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机织物重量概算的教学对策

时间:2022-10-10 03:00:48

谈机织物重量概算的教学对策

摘 要:在机织物重量概算教学中,中职学生虽能做机织物来样分析,能套用公式概算重量,但不理解公式意义,不会选择织物缩率。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解决了学生在机织物重量概算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机织物 重量概算 中职教学

机织物分析课程是为满足地方纺织业发展需要而开设的, 是一门重实践、仿生产的综合型课程。机织物重量概算是机织物分析的重要部分。机织物分析是按项目逐个进行,其分析项目多、计算量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对重量概算存在问题是织物重量概算的结果不符合织物的实际。面对这些情况,笔者对如何解决教学问题谈一些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解决机织物重量概算问题的前提

正如麦克唐纳所说的“几乎没有人会记得他所丝毫不感兴趣的事情”。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感兴趣了,就会主动去求知、去实践,记忆才会深刻。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机织物重量概算的学习是重要的。

我们可从几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一要教师更新教材内容,贴近企业,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教师适应市场需求,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短期目标和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三要教师安排好机织物分析的内容、讲清方法和步骤,规范书写格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机织物重量概算的学习。如分析府绸织物时,就安排了三种40S×40S,133×72;40S×40S,110×70; 50S×50S,144×80规格的全棉印花府绸。在分析时,学生在参数的变化中感受到了织物的多样性,增加了学习织物分析的学习兴趣。因此,兴趣是中职学生做好概算机织物重量的前提。

二、正确分析织物,是解决机织物重量概算问题的保证

在教学中,机织物重量概算是以正确分析机织物为基础,织物重量概算的准确程度关系到用纱量的概算、坯布克重的概算和面料报价等。而织物分析需按步骤逐一进行,度分析项目包括织物来样(成品样与坯布样)辨认、织物经纬向判断、织物原料分析、织物组织分析、织物密度分析、纱线结构细度分析等,可得到织物的组织、经纬线的规格、织物的经纬密度等。

例如,上例分析结果如下:全棉府绸成品布,组织为平纹,经线和纬线40S/1 JC,经密48根/cm,纬密26根/cm,幅宽150 cm。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查,发现学生分析误差大要督促学生改正,这可以保证机织物重量概算的准确性。

三、合理估计缩率,是解决机织物重量概算问题的难点

纱线到成品布要经过织前准备、织造、染整加工多道工序,在这些工序中织物产生了不同的缩率。如在织前准备中就有工艺缩率,如上浆伸(缩)率、捻缩率和蒸缩率等;在织造中有经纱和纬纱织造缩率;在染整中就有染整长度缩率和染整幅缩率等。

由于机织物种类多、工艺异,中职学生因理论基础不实和缺乏实践,如何估算好各种缩率是织物重量概算学习中的难点。为了解决机织物的各种缩率,在教学中笔者对不同织物进行分类,简单明了地对各种缩率框定了范围。

如棉织物的缩率有:棉纱上浆伸(缩)率为1%;经纱织造缩率为3%~12%;纬纱织造缩率为3%~7% (要根据组织合理选择);染整长度缩率根据工艺选择,一般轧染工艺的染整长度缩率为1%~3%,若溢流工艺的则为4%~5%;染整幅缩率为8%~9.5%。若有纬弹棉织物,其染整幅缩率可取25%~30%。

其他(无捻)无弹织物的缩率:织造缩率约为2%~3%;染整幅缩率为10%;染整长度缩率则根据原料合理选择,如黏胶约缩率为8%~15%,纯涤纶的为5%~20%,锦纶的缩率为10%~25%,纯腈纶的缩率为10%~20%,T/C和T/R的缩率为8%~15%,T/W的缩率为10%~35%。

化纤长丝有捻织物,还得考虑捻缩率.以涤纶为例,一般捻度为10T/cm~19 T/cm时捻缩率取5%,捻度为20T/cm以上时捻缩率取6.5%。

正因织物缩率有了范围,学生在概算机织物重量时就能根据织物合理选择缩率,这解决了学生学习概算机织物重量的困难。

四、简化计算公式,是解决机织物重量概算问题的基础

有了对机织物的正确分析,有了合理的缩率,学生可运用机织物重量概算公式代入数值即可完成机织物重量概算。但中职学生因主客观的原因,没有理解公式的意义,因而不能牢记公式。笔者深知哲学家所说的一句话,越容易理解的事物,越容易保存于记忆之中;反之,越难理解的事物,越容易忘记。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地简化重量计算公式,推导重量计算公式的来由,帮助学生理解公式,进而让学生牢忆公式。

如以上述分析结果为例,概算机织物坯布重量。教师从纱线纤度公式Nd=9000×G÷L出发,由此推导得到机织物重量概算公式G=L×Nd÷9000,即要先求得纱线总长,才能求得重量。

如在概算每米坯布经线重量时,经线总长L经=1米÷(1经线工艺缩率)÷(1经织缩率)×总经=1÷(1+1%)÷(1-8%)×7200=7748.6米(经线浆伸缩率选取-1%,经织缩率选取8%),每米坯布经线重量=L经×经线Nd÷9000=7748.6×5315÷40÷9000=114.4g/m;同理L纬=成品幅宽÷(1纬纱工艺缩率)÷(1纬纱织缩率)÷(1染整幅缩率)×坯布纬密=150÷(13%)÷(18%)×26=4370.2米(纬纱织缩率取3%,染整幅缩率取8%),每米坯布纬线重量=L纬×纬线Nd÷9000=4370.2×5315÷40÷9000=64.5g/m,得到全幅每米坯布重量=114.4g/m+64.5g/m =178.9g/m。

由纱线纤度表示公式推导得到重量概算公式,公式简捷明了。学生理解了公式的来由,可以轻松地记住公式,在运用公式概算机织物重量时也能熟练运用公式。

五、加强实训练习,是解决机织物重量概算问题的法宝

学生只有在掌握了织物分析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上,反复练习,才能够提高织物分析的正确性和重量概算的准确性,从而解决学生在机织物重量概算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为避免造成训练的单一性和学生的枯燥情绪,应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训练内容有层次物棉类织物、人棉类织物、化学短纤类织物、化学长丝类织物、混纺类织物;训练有针对性(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训练的手段多样化,如竞赛式,游戏式等。训练的方式市场化,在轻纺面料市场设点,为个体户提供面料规格分析、织物重量概算和面料价格报价等服务。

这些实训练习既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机织物分析和重量概算能力。实践证明练习是掌握机织物重量概算的有效方法。

总之,机织物重量概算是机织物分析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职学生的重量概算欠佳、正确率偏低,又加上织物面料变得种类多、成分杂、工艺新,这不仅困扰着中职学生,也促使教师不断地思考教法。为保证开展有效的机织物分析教学, 教师需要了解企业和市场,更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对策,这样才能提高中职生的机织物重量概算能力,教学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形势、才能与市场接轨。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中职教师职业心理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