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应用

时间:2022-10-10 10:53:39

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应用

【摘 要】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尤其近几年发生的连续性的恶性食品安全的问题,人们更是谈虎色变。因此,食品安全部门需要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色谱法。因此,本文主要对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威胁。

【关键词】食品安全;色谱技术;应用

所谓的食品安全就是按照食品的用途来进行相应的制作,使得消费者在食用之后不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目前,我国的食品种类繁多,身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进而增加了加工、贮藏、运输等工作环节。食品安全包含的范围也相对较广,主要以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以及食品的包装等为主。而且,影响食品安全中的不安全因素也表较多,其中各种形式的污染是主要原因。为了改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将色谱法运用到食品检测中,进而保证食品的安全问题。

1.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1.1原理

所谓的色谱法就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和分离的方法。分离就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吸附能力的差异性为依据,使得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系数存在明显的不同,然后在两组间进行多次分配,达到分离的效果。对于色谱法来说,分类方法较为常见,主要是以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纸色谱依据薄层色谱为主。

1.2色谱技术的发展

色谱是一门学科,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源自于俄国,著名的学者创造了经典的色谱法,但是这种色谱方法分离速度较慢、效率较低,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同的色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在各个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接下来,笔者就对不同的色谱技术进行深入地介绍。

第一,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技术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创立的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分离方法,是现如今所用的色谱技术的基础和前提,这种技术本身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以及高分辨率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用于沸点低以及挥发性大的成分中,对其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种可以检测到食品农药残留的新型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就是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普通的分析方法相比,这种技术的分离度相对较高,而且效果较为明显。

气相色谱技术的单独应用也不能有效地达到检测的效果,因此,可以考虑和其他的技术进行配合,其中较为常见的技术就是IR、MS,使得这种方式成为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依据。气象色谱法在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技术的制约,其中温度是一项重要的因素。由于最高温度要控制在350-500℃,因此,对于高沸点的化合物来说,就无法采用气象色谱技术。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进行高沸点成分的分离和分析工作就成为了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第二,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液相色谱技术也是以经典的色谱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在现如今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上来看,减少了一些液体流动相,因为,这些流动相的主要特点就是价格较为昂贵,而且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也相对较大。由于液相色谱法的操作较为简单,因此,、在进行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第三,质谱联用技术。所谓的质谱法就是运用电子撞击气态分子的方式,将已经分解出的相应离子加入到质量分析器中,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比例来进行记录和收集工作,进而得到一定的质谱图。然后根据质谱图中的相应数据来对一些定量进行分析。将这种技术应用到食品检测中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是,这种技术主要是和上文中介绍的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联合使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检测效果。

2.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1在微生物分析鉴定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一种生物,其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利用色谱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目前的色谱检测技术来说,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微生物鉴定主要是通过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利用裂解气相色谱法分析微生物本身成分和利用微生物对底物降解产物的分析来鉴定微生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及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HPLC应用于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细菌细胞的化学成分分析可直接测定细菌DNA的碱基组成和细菌的化学组分,为细菌的分类鉴定提供有利的证据。

2.2在食品中环境污染物测定的应用

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无机污染物,如汞、铜、铅等重金属。以往在测定这些重金属元素时多采用光谱仪器,如原子吸收仪。但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有研究者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分析了食品中的有机砷和无机砷。另一类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如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采用高分辨色谱一高分辨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是目前常用的手段。

2.3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分析

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强,这又使人们加大农药的用量,并采用多种农药交替使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样的恶性循环,对食品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预防和治疗家畜、家禽、鱼类等的疾病,促进生长,大量投入抗生素、磺胺类和激素等药物,造成了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2.4在食品中天然毒素的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对化学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却忽视了食品本身具有的天然毒素,这些化学物质有的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如氰昔、红细胞凝集素、河豚毒素等,被人类或动物摄人后能引起毒性反应。

河豚毒素、调味品中的氯丙醇等,都已有采用色谱的方法用于检测。通过对天然毒素的分析,提醒人们纯天然的食品也并不是一定安全的。

2.5食品中营养物质的分析

食品营养物质的不均衡也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损害,“毒”奶粉事件就是严重的营养失衡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采用色谱技术可以分析食品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等等。

2.6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分析

一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变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肉制品经高温加工会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等,淀粉制品在油炸时会产生丙烯酞胺。采用色谱和色谱联用的方法是目前分析这类物质最有效的方法。

3.总结

在我国,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较迟,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中,许多食品安全的检测项目还采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在检测的重现性和定性的准确性上离现代食品安全的要求存在差距。因此,采用现代色谱的技术来解决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出现新要求将会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武莹.气相色谱分析法的技术原理及其系统组成探讨[J].青年科学,2010(02).

[2]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0(02).

[3]使用双三元梯度液相色谱(DGLC)―让工作变得更简单[J].环境化学,2010(01).

上一篇: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植物景观探究 下一篇: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