一些低价实惠的点心也会被顺便购买,这样以来人均单价就不会低。麦当劳深知美味、快捷及卫生这些基本强项是吸引顾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出的高附加值产品是留住顾客的关键,而价格措施是一个接近客户的重要手段,价格必须是为目的而利用的,并不是为降低自身价值而设的。通过这次改革,日本麦当劳迎来了连续八年的成长,并成功获得消费者的好评。

现在说说手表企业应该从中借鉴点什么?众所周知,手表并不是必需品。喜欢的人会买很多,不喜欢的人会用手机来看时间。2010年瑞士手表协会在日本进行过一项有关戴表的调查显示,拥有两只以上手表的人仍然占据大多数(大约80%),一半的人都买过三只以上。如今在日本 “回头客、口碑以及介绍手表信息的媒介(如杂志等)”是推销手表的关键。“手表为何不能每天换一下”,也是手表杂志倡导的新观念。对于时尚表来说有华丽的、稳重的、古典的款式供选择。对于机械表来说,有入门级的、瑞士制造的,顶级品牌的等等。这里要特别说下入门级,如何利用好入门级的产品,使入门级的产品做到吸引新客户,并让消费者喜欢更高一级的款式。以这个概念出发,国内的销售现场完全可以对款式分类、价格措施以及推销政策有个全新的调整改善。利用好价格措施是获得庞大的潜在客户的关注是非常有用的,但这绝不是品牌的全部。这也是日本麦当劳改革给国内手表企业最大的启示吧

编者后记:

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后,进入了长期的大萧条。在急速萎缩的日本市场里活下来的企业经验还是值得参考的。

在这个日本自称“失去的二十年”里日本的国民总产值并没有减少。兑换成美元的总产值增加了76%(90年与10年比,大多都是因日元升值),日元的总产值也增加了8.8%(90年与10年比),如果考虑物价因素的话,一直陷入于通货紧缩的日本来说,总产值的增加幅度更大。也就是说,整个日本国民的收入水准依然成长,而且这么长时间的萧条逼着日本企业推动了很多改革。特别是日本国内的竞争局面相当激烈,麦当劳的改革就是其中的代表。

上一篇:原创刊物VS文学选刊是对手还是伙伴 下一篇:雨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