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前基础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时间:2022-10-10 09:01:11

略论当前基础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摘要]本文对我国基础教育经费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我国义务教育预算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存在着随意性大,预算编制和预算支出缺乏有效监督的现象,探讨了我国基础教育经费在部门预算、集中统一支付管理模式下的改进与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 经费 预算 改进

一、 当前基础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 经费预算编制与实际脱节

教育部门预算是由教育系统各部门(包括各学校)编制的其在预算年度内收入与支出的预算,不仅反映本部门的年度财政需求,而且反映本部门的全部收入状况。教育经费的部门预算与实际脱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可能由于实际情况的需要(比如超过预计的校舍改造),预算未考虑到,却又不得不开支。另一方面,列入财政预算支出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而实际没有发生,“张冠李戴”用已其他项目。很多情况下,预算形同虚设。资金的支出完全由实际情况或者领导的主观安排。许多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都有切身体会,资金的分配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个人私交,或者是不断的申请和请求,有些校长甚至说,“会哭的孩子多吃奶”,向上级要资金一要靠面子,二要靠馆子。从实际情况看,部分知名的学校,获得的预算非常充足,但很多一般的学校,却往往处于捉襟见肘的境地。凡此种种,都反映出一个事实:教育经费预算对于实际的支出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二) 学校经费支出不规范

由于学校的财务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诸如核算不规范,私设“账外账”,“小金库”,有的支出现金用白条抵库,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未按规定使用收费票据等。此外,当前,因为财政教育经费拨款不足,部分学校事实上存在的扩大收费范围的现象或擅自增加其他名目的收费事项,既未纳入预算统一管理,也滋生了的温床。除了预算管理不规范外,预算外资金仍未足额缴入财政专户,这些收费所形成的收入已经不是零星的收入,这种缺少预算管理的义务教育经费收支不仅没有规范义务教育生产者,甚至政府管理者的行为,而且降低了义务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 缺乏有效监督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既是社会公共产品,也是全民消费品,关系到每个普通百姓。教育资金所占预算比重也逐年增加,其投向、使用效率、效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必须做好教育经费的监督工作。财政支出的有效监督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这一现象在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如内部审计走过场,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注重形式上的合规,忽视经费的使用效果等。或者只注重教育审计的防范职能,却忽视其增值职能。

二、 对当前基础教育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

基础教育经费的有效、合理运用,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地方财力与教育现状逐渐改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工作当中还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加以完善。结合本地的实践,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的部门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完善教育部门预算。各级财政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财教[2009]2号文),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减少人为的因素,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在预算编制的实践中,要做到既要分清主次,又要关注细节。如对于校危改造、大修项目等重点项目需要保证预算的准确和全面。而对于其他项目年初预算时不必太细化,预算执行时可以有一定弹性,财政只需按预算指标控制全年总投入,在具体发生时,可以由主管部门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灵活调度,体现出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的职能,以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

2.规范程序,理顺资金支付的核准与审批手续。为了使预算更加便于执行,方便预算单位的用款及时和便利,财政部门可考虑在规范操作程序的基础下,精简用款计划的审批程序,优化工作环节,加快计划申报的审批。例如,河南省镇平县财政局专门成立教科文股,专门负责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经费保障及项目资金争取等工作。各预算编制及制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是资金支付顺畅的前提,月末财政应及时与及各中小学对账,以便及时查找未达款项。财政各部门不能仅在年末提供对账单,应在每月末向学校提供对账单。各中小学要做好预算外资金备查账,以便与国库科及时核实进账金额。同时,还应当加强单据设计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减少操作耗时。

3.完善信息网络与支付系统。对于教育经费的国库支付要建立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在财政、银行、支付中心、预算单位间实现便捷安全顺畅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确保各方能及时获取资金的有关信息,并对每笔资金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

(二)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

除义务教育资金外,教育系统还存在着专项资金的管理问题。目前,各地对于教育专项资金的申请、管理、预算编制等尚未建立系统的申报及评审机制。因此,造成学校所编制的年度预算中,专项经费的编报带有一定随意性,而财政及相关部门在批复专项项目时,也具有较大的主观色彩,缺少足够的科学依据。针对这种现象,财政部门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建立项目库,进行综合比选,从而科学论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实施。

(三)充分发挥教育审计的作用

教育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教育审计是教育资金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出色的教育审计辅助出色的部门预算管理,从而促进出色的财务管理。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充分地发挥教育审计作用,为教育部门预算管理“防弊兴利”,为教育部门预算执行结果“增值”服务,强化预算的约束性,保障部门预算管理质量,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增加部门预算管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芸. 加强财务预算 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的积极作用[J]. 财经界, 2009, (12)

[2]李晶. 预算法制建设及其对教育预算管理改革的推动作用[J]. 教育财会研究,2004(4)

上一篇:关于银行小额信贷的营销策略 下一篇: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