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环养血颗粒治疗经期间出血72例

时间:2022-10-10 03:05:18

摘要:

目的:评价宫环养血颗粒治疗经期间出血的临床效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阳性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入选研究的144例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疾病疗效、证候疗效及愈后复况等进行观察。结果:总显效率为76.39%,总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3.61%,总有效率为91.67%。(P

关键词:宫环养血颗粒;经期间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66-02

经间期出血是中医病名[1],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2],多见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止血配合激素治疗,但其远期疗效不佳且长期服用雌激素容易引起撤离性出血以及其他内分泌紊乱的新问题。而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经检索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报道中大部均为辨证治疗,而采用中成药进行治疗者相对少见。故笔者探索性应用妇科常用此中药宫环养血颗粒治疗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自我院门诊明确诊断为经间期出血并符合纳入标准144例,应用抛硬币法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2例,平年龄范围15-45岁,平均年龄为27.28±10.14岁,病程平均为8.26±3.74月;其中病情轻度者33例,中度者28例,重度者11例。对照组72例,平年龄范围14-45岁,平均年龄为29.71±11.22岁,病程平均为8.19±7.31月;其中病情轻度者34例,中度者23例,重度者15例。两组一般资料及主要病情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经间期出血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4]和《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5]制定:两次月经中间,大概在周期的第12-16天出现规律的阴道少量出血,出血多持续1-2天,或者数日,但是一般不超过7天;可伴有腰酸软、少腹胀痛,还可伴一侧或两侧胀痛,白带增多,质地透明如鸡蛋清,或白带里面兼夹血丝,其月经周期是基本规律,当基础体温升高,出血停止,还可以高相时继续出血。脾虚证证辩证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6]和《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相关内容制定。主要症状: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淡,质稀;次症: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以上主症必备,次症具备两项以上,结合舌象(舌淡苔白)、脉象(细弱)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宫环养血颗粒,由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规格:8g/袋。口服,每日2次,每次一袋。于月经干净后1~3天开始使用,连续应用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有效病例随访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口服雌激素已烯雌酚0.25~0.5nmg/d,排卵前3d开始服用,血止后1~3d停药,观察3个月经周期。痊愈者疗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出血期间要避免同房,不得服用以所试验病证为主要适应症的中西药物及采用针对上述病证的其他治疗方法。

1.4 效应评价指标: ①出血情况,阴道流血量评价参照月经失血图法[7]执行。。②病证主症: 主要观察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淡,质稀;次症: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及舌脉象。③痊愈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出血复况。

1.5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中有关排卵性子宫出血内容制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服药后阴道出血完全停止者。显效:服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或时间的缩短。有效:服药后阴道出血症状有改善。健脾益气祛瘀方治疗脾气虚型经间期出血临床疗效观察。无效:出血量及时间无明显减少或增加。

1.6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组间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型数据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两组用药前后的变化采用x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级型数据采用各等级频数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Wilcoxon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6.39%,总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3.61%,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与结论

有研究经期间出血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卵泡期雌激素的分泌不足,部分内膜脱落而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当雌孕激素分泌足够量时则内膜又被修复而止血[8]。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止血药配合激素野生治疗,但是远期疗效不尽人意,且副作用明显,致使许多患者难以接受。经间期出血在古籍中无专篇记载,对它的描述可见于“月经先期”、“经漏”、“月经过少”、“赤白带下”等病症中。中医为该病的认识较早,且已形成系统理论,临床将其分为肾虚、湿热、脾虚、血瘀、肝郁等证,并相互兼夹[9]。有研究认为,脾气虚的经间期出血病例在临床较为多见[10],且最后多成气血两虚之证。宫环养血颗粒处方是湖南名老中医昭玲的方子。处方由阿胶、黄芪、党参、白芍、当归、茜草、仙鹤草、佛手、续断等组成,具益气,养血,止血之功效,与本病的脾气虚及气血两虚的病机相合。

本研究分析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病例分布均衡,可比性良好。

对临床观察结果的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治疗三个月止血疗效相似,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疗后及前后差值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6-99.

[2] 姚美燕,高月平. 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临床研究.吉林中医药. 2014.4(4):357-359.

[3] 甘灏云,李新,裴国清.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经间期出血60例疗效观察. 中外医疗. 2011,34:142-143.

[4] 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243.

[5] 张东城.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416-431.

[6]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0-81.

[7] 冯力民,夏恩兰,丛捷等.应用月经失血图评估月经血量[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51.

[8] 李明州 ,王彩霞 .两地汤联合乙烯雌酚治疗经间期出血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4):236.

[9]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98-99.

[10] 甘灏云,李新,裴国清.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经间期出血60例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1,34:142-143.

上一篇: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采用序贯透析治... 下一篇:结肠癌并肠梗阻急诊手术中肠道清洁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