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活动中幼儿常规管理策略

时间:2022-10-10 08:43:15

日常活动中幼儿常规管理策略

摘 要: 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要抓好班级常规必须先对班级幼儿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日常、反复抓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多给幼儿以正面的引导,并采取激励体制并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也可以鼓励幼儿轮流做主人,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当然,这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和家长配合,才能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关键词: 幼儿园 常规管理 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运用了“条款式”、“权威式”等管理方法,然而事与愿违,管得越严,反得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地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幼儿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常规,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的常规可促进幼儿在互动中和谐协调,有利于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幼儿良好的常规管理既可以让幼儿生活有序、心情愉快,又可以让老师带班轻松、得心应手。

二、利用日常活动进行幼儿常规管理的策略

将班级常规带好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就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家长沟通的经验,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在我班,我们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个档案夹,里面包括幼儿的照片,生日等个人信息,也包括家庭成员给他们的评价和他们的一些习惯记录。老师可以随时在档案夹里增添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记录,这样就能让老师很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

(一)在日常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常规教育。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练习而形成的,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但老师又不可能一直在他们旁边,于是总是有小朋友捣乱,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来监督小朋友的行为。监督员将个别幼儿的行为反映给老师听,这样可以不放任幼儿的违规行为,减轻了老师的工作,效果很好。还有小朋友故意擦手时不用自己的毛巾,甚至有小朋友擦手时用好几块毛巾擦手,毛巾掉到地上也只当没有看见,我就通过让小朋友进行讨论,假如你的毛巾被别人弄到地上不捡起来,你的心中会怎样?通过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讨论,幼儿都说自己心中会难受,会不高兴,从而使幼儿内化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在饭后漱口时,我发现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有的幼儿会接满一杯子的开水,只喝一小半,我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不能白白浪费掉。我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幼儿看,将水龙头只开一点点,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养成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的习惯,当幼儿水龙头没有关紧时,我就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促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班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而且,每天讲故事的幼儿都不一样,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机会,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能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用餐质量。

(二)提高幼儿主动性,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首先设置了值日生(或者小老师),并让每个幼儿轮流担任。让值日生担负起提醒同伴的责任,这样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儿因为要提醒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几个值日生担负起原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干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而且,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每人都有提醒别人的义务,这样就培养了责任感。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其次,通过看图讲述“班级小主人”,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再次,学习儿歌《值日生》等,不断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最后,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三)家园配合强化幼儿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有一句话,我从接触幼儿教育以来,一直记着:“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2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不错。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和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在以上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措施过程中,我班幼儿已经在音乐中建立了行为常规,例如区域时间了,就会听着音乐进出区域;每天中午大家轮流说小故事,大大锻炼了每个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餐常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采取激励体制,并要求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我们又请幼儿每天选出小小监督员,时刻做好监督工作。一学期下来,我班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幼儿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幼儿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如何,也关系到各项活动开展得如何,以及开展的质量高低。所以,做好幼儿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幼儿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叶立群.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8.

[3]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

[4]张斌.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M].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4.

上一篇: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的思考 下一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究