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T心理治疗法应用探析

时间:2022-10-10 04:35:32

REBT心理治疗法应用探析

一、案例介绍

小华是一名高一的女生,现任班级英语课代表,为人内向且不与其他同学多交往,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有心事的女孩,她的身体状况却并不乐观,在一定情绪的刺激下就会突然晕倒,本学期已经发病了两次。

为此笔者深入了解了她的家庭背景。她的父母本来均在外地做生意,但在本学期开学初,小华父亲送其来校途中发生意外,致严重外伤,在家养病。其母一人承担家庭经济负担,有一个8岁的妹妹。

小华小学时在乡下成绩一般,初中进入城区某名校后成绩突飞猛进,父母和老师对其均有较大期望,另有两名女生是小华的好友,约定同上城区某高中,然而小华在中考时过度紧张,未能达到期望分值,后来到了职高,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虽然小华是一个不苟言笑、不善与同学交流的学生,但是一直以来也算是一名懂事的好学生。然而在2016年3月的一个晚上,笔者才发现她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当天晚上小华呆呆地站在墙角,神情异样,目光呆滞,任凭室友劝解和拽拉,纹丝不动,值班老师发现后告知笔者这件事。在笔者的开导下,小华终于说出了内心的困扰。在她看来,父亲出事都是自己的责任,中考的失败让自己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分开,一旦自己高考再出现失误,就会失去这仅有的两个朋友。而班级学生称她为“班花”,更让她浑身不舒服,认为那是一种讽刺,所以在学校从来没有朋友。此外在学习上小华也对自己设定了过于紧张的作息时间表,给自己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二、分析与诊断

一个人的性格从来离不开自己的成长环境,小华之所以从一名阳光向上的花季少女变成如今这般多愁善感甚至抑郁的女孩,正是因为她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让她背负了太多压力。相貌上的不自信、来自家庭的期望与压力、内心对父亲事故的深深自责与愧疚感、曾经有过的濒临死亡的特殊体验、中考失利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因父亲意外而重新病发的身体,这些在小华看来都是她的错,造成了小华对自己的一种暗示:“我必须要非常努力!只有这样,同学才会接纳我,老师才会认可我,家庭才能获得慰藉!”

与小华谈完话,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REBT心理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的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若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从小华的叙述中,处处可见一些不合理信念。

1.绝对化要求

本案例中小华的内心给自己提出了决定性的要求,如“我必须做到家庭期望的那样”“我应该进更好的学校” “我必须对爸爸的意外负全部责任”。这样的自我暗示,无形中给小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过分概括化

小华由于长期对自己的不自信,与他人鲜少交流,导致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都产生了偏差。首先是对自身不合理的评价,如“中考失败了,我的人生一半的希望已经没了”“生了这样的病,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价值”等想法,都是妄自菲薄的表现。而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主要体现在“他们叫我绰号一定是不喜欢我”“班级里没人会接受我”“我身体有病,他们一定都看不起我”等想法,没有试着去跟同学沟通交流,去了解真实的想法,就妄下定论。

3.糟糕至极的想法

给自己的未来设定最糟糕的方向与结果,只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如“中考失败了,再没有亲人会喜欢我了”“要是高考再考差了,我活着也没意思了”“我生了这样的病,为什么上天单单对我不公平”,一味地埋怨生活对自己的不公平,对自己的未来都是消极的态度。

小华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对外界的人和事的兴趣,于是转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每天只睡3、4个小时。白天如果困了就拿铅笔扎自己的手,从来不做学习以外浪费时间的事情。放假也不想回家,每天除了写作业就是写作业,每当自己身体发病的时候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三、辅导政策与心理干预

REBT属于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心理治疗体系。通常REBT的目标包括:帮助来访者看清自己怎么会不时毫无必要地烦扰自己,教导来访者学会自我纾解,而后推动其生活得更加快乐、充实。治疗重点往往在于根据REBT教导模式,成功创建协作治疗工作联盟。尽管REBT在教导中建议:治疗师或辅导员最好做到无条件地接受他人或无条件地展现正面态度,却也并不鼓励治疗师始终与来访者建立温馨、呵护式的关系。治疗师或辅导员的任务包括:从来访者的参考视角出发,理解担心,给予帮助、教导和鼓励。

笔者根据以上特点和治疗要求,通过以下策略对小华进行了心理干预。

1.合理定位自己

不适当的自我评价会导致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且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小华通过初中阶段的努力,将对自己的认识提升为“我应该做到最好”“我的天分应该是高的”。为了证明,她便为自己设定了目标――考上重点高中。然而当这一目标达不到时,她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通过辅导,她认识到:要把自己作为整体世界中的一个普通个体来看待,如果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取得进步,那就要努力做到,如果还没有能力突破自我,就要承认自己是一个有弱点的人,但决不妄下断语,全面否定自己。

2.改变内心评价

太注重结果,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而一旦失败,就认为被人看不起,抬不起头来。经常批u自己,对自己不满,贬低自己,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将很多身边发生的事情归罪于自己。 “我这个人一点优点都没有”“我活在世界上没有价值”。

3.行为强化训练

针对她的情况,运用REBT的行为疗法,进行了五个方面的训练。

(1)停止对自己使用消极否定的词语。对待自己至少要像自己对待好朋友那样友好和宽容。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是会犯错误和有弱点。

(2)将行为和人区分开来。尽管自己做的事情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但不能否定自己整个人。

(3)为自己做的好事情而表扬自己。鼓励她每做成一件事就进行自我肯定与表扬,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4)将至今感到自责和愧疚的所有事情和想法列一个表,看看哪些是自己可以根除的。同时,笔者提醒她注意:有些事件本身是自己无法根除的。

(5)自信心训练。包括每天早起前和晚上入睡前一分钟积极的自我暗示;让班级同学客观地列出她积极的特点和行为方式,正面鼓舞她等等。

四、小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辅导后,小华发现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有点改变了,老天不是永远都不眷顾她的,自信心也得到一定提高。尽管有些想法依旧存在,但她已经能认识到是不合理的,并且积极投入行动,不再被无谓的想法困扰。期待她的蜕变,笔者会在今后的日子继续关注她。

经过这个案例,笔者对REBT心理疗法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了自己辅导中的一些不足。如遇到她退缩反复的情况时,应该认识到这是阻抗行为的一种,有时略有些操之过急,应该与来访者建立信赖关系后逐步过渡到下一阶段。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

上一篇:浅谈快递“古董”之损失赔偿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