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一轮复习实验题赏析

时间:2022-10-10 09:01:10

两道一轮复习实验题赏析

通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三一轮复习时的物理实验教学,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质量,以便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题1如图1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图中O点为参考点,A、B、C、D为每隔两点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求A、D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有多大?打B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有多大?

请你设计一种测量该电流表内阻Rx的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并标明各元件代号.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电学实验题,受课本伏安法测电阻的影响,我们可以很快地设计出电路图(如图2).

图2采用的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初看方案可行.但电流表的满偏时对应的电压Ux=IxRx=0.1 V,比电压表V1的量程要小的多,若采用这种方案将会导致电压表读数很小,不可能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这个方案出现的问题是电表搭配不匹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联想到课本上电表的改装,可以采用电阻箱与电流表Ax串联去分压,根据这一思想设计出电路图3.

但图3中,电压表的量程只有1 V,而电源电动势为3 V,故滑动变阻器只能用13,不便于调节,如何改进一下?

综合考虑到安全、精确、操作方便等原则,最终设计出两套正确的方案(图4、图5)

思考:对于电表搭配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串联电阻箱R1分压解决了,还有没有其它解决方案呢?

上述方案均兼顾了两电表的正常使用,而图2中电压表读数太小.能不能利用它的内阻已知,测出通过它的电流,算出它两端的电压呢?根据这个思路设计出图6的电路.

但我们不难发现,电压表V1(0~1 V,800 Ω)内阻远大于电流表Ax的内阻(约10 Ω),图6中两电流表差值太小,难以区分,怎么办?

如果用电阻箱代替电压表V1,刚才的问题便迎刃而解,设计出图7电路.

沿着这个方案,稍加思考:不用电流表常规接法,将两电流表直接并联(如图8所示).因电流表A2满偏电(UR2=0.08 V)与电流表Ax满偏电压(0.1 V)接近.只要加在两端的电压不大于0.08 V,就可以保证两表都能同时发生较大角度偏转,保证测量精度.还可以设计出另外两种方案(图9、图10).

诚然,与新课教学相比,高三一轮复习的物理实验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课本为本”、“用教材去教”的教学理念,才能做到在教学时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才能把有关知识、方法乃至物理思想真正地领会与落实.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案研究 下一篇:探析坚持“以生为本”搞“活”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