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分析

时间:2022-10-10 01:08:22

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与处理方法。 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80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诊断确诊,对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临床症状与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68.00±17.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4.00±18.00) min,切口感染2例,并发心血管疾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 结论 手术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才能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大肠癌;肠梗阻;外科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85-02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多发的临床病症,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饮食结构与环境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病死率也处于癌症死亡率的前列。由于大肠癌的进展缓慢与发病较为隐藏的特点,早期发现较为困难。大肠癌所致肠梗阻能导致肠道压力增高、容积扩张、结肠坏死与细菌性血流障碍等,对手术处理的技巧要求很高[1]。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本院近年来时外科手术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疗效与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80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诊断确诊,排除广泛转移、恶性病变、存在语言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认识功能下降无法沟通的患者。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4~79岁,平均(68.17±1.23)岁,病程1~4 d;右半结肠癌24例,左半结肠癌45例,直肠癌11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停止排便与排气等症状;其中,脓血便47例,腹部触及肿块6例,贫血34例,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5例、肺气肿3例、冠心病2例、脑血管疾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以肠梗阻为基础病因住院,入院后经保守治疗6~48 h,临床症状未好转或病情加重则进行急诊剖腹探查与病理诊断,经明确诊断后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与胃肠减压,调节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做好术前准备,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中,入院后12 h内进行手术34例,24 h内进行手术41例,其余患者均在入院后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患者中,22例行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20例行肿瘤切除术与结肠造口术,3例行结肠造口与肿瘤Ⅱ期切除再吻合术;2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均行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11例直肠癌患者中,8例行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3例行肿瘤切除术与结肠造口术。

1.3 观察方法

根据2003年吴在德发表的第6版《外科学》与临床试验设计标准[2],对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临床症状与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组80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术中出血量(168.00±17.00)mL,平均手术时间(154.00±18.00)min。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患者均恢复较好且无明显并发症;肿瘤Ⅱ期切除再吻合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经常规抗感染治疗后康复出院;肿瘤切除术与结肠造口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血管疾病。

3 讨论

由于大肠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特点,大肠癌因生长部位不同,引起肠梗阻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如右半结肠癌多为髓样癌,体积较大,但由于右侧结肠的肠腔较大,且粪便多为液体状,故引起肠梗阻的症状较左侧大肠癌出现晚,常常在肿瘤体积较大时才出现。然而,左侧大肠的管腔不如右侧宽大,该处粪便已基本形成,其内容物为固体状态的粪便,癌瘤的病理学类型多为浸润型,易产生环形狭窄[3]。因此,左侧结肠癌较容易早期出现肠梗阻。不同部位的大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其表现也不一样:(1)右半结肠癌肿,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隐痛、腹部胀满不适,脓血样或黏液样大便。右下腹可触到实质性的肿块。此外,还可出现发热、贫血等表现。(2)左半结肠癌肿,左半结肠癌肿发生肠梗阻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由于左半结肠较细,肠腔内常积存不少干粪便,所以有时用手能触及较硬的条索状肿块[4]。腹痛较为严重;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慢性梗阻腹痛轻微,急性梗阻腹痛严重,同时患者还可以排出黏液便或黏液脓血便。(3)直肠部位的癌肿,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如大便次数的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甚至每日数十次,每次仅排少量的血液及黏液便,多伴持续性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常变细、变形,甚至有排便困难及便闭。到了晚期的患者还可出现排尿不畅,尾骨疼痛等症状。根据临床资料,左侧结肠癌患者中有70%均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其中,约有1/3的患者因急性肠梗阻而急症手术。慢性结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和便秘。腹痛多为持续痛,伴阵发性绞痛。腹胀是慢性结肠梗阻的突出症状,也是诊断慢性结肠梗阻的依据之一。随着梗阻的进展,腹胀逐渐加重,但临床很少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情况大多较良好,一旦发生完全性肠梗阻,则腹痛加剧,并可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情况亦随之急剧恶化,检查时可以发现全腹膨胀,伴有压痛。若肠壁有坏死或穿孔,则出现腹膜炎症状。

手术仍是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不同发展阶段的大肠癌,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的早期大肠癌,应采用根治性局部切除,对癌肿侵出肌层以外、常伴有淋巴转移但尚无远隔转移的进展期大肠癌应积极进行根治性切除;对已有远隔转移(血行转移、远位淋巴转移、腹膜转移),已不能根治的晚期大肠癌应采用姑息性手术;对进展期大肠癌进行的根治性切除术是大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5]。为了保证手术的根治性、提高5年生存率,大肠癌根治术应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全面探查;(2)避免医源性扩散;(3)整块切除;(4)彻底清扫淋巴结。临床上常须区分机械性肠梗阻与动力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与不全性肠梗阻。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须急诊手术处理;不全性肠梗阻则发生较晚,常呈渐进型,通常X线摄片显示多为数个小液平段,范围较广,可先予禁食、静脉输液、加强肠外营养、并留置胃肠减压等处理,当胃肠减压量减少时,可经胃管内灌入液状石蜡或食油100 mL,夹管观察,如果24 h内排出液状石蜡或食油,则说明梗阻解除。如果观察3~4 d无好转,摄片提示液平增大增多,则可考虑手术。值得注意的是,术后7~10 d还可以发生假性肠梗阻,尤其是在直肠癌Miles手术后患者中易出现,梗阻往往系动力性改变,X线摄片也可见梗阻液平段,大、小肠均见扩张,临床检查肠鸣音消失或稀少[6]。由于此类患者在术后2周左右大部分可自行恢复,所以应用保守治疗,必要时行纤维肠镜抽气减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2 910例大肠癌病例中,共有69例发生术后肠梗阻,占2.4%,其中29例经保守治疗缓解,而40例(占58%)则最后经手术治疗缓解。

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方式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指标与降低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权峰涛,杨维桢,于伟峰,等. 大肠癌患者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91-91.

[2] 叶绍光,谢昭雄,黄振添,等.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与分析[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566-4567.

[3] 杨正元,雷练昌,刘朝宁,等.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43例外科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42-143.

[4] Iversen LH,Kratmann M,Boje M,et al.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 as bridge to surgery in obstructing colorectal cancer[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1,98(2):275-281.

[5] Taylor GW,Jayne DG,Brown S,et al. Adhesions and incisional hernias following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CLASICC trial[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0,97(1):70-78.

[6] 唐志强,罗金石,张瑞林,等. 大肠癌致肠梗阻52例外科手术处理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62-8262.

(收稿日期:2012-07-16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卵巢保养保出好女人 下一篇:聚丙烯酰胺注射隆胸患者的聚丙烯酰胺清除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