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美”作文训练与指导

时间:2022-10-10 03:54:31

“平凡之美”作文训练与指导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11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你如何立意?

你如何构思?

你如何选材?

你会选择哪种文体?

写作指导

一、 “平凡之美”审题

平凡之美,审题时要紧紧扣住关键词“平凡”和“美”。首先“平凡”不是简单、简约,更不是平庸,那是一种比伟大更值得尊敬的品格,写作时不能混淆概念。而“美”则是中心词,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什么是“平凡之美”,“美”在何处。如此便能理解题目的含义,即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从而显得美了。平凡的人生实现了不平凡的价值。平凡并不简单,平凡不是平庸,平凡孕育伟大。

这样的题目能引导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平凡之美,对平凡之美作出深沉的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能让同学们关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通过细节化的描写,通过对普通人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的体悟,去表现市井人生的真善美,去讴歌和彰显人情、人性、人心之美。总之,“平凡之美”这个题目能够让大家静静地注视身边的生活,关注平凡人、平凡事中蕴含的美好人性,展现平凡中蕴含的人生价值。

写记叙文可以紧扣“平凡之美”这个中心精心选材,通过事件描述、人物描写来展现平凡中蕴含的美好人性。

写议论文“平凡之美”可以依据以下几种方式打开思路:

1. 依托材料中对命题的解读来打开思路。材料中说“平凡的人和事,自有其独特的美”。这已经说得很清楚:许多平凡的人和事也存在着美。如此联想下去:是否只要是平凡都能产生美呢?学会从材料中捕捉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化难为易。别担心与别人撞车,你尽可以在“材料”和“语言”上做足文章!

2. 采用添词法,即通过添加词语,组成句子,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分析这个命题,平凡之美,中心词就是一个“美”,作为一个名词,它在句子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如果做主语,可以变为这样的句子:平凡之美存在于何处。这样就可以继续构思,可以谈平凡之美存在于人的追求当中,平凡之美存在于人的心灵当中,平凡之美存在于人的言行当中……如果做宾语,可以变为这样的句子:谁需要平凡之美。这样构思的话,就会想到:学生需要平凡之美、工人需要平凡之美、官员需要平凡之美……添加词语,组成句子的方法,是打开作文思路的最常用的方法。

3. 运用联想法,审题构思中联系它相似或相反的话题,然后加以论述。比如“平凡之美”,自然可以联想到“秀丽的风景”、“俊美的面容”、“富裕的生活”等相关的内容。这样构思行文时,可以谈这些不是真正的美,平凡才是真正的美,更有价值的美。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想,重心一定要突出“平凡之美”,在所用笔墨上,要明显能够区别开来。

4. 使用设问法,通过固定的设问模式来开启自己的行文思路。基本的设问模式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种。“平凡之美”这个命题,我们可以侧重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选择较容易的展开。如此说来,本题就可以谈:平凡之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平凡之美是一种不事雕琢的美,平凡之美是一种并不耀眼的美,平凡之美是一种真正有价值的美等等。

二、 “平凡之美”写作反馈的问题

1. 审题问题

(1) 对“平凡之美”审题有偏差,偷换话题现象严重,有的同学整篇文章在谈“平凡”,只在结尾处点下“平凡就是美”;也有同学在文中大谈特谈各种美,简单就是美,真诚就是美,最后结论点下“平凡也是美”。这些都是对题目的解读有了偏差。

(2) 题目中的“平凡”在文中体现不出来,实际写的是大量的轰轰烈烈的不平凡,审题时没有弄懂关键字词;对“平凡之美”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但不知道如何找准角度找准素材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美”的内涵是什么,许多作文中没有明确的认识和体现,许多作文仅仅在结尾处写段有关“人性美”的文字就算是点题,不知道“平凡之美”这个中心应该通过叙事、写人来体现“美”的意义。

2. 文体问题

(1) 议论文没有议论文的味道。首先议论文没有鲜明的观点,阅卷老师在作文的字里行间里搜不到作者对“平凡之美”的看法;其次没有议论的框架,多是素材的堆砌,没有分析的文字;最后缺乏议论文的语言,无论是开头各种花样的引子,还是中间作为例证的事件,呈现的都是些叙述性的描述性的文字,冗长繁琐,不概括不简练。

(2) 文体意识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举例论证方面,不知道用议论性的文字简要概括,不能抓住事件中跟观点相关的内容分析,以致出现了这些情况:“从前有这样的故事”等等,大量的人物对话等;其次还体现在作文的开头,本意想用故事做引子,结果因为叙事过多导致头重脚轻,结构失衡,同时也冲淡了议论文的特征。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中可以抒情,但不要写抒情味很浓内容很空洞的所谓的散文。

(3) 写的记叙文,但是记叙文中有太多的抒情和议论,部分同学的作文依旧文体特征不明显,两三个记叙文的故事加两三段貌似议论文的段落凑合在一起的现象依然大面积存在。

写作借鉴

笔者推荐的是两篇文章,在这做了简单的删选。阅读强调两点:一是文章要有真情,二是文章要通过细节的描写表现真情。

一、 老舍《我的母亲》

1.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帮助母亲,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入学,要交十元钱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2. 与母亲共同撑持这个家的三姐在我上学之后也结婚了。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3. 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已经年迈还须自晓至晚地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二、 朱自清《背影》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作者:赵军,盐城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从理国看理性教育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如何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