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10-10 03:35:42

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效性研究

摘要: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合理布置,针对性强”“灵活批改,方式多样”“评语激励,拓展兴趣”等方面对如何增强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有效性

G623.2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教师工作中备、教、改、辅、考的重要一环。怎样更好地做好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工作,有效发挥作业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深刻思考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布置,针对性强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作业是对上课内容的有效检测与补充。那么该怎样布置作业?布置多少?布置什么?则要语文教师多加思考与斟酌。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我认为,给学生布置作业,关键不在于量有多大,而在于有多精,特别是要注重作业在内容上的针对性有多强。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字词的积累与运用,简短场面的描述等。故而,若本周我主要授课内容是字词书写与文章内容的背诵,则会在作业的布置上适当加大汉字笔顺,字音的听写力度以及对个别重点词语的运用方面的内容。这这类作业的检查形式也可多样,可以让在作业本上听写,也可在教师上课时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听写,也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在同桌之间互相听写等,教师只需做好统筹、抽查工作即可。而对于词义的检测,我不主张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的意思,我通常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对词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多造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环境中感悟该词语的意思,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目的。如此,不仅能达到了检测教学效果的目的,也能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灵活批改,方式多样

作业布置好了,就到了批改的环节。如何通过对作业的批改达到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检测,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整改提供有效依据?我以为,我们必须要在作业的批改方式上下功夫,尝试采用灵活的方法,不断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只是传统地全批全改,只会把自己埋葬在作业堆中,无暇他顾。因为我们都知道小学一个班的学生数量比较多,作业种类也多。而语文教师通常是担任两个班,有时甚至是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作I量,批改任务重却又不能降低要求的现实情况,我们只能在批改的方式上追求多样化与灵活性。为了达到有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让学生能通过作业的批改结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目的。根据我多年积累的经验,以下几种做法非常有效。

1.全批全改。主要是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点,我一般会采用此种方法。比如古诗的默写。在,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小学,大多数学生看似会背,但读音读不准,反复强调也无济于事,也因此,造成古诗默写时状况百出。同音字,错别字等不胜枚举。因而,古诗默写上我会全批全改,发现错误,自己会将错别字改正,并认真规范地加以书写,让学生一目了然,发现自己的错误,第一时间加以牢记。

2.学生互相改,教师点评。对于作文,我通常都会让学生先交叉改,发现对方的问题(如错别字,病句等)并改正,引以为戒,之后要求写上自己的评语。之后在同学批改的基础上,自己改自己的作文。最后,教师收集作文再统一批阅。此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有长足的发展。

3.教师点名改。对于个别知识点掌握不好的部分学生,我会通过作业加强其巩固力度。作业做完,通常会点名让这几位同学改作业。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批改的作业交老师验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该知识点,还可以让老师发现该生是否有耐性、是否细心等学生问题。

三、评语激励,拓展兴趣

对于批改的作业,我一般都会写上适当的评语。评语可长可短,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或根据最近学生的表现情况等为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感受到老师对其的关注与关爱。从而让学生喜欢老师,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记得,我有一年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共80多名学生里,扎西同学语文基础差,在上一年级时,每次考试都是两个班里垫底的。升入二年级后,我接手该班级,对于扎西同学,我没有批评,而是在课余多与他用汉语交流。同时,在班里让汉语水平好的同学多找他玩。作业批改上我每次都会写一些激励的话语,或写一些针对他最近思想动态的话语。就这样,扎西的汉语口语水平提高了,认识的汉字多了,能听懂大部分汉话了,能用汉与人沟通交流了。不仅如此,他打心底喜欢学上语文课了,自己也不再被同学另类“瞩目”了。

其实,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很繁琐,很累人,但只要我们多思考、多交流、多总结、多尝试,就一定能将自己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用对方法,自己轻松了,教学成绩不降反升;找准突破口,变难为易,学生有自信,就有兴趣学好语文了。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童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3]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4]张靖:《分层教学,异质合作》[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7年。

[6]中华人民共和过教育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浅谈如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上好中职英语课 下一篇:浅谈信息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