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情动课堂

时间:2022-10-10 09:02:30

放飞想象,情动课堂

想象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想象既是阅读的桥梁,又是作文的翅膀。正如爱因斯坦所讲,“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放飞学生的想象。下面就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浅谈一下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以读引想。

读,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渐进意境。我建议在读中引导学生把读的思路和作者文章的思路结合起来,根据文章的内容认真感知——理解——思考——领悟,并把着力点放在体悟画面,进入意境上。作者在叙述故事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写内心的感受和气氛的烘托,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情调和意境的渲染。因此,我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个学生这样说:“影子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去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读了这些,让我想起小时侯妈妈牵我过马路,想起和伙伴郊游,想起生活中很多美好的片段,心里竟是那么甜蜜。我想盲孩子也是这样想的。”我顺势启发学生:“心中觉得生活美好,似蜜,从中可以看出盲孩子是怎样的人呢?”学生们异口同声道:“热爱生活。”学生说:“盲孩子仔仔细细地看着,不停地眨巴着眼睛。他多么希望看见这只会发光的萤火虫啊——读了这句话,特别是那个叠词‘仔仔细细’既让我敬佩又让我汗颜,盲孩子虽看不见,却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与执著追求。心中充满阳光,风雨就不会常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个说一句,那个补一句,文章展现的画面在学生心中一一再现,对文章中心的领悟自然水到渠成。这样以读引想,把学生带入作者用妙手绘就的恬静、淡雅、高洁的境界,如同陪作者散步,同作者思考,而且融入自己的感受,唤起自身的生活经验,学生喜学乐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环境,引想象。

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悟到,有些内容因时代或体裁的不同,学生无法理解其意蕴,这样就得借助想象来突破。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的是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教室里的孩子都是健康聪明的,预习时担心部分学生难以快速融入情景。所以,我在9班让几名学生闭上眼睛,然后将他们从座位边领到空旷一些的地方,让他们摸索着走几步。同时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恐惧,紧张。甚至有学生直白地讲,没有光明与色彩的世界是恐怖的,难以想象的。这样,再去读课文,9班学生明显比没做过此情景体验的10班学生将课文读得更透,理解得更深刻。

还有一处课堂体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学生课堂上讲:“老师,我觉得风雨过后影子与盲孩子拥抱的地方写得也挺好的,让人感动。但如何感动却又说不出来。”我笑着问其他学生:“你们觉得这个片段感人吗?”或许是大家也说不出理由,因此大家都支支吾吾。于是,我让学生调动坐姿,同桌之间面面相对,闭上眼睛。设定环境:风很大,雨很急,打在脸上、身上冷冷的,痛痛的,你无助地摸索着前行。这时,眼前有了一丝光亮,你的好朋友出现了,你伸出双手,拉住朋友,久久拥抱在一起。再问学生,你感受到什么?“心里暖暖的”“安全”“激动”“爱让人感到温暖、安全”。通过创造一个小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得来的答案远比直接告诉他们,或者照搬教辅书来得真切,来得印象深刻。

三、据情假想。

人是有感情的,所以才有了触景生情,才会因情生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秋,因情的不同有人会“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人会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因此,我在此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切体察作品中的情,根据情景推想在特定情景下人物的特殊感受,这样才会身临其境,感受才会更加真切。

如,有学生说喜欢风雨中许多萤火虫赶来帮助盲孩子的情节让她很感动。我顺势问学生,“大家喜欢这个片段的请举手。”一下子举起了很多高矮不齐的小手。“那谁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唰,几乎全落下了。这种喜欢却说不出来的现象,在平时授课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

于是,我让学生先把萤火虫帮盲孩子之前的部分细读,然后闭上眼,去想象:风雨交加的黑夜里,你独自一人“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往家走,“扑通”,跌倒在水坑里。这时,有学生说“想哭”“想要一把伞”“希望有人来帮助我,因为我觉得自己很无助”。看,有了情,学生们说得多好。我又安排大家分角色读萤火虫帮助盲孩子的情景:

一人读盲孩子的话,“是你吗?萤火虫?”有了刚才感情的铺垫,这名学生竟是带着哭腔激动地读出来的。为了突出层次感,“萤火虫”部分也是分角色配合朗读的:一个声音“是我”;几个声音“是我们”;全部声音“是我们一群萤火虫来了”。通过声音的由少到多,让学生去感受在困难时刻得到众人帮助的情景,感受众爱的力量之大。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联系现实生活中这种大爱无疆的事例,或身边同学互助的事例,谈谈感受。无需教师多言,很多学生自然会悟出:爱是相互的,得到爱的同时也应关爱他人,关爱弱者。

可见想象在人的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渗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中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还要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与教材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我深深体悟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合理想象,能丰富教材内容,从而使课文中的人物迁移到生活中,从而显得真切、自然,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这对于熏陶感染学生的心灵大有裨益。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我们平时引导学生去体悟想象。巧用、活用想象会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课堂效果。

上一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