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里唱响青春之歌

时间:2022-10-10 03:36:45

浪花里唱响青春之歌

在航运繁忙的珠江口,活跃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继承和发扬着优良传统,勇于进行改革和创新,他们就是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以下简称广州航标处)青年突击队。如今,青年突击队已成为广州航标处的品牌形象,引得不少单位前来参观交流。

那么,这块“金字招牌”是怎么炼成的?

急难险重勇担当

将青年组织在一起,发挥他们的集体聪明才智,让他们担当“急、难、险、重”的重任,对广州航标处来说有着现实的意义。

广州航标处目前管理各类航标760余座,辖区西起阳江电白大放鸡岛、东至深圳大鹏湾沿海210多海里,南起珠江口、北至广州白坭河大桥纵深80多海里。由于航标投放、保养维护需要一定的体力基础,加之近年来随着珠江口航运事业的发展和大型水上赛事的举办,广东沿海每年受台风、高温等恶劣天气影响,航标工作任务量及难度逐年增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年突击队顺势而生,成为航标维护保养、应急反应的主力。

2010年,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广州航标处青年突击队的旗帜进入人们的视线。9月16日,广州航标处接到亚运护航任务,要求在广州海心沙水域投放8座亚运专用浮标,在广州港和汕尾红海湾分别投放29座浮标和5座帆船帆板比赛专用浮标。青年突击队在关键时刻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当一座座标有亚运会徽和“中国海事”字样的浮标如期投放成功时,队员们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随后,他们坚持每周进行两次“亚运航标应急演练”、一次夜间巡视,保证了亚运开幕式珠江巡游安全和水上赛事圆满结束。

此后,青年突击队在2011年深圳大运会上再次“亮剑”。2011年8月8日,突击队队员冒着甲板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深圳东部七星湾水域帆船赛场投放了5座大运专用航标。在8月12日大运会开幕式前,他们还精心完成了深圳水域49座助航标志的“全面体检”。8月的深圳湾,气候多变、环境复杂,浮标保养难度加大,是对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青年队员凭借丰富的经验,背负沉重的测试设备,在摇晃的浮标上娴熟地完成测电压、测灯质、擦拭太阳能板等规定动作。在深圳大运会比赛期间,队员们坚持每天对大运会航标进行一次重点巡检,每周进行一次全面巡检。同时,实行全天候24小时值班制度,承诺一旦出现航标故障,30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复光。

除了大型赛事,航标应急反应最能体现青年突击队的作为。

2012年7月25日下午5时许,在第8号台风“韦森特”中受损的香港船只“海洋石油699”船(拖轮,船长69米、船宽16米、吃水6.9米)被从香港拖往深圳途中沉没于珠海担杆水域,广州航标处接到上级通知后,启动了航标应急反应预案。青年突击队自发随船紧急到达事发水域,这时海面正风急浪高,想要完成2座航标的投放,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引导过往船舶安全航行,防止发生二次事故,青年突击队巧妙利用波浪之间的短暂间隙,仅仅用了十几分钟就将浮标精确地投放在预定位置。

这次作业得到了广州海事局和失事船东的充分肯定,投放的两座沉船灯浮有效标示出了沉船位置,提示过往船舶安全避让,也为后续打捞工作提供了便利。

科技创新立潮头

广州航标处青年突击队不仅敢打硬仗,更会打硬仗、巧打硬仗,他们的秘诀就是科技创新。

立足打造“科技航标”、“信息航标”,广州航标处全面开展了“科技兴处”战略。突击队青年则发挥具有较高学历的优势,担当各种课题研究主力,向科技要效益。

2004年,为改变珠江口通航环境较差的现象,广州航标处开展了广州港航标效能改造。通过借鉴高速公路上的路灯和反光标带作用,创造性地在伶仃航道和莲花山东航道采用LED同步闪灯器和夜间标号显示等技术,在海面清晰勾画出航道边界线,打造出全国首条海上“高速公路”。

在此过程中,广州航标处放手青年突击队施展才能。在海上“高速公路”正式启动前,部分同步闪灯器出现异常情况,眼看就要影响进度。突击队队员组成一个攻关小组,带着设计图纸、配件和工具箱到海上查找原因。经过7天7夜的连轴转,终于找到症结,妥善解决了问题。灯器厂商负责人敬佩地说:“想不到广州航标处攻关小组对灯器研究得这么深,航标的明天急需要这样的有心人和实干家。”

青年队员的功夫没有白费,经广州港航标效能改造,船舶进出广州港出海航道单程时间从原来的7个小时减至5个小时,港口经济效益一年至少增加3000万元以上。

跑马行船三分险。为了降低航行危险,保障海上船舶、人员的安全,广州航标处一直在努力探索,充分利用和发挥AIS的功能便是代表。AIS即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当前国际一种新型的数字助航系统,既可以让管理机构全面掌握船舶运行状态,也可以使所有船舶掌握相邻船舶的资讯,保障航行中的安全避让。青年突击队队员利用南海海区AIS信息中心设在广州航标处的便利,不断拓展AIS的服务功能。他们成立研究小组,建成了船舶流量分析网站,范围覆盖整个南海海区。通过网站可以实现对制定水域的船舶流量进行数据,以分析水上交通的结构和分布特征、评估水上交通安全及运输形势,为规划合理航路、划定船舶定线制海域提供了重要依据。队员们的行动推动了海事监管“扁平化”,充分发挥出AIS在航海保障中的“千里眼”作用。

服务社会当先锋

虽然被世人了解少,但航标青年没有因此而放缓一点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步伐。

2007年,广州航标处投入830万元启动了广东海事局“十一五”重点工程“珠江口陆岛运输助航标志(工程)”。无论是工程立项、审批论证还是现场执行、施工验收,青年突击队主动参与其中,由于工程主要为解决珠江口非干线以及乡镇渡口等陆岛交通方面存在的助航标志不足的问题,队员们前期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工作,特别是登上所有的有人居住岛屿,征询渡口村民的意见,“磨穿了鞋,磨破了嘴”,最终规划新设灯桩27座,灯浮标59座。在工程施工时,突击队队员严把速度质量关,和施工队吃住在一起,克服恶劣环境影响,保证了工程如期优质完成。工程建设完善了珠江口水域航标配布格局,为辖区内岛上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2010年,一封来自珠江口中华白海豚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感谢信寄来,信中对青年团员为保护“水上大熊猫”白海豚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珠江出海口所在的伶仃水域,是中华白海豚活动较集中的区域之一。该水域的小襟岛为无人岛屿,其附近海面常常有白海豚出现,保护区在该岛灯塔上设置了监控设备。青年突击队在了解情况后,积极开展了“关注白海豚”活动,他们利用每月巡检小襟灯塔的机会,义务对设置在灯塔上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维护,清理周围树枝杂草,清洗监视系统的表面和镜头。同时,配合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单位对监控系统信号进行测试,确保了无线电信号传输正常。

辛勤结硕果。2011年,广州航标处团总支部被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总支部”称号。

薪火相传放光芒

航标站点多建在远离城镇、地偏人罕之处。多年来,航标职工之所以能为航行安全甘守寂寞、默默奉献,依靠的是航标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作用。青年突击队也深受“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社会”的航标文化影响。

每天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位于虎门水道与伶仃洋交合处的舢舨洲上都会有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里不过是一个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3亩,高不过30米,岛上寸草不生,是一座无水源、无电源、无居民的“三无”孤岛。岛上唯一的建筑就是一座白色的灯塔。但这里却是青年突击队队员心中的圣地。因为这座著名的灯塔,更因在此守护灯塔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灿明。

子承父业,薪火相传。2007年,黄灿明21岁的儿子黄登科也加入广州航标处,成了他家族中第四代航标工。作为青年突击队中的一员,黄登科同样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在工作中坚持挑“最脏最累”的活来干。黄登科还经过层层选拔,参加了2009年直属海事系统首届职工岗位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黄灿明父子的优秀业绩,让不少青年队员说:“每一次登上舢舨洲灯塔,都感到心灵受到一次洗礼,精神得到一次升华。”

航标文化帮助青年端正了思想意识,也让他们的业绩一步一个台阶。2011年10月,“广东省‘金锚杯’海员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广州航标处的15名参赛选手全部来自青年突击队,他们以比第二名高出近100分的成绩夺得团体冠军,囊括了个人成绩前四名。航标工左敏还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船员王函文等4人被授予的“广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和“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90后”的劳模左敏说:“奖牌是属于广州航标处所有航标人,因为正是在航标文化和黄灿明的影响下,我才加深了对航标奉献精神的理解,加大了献身航标事业的决心。”

浪花里唱响青春之歌。在广州航标处青年突击队旗帜下,青年人用激情热烈、火一样的青春点燃起不灭的航标灯,照亮着航行的安全之路。

上一篇:期盼《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细则)尽快出台 下一篇:专家学者把脉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