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兹密尔轻轨项目底架变形控制

时间:2022-10-10 09:33:22

伊兹密尔轻轨项目底架变形控制

摘 要:土耳其伊兹密尔轻轨项目车体中,底架焊后变形严重,影响了车体质量和下工序施工。文章通过对该项目底架焊后变形情况的记录和分析,提出并实施了一些改进底架组焊工艺的方案。这些方案经过验证,可行且有效,极大的改善了底架组焊后出现的焊后变形问题。

关键词:底架;焊接变形;反变形;焊接工艺;焊接量

引言

随着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列车对车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底架作为车体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部件,对整车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底架焊接变形,不仅会影响底架本身的质量,而且对车体总组焊等工序造成严重的影响。

南车株机城轨事业部车体车间于2010年11月中旬开始进行全国首辆出口欧洲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伊兹密尔城市轻轨车――的底架试制。该车型与以往所制车型对比起来,无论是车体尺寸还是设计的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以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特别是底架焊后变形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需提出一套全新的工艺方案来保证车体底架的质量。

1 问题简述

土耳其伊兹密尔城市轻轨项目(IZMIRL1E)首个底架试制完成后,在I端牵引梁区域出现严重变形,局部变形量最大12.5mm,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经过分析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焊接变形主要是由于过高的局部热输入量造成的。IZMIRL1E车体长度大约为10m,仅为一般车型的二分之一,而焊缝长度并没有减少。这导致了该底架焊缝密集,局部热输入量大。

(2)对比一般车型底架,IZMIRL1E项目底架组成中没有短地板部件,这使得底架正面的焊缝减少,缺少正面焊接变形。

(3)IZMIRL1E底架上的抗侧滚组装部件形状特殊,焊接要求高,焊接量大,而且焊接过程复杂。

首车试制时,根据设计要求和以往的经验,工艺人员将工装预设成如下挠度(以中间最低一个工装支座为基准点):II端:4,1,0,3,5:I端

首节底架试制完后出现了预料以外到的变形情况。车头部位明显下沉。采用4M平尺检测时,II端枕梁位置有5mm变形,I端枕梁位置变形达到了12.5mm,而且变形较为突然且集中。(变形情况如图1所示)

调整焊接变形的常用方法是设置反变形。即根据以往经验,估计焊后变形量,然后设置相同或更大的反向变形量以抵消掉预先设置的反变形。

基于以上考虑重新调整了工装,局部做出较大调整以增大反变形。调整后工装挠度如下:

II端:5,-1,-5,12,12,-5:I端(图2所示)

焊后变形量(测量工具4M平尺):II端最大变形2mm,I端最大变形12mm。(具体分项数值见附表)

以上数据表明,II端变形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I端变形依旧显著。说明预设反变形控制效果不明显。

通过对该车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工艺人员改进了反变形工艺。因为起到支撑作用的工装只能对边梁进行支撑,底架枕梁部位处于悬空状态,焊接应力造成的变形会导致枕梁向下塌陷,解除工装的限位之后枕梁的下塌就会影响到边梁的直线度。所以必须对悬空的枕梁进行支撑。

试制采用的具体改进措施是,在枕梁处安置一排四个千斤顶,组焊前先用千斤顶将枕梁顶紧,然后固定边梁处工装。

保持预设挠度不变,焊后变形量(测量工具4M平尺):II端变形情况情况良好,I端最大5.2mm变形量。

焊后变形已经有了大幅度减小,以上数据证明了所采用的这种反变形工艺是可行且有效的。

为了继续减小焊后变形,后续采取了改进焊接顺序,控制焊接电流等方法进行调整,将该处的焊接变形控制在了4mm至6mm之间。

3 结束语

文章提出了焊接工艺的另一个出发点,即反变形与工装限位支撑等手段结合使用来控制焊接变形;而且并不局限于变形位置,针对整体做出必要的固定也是有效的。

设定合理的焊接路线,严格控制层间温度是焊接工艺的基础,应该时刻保证。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以后的项目中可以借鉴本次制造工艺。生产时注意分析焊接变形原因以及焊接变形产生的具置,预设合理的反变形,并针对这些位置增加工装的限位效果。使用此方法进行焊接生产可以有效的控制焊后变形,对增加产品合格率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焊接结构学[M].

[2]材料科学基础教程[M].

[3]铝合金车体焊接工艺[S].

[4]EN15085.焊接标准汇编[S].

上一篇:核泄漏重灾区灾后重建现状调查报告 下一篇:气相色谱法测定铁观音茶叶中5种常见菊酯类农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