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时间:2022-10-10 09:56:26

骑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张向东

身份:3G门户&GO桌面创始人&总裁

找苦方式:单车骑行

自我摧残指数:

最近张向东刚刚完成了一个自己设计的五大洲骑行路线,从美国的谷歌大会出差回来后,开始写一本书,取名为《短暂飞行》,如今断断续续写了一章节。他写自己在骑行时的感受,把自己的经历当做故事写进书里。

张向东是互联网工作者,但他的微博常在说自行车,因而朋友们打趣说他是“专职骑车”的。如今他的办公室落地窗前架子上摆满了几十种自行车模型,都是朋友们送的。公司会议室则都是以他骑行经过的路线命名的,比如“花园大道”源自南非。

找到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

六七年前,张向东喜欢与众不同,想找到一项不同的旅行方式。那时候骑行远没有现在这么流行,于是他选择去骑自行车。张向东玩户外的朋友挺多,大家都习惯他兴致所至就出门了,朋友借给他完整的装备。这是张向东第一次独自骑车。他飞到巴黎,休息了一天就从波尔多开始,骑了十几天,平均速度每天80~100公里,最后到了尼斯。法国南部到处都是自行车公路,经常会遇到骑行的法国人,朋友借他的是山地车,不大适合公路,一天骑行一百多公里是常态,中午经常累得吃不下饭,每天从很早骑到日落才到达一个地方。可这一路下来,虽然累,但也不停地在享受。张向东觉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旅行。

骑行最辛苦的是遇上下雨和上坡。那是“十公里以上,连绵起伏一直在上坡,后来从旷野里看就像从天上挂下来似的”。有一些路段在山里,蜿蜒不绝,“上坡上到你要吐,觉得身上所有的劲都用上了,但是你会发现前面还是一个很大的坡”。张向东在澳洲骑行时,有两天的路是在山里面,有时候拐一个大弯能看见海,可是大部分时间就在山里转。山里的天气是十分钟一变,一会儿是晴天,可拐个弯可能就是冰雹,说来就来,根本没有地方去躲,一会儿就瓢泼大雨。

张向东最初特别讨厌下雨,容易迷路,失温很厉害,东西全湿透了,路滑也会危险。有一天他正气急败坏的时候,遇到路边一个正训练猎犬的法国猎人,戴着大草帽。他走过去问路,好奇问了一句:“下雨天怎么还打猎?”猎人回答:“年轻人,晴天是好天气,下雨天就不是好天气吗?”这话说得自然,没有使劲,张向东听来感觉很有禅意,也令他豁然。生活如骑行,怎么可能所有的路都平坦、干净、整齐、安全,天气一直舒服、吹着顺风呢?要是所有一切都这样时,也就没意思了。自邂逅猎人后,骑行对张向东来说再没有特别苦的时候。“下雨、下雪、冰雹,好不容易赶到一个下坡又刮逆风,这些时候你会很想骂人,可我常会想起那个法国人的话,觉得享受到大上坡、坏天气的时候,就能得到骑行的乐趣了。”

第一次骑行,还让张向东发现了一个人旅行的好处。自从从事现在这份工作以来,他每天要不断见人,一年收几千张名片。而旅行时,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跟你说话,连续十几天有点孤单。他后来写日记时想,那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过程,可以想很虚无的事,又或者什么都不想,完全处在漂浮的状态。说起自己起的书名《短暂飞行》,他觉得有点矫情,但却也是真实感觉:有时在下坡时,瞬间脱离了现实,如同飞行。骑行时做的事情跟张向东的日常生活完全不同:“在不同的大陆上,没人认识你,你只需要关心一直骑下去,挺入迷的”。一天又一天,他渐渐将最初的骑行计划废掉:“我非要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吗?”

自由令人着迷

当初在尼斯时,张向东每天日落后回到海边,不骑车时就对着海发呆,喝酒。后来这成为了习惯,他设计的骑行路线离海都很近。五年前他给自己制订了一条骑行路线,从法国、青海湖、澳大利亚、南非,再到阿根廷,沿海骑行。今年5月到达终点阿根廷后,他有点恍惚,他自觉与长年累月骑行的人比不了,但居然完成了这个给自己的承诺,诧异也满意,骑行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曾有两次在大雨里突然碰上车坏了,张向东浑身湿透一边修车,难受时也觉得挺逗的:大老远跑这个地方来吃苦。很多朋友曾打趣他:你要骑车,到郊区去骑不是一样吗?要上坡给你找点。但张向东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水土不一样,遇见的人不一样,收获不同。他也不喜欢带着LP,到别人去过的地方再验证一遍。出行前他并不特地做功课,回来后会看与路途有关的历史书。在路上他也不会听歌,因为戴耳机会影响他对自然的接触。

骑行经验越多,张向东越是放松了下来。形式与目的都不再重要,随性带来许多发现。在墨尔本那边骑了三百多公里后,他到达吉隆市,惊喜发现那里真是自行车爱好者的天堂。吉隆市位于大洋路的结尾,是个港口城市,居然所有东西都跟自行车相关。卖衣服的将自行车变异成一个衣架;一个卖油画、颜料的小店,把自行车涂成很梵高的色彩;一个美术馆的展览中,连蒙娜丽莎也戴着头盔。

2012年,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他开始了自己五大洲计划当中的第四洲:南非。从开普敦到好望角,他甚至没有适应当地的时差就开始了自己的骑行。他从开普敦开始骑,往好望角,再往花园大道方向骑,一直骑到非洲公路的尽头,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没有路了。可是到了那里发现没有公共交通回去,于是找到了一个家庭旅馆住下。主最后一站阿根廷,有过很辛苦的一段。张向东选择了一段骑一整天的路线。结果上路了才发现有一段公路没修好,遇上雨水不断,整段路都有不大的坑连起来。那天还很冷,只有三四摄氏度,他身体有点失温,中间没有吃的地方,找了警察帮我弄了些水喝。年初张向东的手还受过伤,就这么骑了一整天,车都是抖着的,到晚上手背都肿了。有一天在山里,天黑了,雨越下越大,张向东体力耗尽了,决定停下来,等了一个小时,等来了一对夫妻开着车,把他一直拉到酒店。

骑行很容易做到,只要有正常人的体力,和正常人的勇气就够了,对于张向东来说,为骑行着迷,实则是为过程中的自由着迷,“跳脱日常生活,为自我松绑”。他觉得“人不要让自己活得那么舒服”,没有什么教育比遇到问题来得更直接,就像现在,他最不擅长的修车,在车坏过几次之后,也能应对自如了。

修车工具:防风防碎的眼镜和速干排汗的内衣是必备的,一套修理工具也是必须的。人们总以为那些专业是必须的,事实上,一次骑行后你就知道,会修车,记得一些长途骑行的经验,学会冷静地用常识处理突发事故,这些就够了。专业的是知识,不是需要很多钱买来的武装。

不要听音乐:头盔肯定是要戴的,但骑车的时候我不听音乐,甚至有时候不戴风镜,我想看到尽可能真实的东西,不听音乐是我想听自己的声音,风声,鸟叫,海浪的声音,这些声音本身就是获得信息一个部分。

上一篇:蔡健雅 5年后工体再开唱 下一篇:美国西北樱桃季 甜美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