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0 12:18:12

“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摘 要:在分析“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结构及要素间的动态反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司+农户”型供应链合作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PLE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合作机制下公司与农户利润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保护价合作机制能够有效保护农户的利益,提高农户的履约率,但此时公司承担全部市场风险,其利益得不到保障,公司违约的可能性较大;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采用“保护价+期权”模式,公司通过农产品期权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能有效化解供应链系统的内部风险,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保护价+期权+生产协作+保证金”合作机制可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绩效,使公司和农户的利润都得到改善。

关键词:“公司+农户”型供应链;协调机制;系统动力学;仿真;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4)04-0061-08

一、“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概述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从农用物资的采购开始、到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农业合作组织、各种农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介入农产品供应链中,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关系,形成了更有现代内涵和发展意义的利益互动关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即“公司+农户”模式)是在实践中得到普遍推行的模式之一。它通过公司与农户签订各种互惠契约来取代一些临时性的市场交易。农户按照契约规定生产特定品种、产量及质量的农副产品,为公司提供原料;公司则按照约定对农副产品进行收购、加工、销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种供应链具有区别于传统买卖关系的特征,是一种相互依赖、共同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的合作关系。

然而由于在“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关系中,公司和农户相互独立,双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自有不同的利益优化目标和私有信息,这些优化目标往往与系统整体优化目标相冲突。实践中,集中表现为公司与农户互相违约现象严重,既有公司骗取农户的种子款、对农产品压级压价收购、拒收农户的产品等,也有农户将产品转售市场、不按要求生产、造假、掺假等。公司与农户间大量的相互违约、欺诈等事件的不断发生,致使“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关系极不稳定,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剧了农户农产品的销售风险,增加了龙头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供应链成员间合作关系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主题之一[1],协调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公司与农户间协调机制与合作关系形成和保持的问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Peter Bogetofl等(2002)从契约设计的角度提出在订单设计时必须考虑协调、激励和交易成本等问题[3]。Gow and Swinnen(2001)认为通过契约设计使违约产生的私人损失超过潜在的收益,就可以实现契约的“自我实施”[4]。Fernando Sáenz-Segura等(2010)认为集体契约可以使拒收率降低,并可以同时增加公司和农户的收入[5]。Xiaoyong Zhang等(2009)将交易成本理论和关系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作为供应商的小农户和购买者间的管理关系[6]。Christopher B. Barrett(2012)建立了一个概念框架来研究小规模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合同缔约关系[7]。国内李明刚(2007)认为要增强契约的稳定性,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契约类型以及修正影响契约稳定的各种制约因素[8]。赵西亮和吴栋(2005)认为在农业契约稳定中,关键是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9]。候军岐(2003)等学者认为,通过设计返利、保护等类型的合同,可以减少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合约达到稳定[10]。虽然现有研究已经注意到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违约现象,并对解决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大多从表象出发,借助于传统的交易成本和不完全契约和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定性分析等研究如何减少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和道德风险,如合约的事先设计、事后的监督等。此外,由于农产品在生产、存贮、运输等方面的独特性,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 有必要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关系, 实现更高层次的协调。目前,对这一观点的论述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很少有研究者对合作的具体特征、保持和发展合作关系的机制进行研究。

也有一些学者尝试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协调问题,如Amit Sachan等(2005)构建了印度谷物供应链总成本(TSCC)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为目的,提出了相应对策[11]。Patroklos Georgiadis(2005)运用系统动力学来处理农产品供应链的战略问题[12]。贾伟强(2006)将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技术与委托――理论相结合,对规模养殖中的“公司+农户”的反馈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促使其发展的管理对策技术[13];黄桂红(2008)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与理论,对制约农产品供应链成长的因素进行反馈分析,提出了消除农产品供应链负反馈制约上限的对策[14];王春喜等(2003)建立了供应链性能评价方法与模型的比较框架,认为基于仿真的建模和优化方法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 比较适于多目标供应链的性能评价[15]。“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对它的运行及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往往非常有效。但现有研究仅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各种变量(如信任、承诺、适应、信息交流和合作等) 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展开了大量工作,而系统地对供应链中协调机制及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关系研究仍然相对缺乏,Brian(2005)认为需要对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与协调机制对绩效的影响做更进一步研究[16]。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结构出发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特性及各要素间的动态反馈关系,构建公司与农户的合作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模拟来研究“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中公司与农户间的不同的合作协调机制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最终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及化解系统风险为目标,提出“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协调优化方案,旨在为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提高系统的绩效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公司与农户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促进“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公司+农户”供应链合作机制SD模型的建立

(一)建模的目的

大量的相互违约现象,严重制约了“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进程,而利益机制是决定供应链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如何通过合作机制的改进,使公司和农户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改善,即借助于利益驱动让公司和农户自愿地而不是被动地纳入到订单农业供应链经营体系中去?这是使订单农业真正为公司和农户双方都带来实惠并保证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前提。因此,本文建模的目的是:

1了解“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内部结构,探讨公司利润、农户利润、农户产量和市场价格、单位成交价格等要素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机理。

2通过对模型的仿真模拟,研究当市场价格上下波动时(即外部环境不确定情况下),公司和农户间协调机制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以增加公司利润和农户利润以及增强利润稳定性为目标,提出公司与农户合作机制改进方案。

(二)模型的基本假设

为了建立模型和讨论问题的方便,在此提出如下假设:

1考虑“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围绕单一的农产品运作,并且只包含一个公司和一个农户。

2“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的决策顺序可概括为:首先,在生产季节到来时,农户将根据往年的利润情况对下一年的利润进行预测,据此确定农产品的生产量;其次,在生产结束农产品成熟之时,公司将按照合约规定的价格或市场批发价格收购农户生产的所有农产品;最后,公司将收购的农产品进行加工。例如,清洗、包装等处理,运往零售市场以一定的价格进行销售。至此,完成“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个生产周期。

3公司与农户都为理性经济人,他们追求的都是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4设公司收购的所有农产品都能以零售价全部售出,不存在处理费用。

5市场价格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三)系统要素及因果反馈关系分析

基于前面的分析和假设,对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公司利润、农户利润及农户产量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反馈关系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到包含一个公司和一个农户的“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的因果反馈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在这个因果关系模型中主要包括以下因果反馈关系:

1农户利润子系统反馈关系。当农户利润增加时,根据假设,农户根据当期利润情况进行下一期产量投资决策。此时,农户投资也增加,从而造成下期产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使农户的利润进一步增加。在这个正反馈机制下,农户利润呈现无限制增长的趋势。然而,农户投资转化为产量的过程存在时间延迟,延迟使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具体表现为:农户增加投资导致下一轮农户产量的增加,农户产量增加可能会引起市场供给过大而使市场价格降低,从而使农户利润的增加受到限制。

此外,农户要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就要进行一定的投资,当农户利润增加时,农户预期下一期利润也较高。因而,农户需要扩大生产增加产量,此时,农户拿出部分利润来进行投资,这会造成当期农户利润的减少。

2农户产量子系统反馈关系。农户产量增加引起农户利润的增加,从而造成农户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下一期农户产量的进一步的增加。从这个正反馈关系来看,农户产量呈现无限增加的趋势。但是,当农户产量大量增加时,会引起市场价格的下跌,从而引起农户利润的下降,造成农户投资的减少,最终使下一期农户产量减少。这个负反馈关系使农户产量增长受到限制。

3公司利润子系统反馈关系。就公司利润而言,由于公司是通过收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后销售并从中获利。因而,一方面农户的产量越高,公司的利润越高。但农户产量受农户利润影响,即单位成交价格越高农户利润越高。从这个反馈关系中可以看出单位成交价格越高,公司的利润越高;另一方面,公司收购农产品的价格越低即单位成交价格越低,公司的成本越低,此时公司利润就越高。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公司一方面压级压价,尽力降低单位成交价格,以此来提高当期的利润;但单位成交价格降低会使农户利润下降,从而造成下一期农户产量下降,进而造成下一期公司利润下降。

(四)系统流图与主要结构方程式

在系统因果关系反馈结构图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可进一步构造系统的流图及结构方程式。这里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反馈控制原理,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按问题的主要矛盾,利用VensimPLE软件构建“公司+农户”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

这个系统流量图由三个存量、四个流量及若干辅助变量及常量构成,系统的主要结构方程式如下:

1公司利润=Integ(公司销售利润+农户保证金-公司技术扶持成本-公司支持农户投资成本,50000)。

2农户利润=Integ(农户销售利润-投资成本-农户保证金,50000)。

3农户产量=Integ(DELAY1,即农户预期产量改变量1,16300)。

4农户用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下一期利润:

农户预期利润= SMOOTH(农户利润, 3)

5用表函数来表示预期利润率和农户利润投资因子之间的关系。

6用表函数的来表示公司技术扶持和农户产量提高的比例之间的关系。

7市场价格=RANDOM NORMAL(6, 10, 8, 07)。

三、 模型仿真――以云南省宾川县葡萄生产供应链为例

(一 )宾川县葡萄供应链简介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云南西部,这里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全县大面积种植红提、京秀、奥古斯特、无核白鸡心、8601等优良品种。经过几年的发展,宾川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新兴的葡萄产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葡萄生产基地。目前,宾川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23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4户,全县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4个,培育商、批发商、农民经纪人近5000人,每年统一销售农产品产值达4亿多元资料来源:宾川县农业局。

宾川宽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营产品为葱、蒜深加工制品及新鲜果蔬销售等。葡萄加工销售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公司主要依靠广大农户为其提供葡萄原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包装、冷藏等后进行销售。公司与农户间既有自由买卖式,也有通过签订各种形式的合同而形成的契约式合作关系。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公司定期派技术人员对加盟农户进行监督,必要时进行技术指导,以确保水果质量。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国内各省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11年1-8月公司累计出口创汇1246万美元(与2010年同比增幅达10%),共计出口货物102批次,出口数量2239吨,内销葡萄8566吨,共带动农户15587户,帮助农民增加收入5362万元,农产品种植户人均增收达1128元资料来源:宾川宽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下面以宾川葡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宽恳公司与农户合作为例,运用SD仿真软件VensimPLE,对该“公司+农户”供应链的2006―2026年共26年内公司和农户在不同合作机制下双方利润的演化规律进行仿真模拟。模型中积累变量和辅助变量的初值以2006年的数据为准。

(二)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1自由买卖与保护价合作模式对比分析。在自由买卖模式下公司和农户间仅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交易价格随行就市。而在保护价即“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合作模式下,公司和农户双方事先约定最低保护价,在农产品原料交售时,如果市场价高于订单价,企业以市场价收购;如果市场价低于订单价,企业则按订单价格收购。按这个规则设置模型的参数和主要变量如表1所示:

(1)在自由买卖模式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公司利润和农户利润也呈频繁波动的趋势,如图3和图4中的曲线2所示。当增加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时,公司和农户利润的波动幅度也随之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和农户双方都要承担市场不确定的风险,不仅农户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公司也由于没有稳定的合作关系需要支付高昂的市场交易费用,其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

李杰梅4;S*2,BP〗

(2)当公司与农户之间实行“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合作机制后,农户的利润比自由买卖模式下的利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利润波动幅度明显降低,如图4所示。这说明保护价合作机制有利于保障农户的利益,农户的积极性较高;但同时实行保护价合作机制后,公司利润却比自由买卖模式下的利润低,并且其波动明显增大,如图3所示。这就是说,实行保护价合作机制后,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并没有降低,而是由自由买卖模式下的公司和农户双方共同承担市场风险,转换成了由公司一方承担全部市场风险。当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大幅度低于保底价格)时,如果公司按保底价收购,公司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因而,只有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并且加工的农产品附加价格高,利润空间较大的公司才能承受,否则公司就有可能产生违约的机会主义行为。

2保护价与“保护价+期权”合作模式对比分析。为了化解保护价合作模式下,由于市场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与农户签订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协议后,再通过农产品期权市场购买期权进行套期保值,以转移市场价格频繁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即实行“保护价+期权”利益联结模式。其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从系统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1)公司通过购买期权以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后,公司利润的波动幅度明显降低,即通过购买期权,可以消除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利润波动,使利润趋于稳定,图5中曲线2的波动幅度明显低于曲线1。但是,由于购买期权需要付出成本,当市场价格上升或下滑幅度较小时,公司收益相对于不购买期权时可能会有所减少,如图5所示。由于购买期权是公司的行为,执行期权制度后,农户的利润没有受到影响,如图6所示。

(2)当改变模型中期权价格时,公司利润随着期权价格的降低而增加,但是期货期权交易要按市场规律运行,作为农产品经营企业本身无法改变市场交易规则,这时政府可以通过农业补贴的方式对公司购买期权行为加以扶持。例如,美国政府为支持农民参与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政府不仅支付交易中的手续费和其他交易费用,还代为支付购买期权合约的部分权利金。1993年,美国政府给予每蒲式耳15美分的参与补贴。结果是农民参加期货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美国政府巧妙地把补贴政策与期货期权交易结合起来,将农业市场巨大的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之中,既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又稳定了农业生产。

由于气候和市场的波动,农业生产具有高风险性。受财政状况和财政实力限制,政府能够提供的补贴是有限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为涉农企业及农户提供一个完善的管理农产品经营风险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期货期权市场这种独特的市场机制来扶持和补贴农业。例如,可以从涉农直补资金中拿出适当比例,对涉农公司购买期权进行一定的补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公司+农户”供应链的绩效,减少公司违约行为,推动系统稳定运行。

3.“保护价+期权”与“保护价+期权+生产协作+保证金”合作模式对比分析。为了进一步扩大大系统中的合作效应,以提高“公司+农户”型供应链系统的绩效,公司介入到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双方协作共同完成农产品的生产。具体表现为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技术、管理等服务,必要时还进行一定的生产投入以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为了防范农户违约,在与农户签订合同时,公司向农户收取一定的保证金,这就形成了“保护价+期权+生产协作+保证金”的合作机制。模型的参数设置如表3所示:

从系统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

(1)尽管公司扶持农户生产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同时,农户交纳保证金也使农户利润减少。但是,由于得到公司的技术、管理等的支持,使农户的单位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这不仅增加了农户的利润,同时也促进了公司利润的增加(如图7和图8中的曲线1和曲线2的对比)。这说明公司和农户双方间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促进双方利润的提高,从而使系统绩效得到提高,达到系统的协调。

(2)当公司扶持力度不变,改变农户交纳的保证金额度时,通过仿真发现,农户交纳的保证金额度越高,农户利润越低,而公司利润越高。因此,保证金可作为公司和农户之间调节利润分配的一个工具。

(3)改变公司的扶持力度时,仿真结果显示公司扶持力度越高,农户产量及利润也越高,但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技术产量效应的影响,农户产量增加很小,利润增加也有限,当扶持成本超过利润增加时,系统整体绩效下降。因此,公司的扶持力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四、结论

本文在分析“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动态行为特性及各要素间的动态反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司与农户的合作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宾川葡萄供应链为例,对不同合作模式下系统绩效的演化规律进行了仿真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针对主要矛盾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系统加以改进。最终以增加公司和农户的利润及化解系统风险为目标,提出“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优化的方案。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在“自由买卖”的模式下公司和农户双方都要承担市场不确定的风险,不仅农户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影响。

2“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保护价合作模式能够有效保护农户的利益,降低农户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农户的履约率。但是,保护价的合作机制并没有降低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而是由自由买卖式模式下的公司和农户双方共同承担市场风险,转换成了由公司承担全部市场风险。当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大幅度低于保底价格)时公司会有违约的机会主义行为。

3为了化解市场风险,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后,转而在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购买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即实行“保护价+期权”合作模式。利用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可以有效地将订单农业供应链系统的内部风险向外转移。当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时,公司利用期权可以规避市场风险,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为鼓励涉农企业进入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以化解农产品经营的风险,政府可以对涉农公司购买期权进行一定的补贴。

4为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户”供应链系统的绩效,公司与农户间建立“保护价+期权+生产协作+保证金”合作机制。在这种模式下尽管公司扶持农户生产(包括扩大产量投资、技术支持等)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同时,农户交纳保证金也使农户利润减少。但是,由于得到公司的技术、管理等的支持,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这不仅增加了农户的利润,同时也促进了公司利润的增加。这样公司和农户间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效改善了系统绩效,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协调性。

当然,本文的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之上,对实际问题作了抽象与简化。比如,假设公司收购的所有农产品都能以零售价全部售出,不存在处理费用。但是,当农产品种植大量增加,以至于供过于求(即存在滞销处理费用)时,模型不再适用。同时,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农户也不可能无限扩大其产量。此外,本文在将农产品期权引入模型时,并没有考虑订单价格和期权价格之间的联动机制,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CROXTON K L. Supp 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1, 12 (2) : 13- 36.

[2]FROHICH M T,WESTBROOK R. Arcs of Integration: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1, 19 (2) : 185- 200.

[3]BOGETOFL P, OLESEN H B. Ten rules of thumb in contract design: lessons from Danish agriculture[J].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 29(2):185-204.

[4]GOW R H,SWINNEN J.Private enforcement capital and contract enforcement in transition economies[J]. Amer. J., 2001, 83(3): 686-690.〖ZK)〗

上一篇:上海有名小吃 下一篇:《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