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战士情深似海

时间:2022-10-10 12:19:32

那场残酷的战争,把抗联的官兵和战友之间的情谊磨砺得更加深厚,那些流传在部队中反映抗联将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动人心弦的故事举不胜举,今天读来仍感人至深。

不能扔下李排长

在抗联队伍中,伤病、饥饿经常使许多战士很难同部队一起行动,如果掉了队,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是抗联会战士非常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是怎么办的呢?抗联老战士李敏回忆了不能扔下李排长的故事。

她说:1939年冬天,部队离开燕窝岛,向集贤到宝清的公路出发。三江平原的冬夜,冷得格外煞实,北风卷着“烟炮”,无情地、恣意地撕扯着、咬噬着衣衫单薄、腹中无食的抗日将士们。

队伍在挣扎着前进,我们要赶在天亮前走完百里的荒原,经集宝公路,进入宝清境内的锅盔山,不然,在这一眼望不到边儿的平原地区,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同志们互相体贴相互搀扶着。为了抵挡寒冷,有人把缴获敌人的一件皮袄扯成几块,分给大家用。

在出发前的晚上,战士们只喝了两碗马蹄汤,此时早已是腹内空空,饥饿难忍。但他们竭力支撑着,轮换架着负伤的李排长,一步一步地在那像镜面一样光滑的冰地上艰难地走着。

李排长已经参军5年了,“上队”以来,每次战斗他都是勇敢坚强的战士。在雁南岛战役中,他被敌人打伤右胸,因为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势逐渐恶化。再加上部队长途行军,忍饥挨饿,身体一天天被拖垮了。这些天,李排长抱着顽强的活下来的信念,想跟上队伍,伤愈后好去打敌人。他用最大的毅力坚持着,从没叫过苦,同志们无不佩服。今天,李排长像全身的气力几乎耗尽,再也不能支撑了,他停下脚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说:“小李子,不要扶我了,你们自己走吧。”

我更紧地握住李排长的一只胳膊,坚决地说:“不,咱们一起走。”

又往前走了几百米,李排长实在走不动了,在接连摔倒两次后,他连爬起来的劲儿都没有了,他坐在冰雪地上用尽气力地说:“别再管我,你们走吧。”

自从李排长负伤后,这位老战士顽强的意志使我深受教育和感动,在立志向他学习的同时,也决心要照顾好他。今天,为了避免遭到敌人的阻截,部队在急行军,尽管形势紧张,也不能丢下同志不管。我和另外几个同志拼命地把李排长扶起来:“不,咱们一定要一起向前走。”

李排长叹了口气,有气无力地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焦急中的我,几乎是没加考虑的立即蹲下身子:“排长,我背你走!”

虽然我很要强,但毕竟还没到成年,个子又小,再加上饿了几天了,我把背包、枪都给了小刘。我在前面背着李排长,小刘在后面托着,就这样只走出不远,我就感到浑身发虚,腿发颤,脚下像踩着个棉花团,走着走着,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

这时,马上有几个战士跑过来,一位年轻的战士,又接着把李排长背着朝前走,可是他走了没有多久也因没有力气而摔倒了。

这当儿,老黄同志跑过来,他组织大家从林子边砍了几根小杆,用同志们献出的绑腿,很快就绑成了一副担架。然而,在这如镜面一样光滑的冰雪道上,抬着担架行走,几乎是不可能的。

前面快要穿过集宝公路了,必须在天亮前通过这条横道进山,才能避免和敌人遭遇。可是,抬担架的人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边,大家十分焦急。

这时候,呼吸急促的李排长声音颤抖而微弱地说:“我不行了……把我扔下……别影响队伍前进……”

我们谁也不忍心把战友扔下,商量着办法,很快想出了好主意,把担架放在冰道上,一头挂上绑腿,像拉爬犁那样拉着担架走,既省力又加快了速度。就这样,同志们在漫天的雪雾里,拉着一个生命垂危的战友,在风雪中前进。

总算走出了冰地,脚下又是坑洼不平的荒原。大家轮流抬着担架往前走,这时,人们有个共同的信念,只要李排长有口气,就一定要把他抬出荒原。

此刻,我手扶担架,对李排长说:“排长,天亮前咱们就一块进山了,到了那儿就好了,我们可以在山上升起火来取暖。”

在坑洼不平的荒原上,4个人抬着担架,一会儿这个人绊倒了,一会儿那个人跌倒了,走起来速度很慢。躺在担架上的李排长半天没吱声,我在给他遮盖衣服时,发现他的头僵硬地歪倒在一边,摸了摸手腕,脉已经没有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顿时一串热泪滚了下来。

刚才,大家拉着担架还走得满有劲儿,可是,在知道李排长已经牺牲时,身上的劲儿忽然没有了,一步也走不动了。

眼看着离前边的队伍越来越远,为了赶上去,迎接新的战斗,同志们不得不怀着悲痛的心情放下这位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付出生命的抗日联军的排长。

我和战士们从路旁抱来一些草,掩埋好战友的遗体,擦擦眼泪,顶着荒原的狂风又继续前进着。

抢背伤员

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负伤挂彩是经常出现的,在战事最紧张、处境最危险的情况下,谁来背伤员?抗联老战士、当时任富锦县委书记兼联军联络处主任的刘忠林讲述了一段抢背伤员的故事。

他说:

纷扬的大雪下了一夜。清晨,部队在笔架山东侧的一个小屯准备出发时,侦察员飞马来报,约有五六百鬼子“讨伐”队摸上来了。

一场战斗已经不可避免。为了不使屯里老乡遭受战火的伤害,李兆麟当即指示,迅速抢占屯西北的高地。

我军刚刚布置就序,大批日寇就在迫击炮火的掩护下蜂拥而上,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突然,有四五十敌人向李兆麟的指挥处扑来,而他身旁只有十几个通讯班的小战士。战士们急了,要求李兆麟马上到后面去,李兆麟严肃地说:“在后面怎么指挥!我们准备战斗!”说话间,他把自己的手枪递给通讯员小赵,随手拿来他的三八式马枪,伏在阵地上向鬼子瞄准,战士们只得跟了上去。当敌人冲到近处时,李兆麟同志的枪响了,小战士们接上去一阵猛打,有十七八个鬼子被撂倒,剩下的敌人赶紧掉头逃窜。

整个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敌人的猖狂进攻被压了回去。为了摆脱几倍于我的日军,李兆麟同志命令部队撤离阵地。

敌人发现我军的动向后,又开始炮击。没走多远,一颗炮弹在李兆麟身旁爆炸了,李兆麟同志骑的马被炸伤,小赵也被从马上掀了下来。李兆麟同志疾步过去抱起小赵,只见他流血不止,急忙喊来卫生员,给身负重伤的小赵包扎了伤口。在大家争着背小赵撤退时,李兆麟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什么时候还争!我体力比你们强。”说着背起小赵向前走去。

上一篇:晚清的茶运与国运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