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们的网上家园

时间:2022-10-10 04:58:29

老外们的网上家园

一个夏日的下午,重庆。美国人罗伊坐在茶楼靠窗角落,一边喝茶,一边给大洋彼岸的朋友回电邮。

朋友想到重庆工作,但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那儿有西餐吗?有抽水马桶吗?交通方便吗?”

看着朋友的来信,罗伊飞快地敲打键盘:“杰克,别担心,在重庆我们有个温暖的网上之家。”

“罗伊们”的尴尬与惊喜

罗伊是个地道的美国人。2007年,他得到一个到重庆科爱赛国际学校任教的机会。

来重庆前,他曾在英文网站上搜索过重庆,除了“天气很热,人口很多”等零星资料外,在唯一称得上直观的几张照片里,全是低矮破旧的棚户区。

“我中文不好,在重庆人生地不熟,连工作签证都不知该怎么办,要是有个英语咨询窗口就好了。”罗伊道出了许多老外的心声。

与此同时,开展外籍人士生活质量调查的任务落在重庆市外经贸委和重庆社会科学院身上。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入室调查两种方式,调查对象为在重庆居住三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士。”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元明说,“结果表明,老外们大多对在重庆的工作很满意,但对购物、医疗、子女就学等生活信息一片茫然。”

于是,由市外经贸委所属的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牵头,组建一个纯英文网站的想法被提上工作日程。

“最初起名叫‘福聚网’,后更名为‘重庆外籍人士生活网’,就是想把老外聚在一起,把福气带给他们。”促进中心国际交流服务部副部长杨雯说,“我们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整合资源,并请了一位外国朋友按他们的生活习惯来设置栏目。”

2007年8月中旬,罗伊惊喜地发现,“重庆外籍人士生活网”正式开通了。“全英文介绍,图文并茂,涵盖了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罗伊兴奋不已。

“每年来渝的外籍人士有3000多人次,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一个专业网络平台,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市外经贸委信息化处李清玲处长说。

一个小小的网站,能给老外们带来哪些帮助?

老外们的幸福体验

7月23日,记者来到市外经贸委大楼,近距离观察了网站的工作流程。

“叮铃铃”,杨雯熟练地拿起电话,用一口纯正的英语说:“您好,这里是‘重庆外籍人士生活网’,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

“我是丹表人,我想把宠物带到重庆,要办理哪些手续?”

杨雯很专业地给对方介绍了私人物品报关运输的注意事项,并预祝他旅途愉快。

刚放下电话,铃声又响了,这里的电话“热得发烫”。

“通过网站,我们开通咨询热线电话,为外国朋友提供一站式服务。”杨雯说。

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杨雯自己也没想到,她做网站三年来,不知不觉已结交了不少外国朋友。

罗伊就是其中一位。罗伊发现生活网后,几乎天天泡在网上。诸如就业签证怎么办,在哪儿能租到房子,在哪儿能找到家政服务人员等,他都要上网查询。

在杨雯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罗伊很快适应了重庆的生活。“我得感谢生活网,它让我有了一种家的感觉,我不仅和他们成了好朋友,而且还是网站最忠实的‘粉丝’。”罗伊真诚地说。

对保加利亚的斯帕多夫来说,他对生活网更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去年六七月份,斯帕多夫患了重感冒,去了附近多家医院,钱花了不少,病却没治好。情急之下,他把这个苦恼留在生活网的论坛上。

没想到,短短一天,生活网就给他作了答复:建议他到重庆环球医生诊所去看看。斯帕多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那所医院,钱没花多少,药很对路,没几天就好了。紧接着,工作人员还给斯帕多夫推荐了一款专为外籍人士量身定做的保险。

在重庆任教三年的斯帕多夫,突然有一天想去经商,但他不知从何做起。在生活网的帮助下,他办理了工商执照,租了一家店面,从家乡引进纯正的红酒,生意越做越红火。

一个小小的网站,能成为重庆的形象窗口么?

开启友谊之窗

今年4月,在解放碑美美百货,一群各种肤色的女士们说笑着,细心地挑选着各种商品。

这是由生活网和重庆国际妇女社联合举办的一次购物活动,参加者都是清一色的领事和外企高管夫人。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尉瀚的太太兴奋地说:“逛完街,我就按照生活网上的指南去品尝重庆的美食,好嗨!”

“生活网既注重提供资讯,更注重交流。我们通过与重庆外籍人士俱乐部互动,开展一系列联谊活动,为在渝外籍人士开启友谊之窗。”李清玲说。

组织联谊活动,缘于一次足球邀请赛。

2008年底,丹麦驻重庆领事馆领事林汉祥组织了一次足球邀请赛。“业余生活太枯燥,于是我想在周末组织足球爱好者一起训练比赛,这样就能接触到更多的朋友。”林汉祥谈起了他的初衷。

自己的这个想法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了生活网后,他便找上门去。经生活网工作人员的张罗,第一次比赛来了八个人,后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已有35人左右。在此基础上,林汉祥创办了“重庆国际足球俱乐部”。

“这件事启发我们,组织活动可以让更多外籍人士了解重庆、热爱重庆,从而让他们安心地在重庆工作。”杨雯说。

从创办生活网至今,杨雯和她的同事们已举办了魔术之夜、春季足球联谊会、SPA体验、保险咨询会等活动,为外籍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来自澳大利亚的布莱恩先生,是一位心理学家。2004年退休后,在重庆太太的鼓动下,他到重庆开了一家心理诊所。参加生活网组织的活动后,他很快融入了重庆,还把女儿从澳大利亚接了过来。他说:“通过生活网这个窗口,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了重庆是个好地方。”

上一篇:重庆农村居民转户指南 下一篇:“零上访”拆迁的重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