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导更细,明天解题更易

时间:2022-10-10 12:39:34

今天指导更细,明天解题更易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半,却感到山穷水尽等。这些疑惑可归结为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

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

方面。

一、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1.枚举策略

枚举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有很多较复杂的问题,常常是从具体情况一一枚举,从中找出规律和方法再加以解决的。

妈妈买来7个鸡蛋,每天至少吃2个,吃完为止,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

分析:需要考虑吃的天数和吃的顺序不同。一天吃完;两天吃完;三天吃完……当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都按一定规律列出来的时候,思路非常清晰,此题就比较容易完整地解答。

2.画图策略

2。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学生能迅速地搜寻到解题的途径。

3.列表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把一些信息列举出

来,寻求解题策略,也可以在让学生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4.假设策略

有些数学问题学习者不能按照既定的解题思路有序进行推导、运算、操作,它需要采用特殊化的思维策略,如果能合理、灵活地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很快地获得解题方法。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

四、关注学生评价反思

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想法,注意激励学生外,还要组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见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有正确的分析。在遇到困难时,能正视困难,不轻易放弃;在顺利的情况下,能保持谨慎的态度,善于发现被自己忽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束之后,还应完整地回顾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反思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内化为成熟的解题

策略。

以上所述的几种解题指导只是平时常用的导引途径,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还要我们学生在解题实践中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平陵小学)

上一篇:调动习作兴趣 享受成功喜悦 下一篇:浅谈优化复习课课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